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长春 《记者摇篮》2004,(10):17-18
同期声录音(同期声),是电视台记者采访时,经常用的一种形式。《广播电视简明辞典》中,对同期声这样表述的:“能在记录其它信号的同时,进行声音的记录.并在重放时与某一信号保持同步的录音.称为同步录音——同期声录音。”同期声既是“声解释画”又是“声画统一”。它在电视新闻中起到的作用,收到的效果是一般文字、画面所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是通过具体的活动的视觉形象——画面,以及文字解说、现场声音等声画结合来再现新闻事件的。画面,是电视新闻传播信息的基本要素,是电视新闻有别于报纸、广播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文字记者“笔下生花”,用笔写出脍炙人口的报道,摄像机好比电视记者的笔,用它来拍摄生动感人的新闻画面,向人们传递信息。摄影界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说法:摄影是用光作画的。  相似文献   

3.
电视是借助画面形象和声音语言传播信息的,人们常用声画并茂来形容电视的传播特征。但在大量的电视新闻中,声画并茂的报道并不多见,很多新闻是声茂画不茂,或者是画茂声不茂,观众不满意,社会效果也不理想。虽经这几年新闻改革的促进,电视新闻水平仍提高不快,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对电视新闻“声画统一”的基本特点缺乏认识,多年来沿用传统的新闻观念来指导电视这一现代化的传播工具,致使电视新闻的传播优势受到了束缚和限制。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电视以其视听兼备的特点成为传播新闻的第一信息媒介。新闻同期声既是"声解释画"又是"声画统一",是电视新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电视新闻中起到的作用,是一般文字、画面所不能代替的。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应当注重掌握同期声的运用技巧和规律,使声音与画面相互补充、相互辉映,产生错落有致的艺术效果,让电视新闻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5.
李丹婷 《视听纵横》2007,(5):110-111
一、电视新闻导语强调是“声画合一”的优势,纸媒传达信息则较平实。 电视与纸媒体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画面形象的可视性。因此,在电视新闻片制作中更加强调画面语言、文字语言并重,因此电视新闻导语与纸媒体的新闻导语相比有它的独特性。如在记者节当天,丽水各家媒体都以不同的形式报道了与记者节有关的新闻,《处州晚报》的记者写了下面的导语。[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电视是一门声画有机结合的综合性视听艺术,画面信息量的大小,构图是否完美、准确,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质量,而作为电视新闻不仅要求画面的完美,同时也要求画面与文字的一致性。因此笔者认为作为电视摄像记者不能只做一个会按动摄像机开关,记录下眼前景象的记录员,一个合格的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在娴熟地掌握电视摄像设备操作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还应努力学会倾听。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闻界在报道肘政新闻时常有这样的情况:不论报纸、电视还是广播,都采用权威部门发的通稿。特别是电视新闻.许多记者只是吩咐摄影师拍好图像,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等通稿。于是,声画“两张皮”成为电视时政报道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是以电视媒体的声画形式报道新闻,其叙事由声音、画面、文字、声效等要素构成,而主持人在叙事中居于核心位置,是电视新闻叙事实现的组织力量。一、作为电视新闻叙事元素的主持人(1)主持人是电视新闻栏目化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世界里,电视新闻作为一种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新闻报道形式,理应重视现场同期声的采集和应用,真实而客观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景和过程。然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相对于电视画面和解说词,现场同期声这一重要的电视表现要素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新闻节目中出现了类似“千人齐唱不闻歌声”、“机器飞转却无轰鸣”的场景,简单地画面加解说,形成令人生厌的“声画两张皮”现象,这实在是电视新闻的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10.
声画结合是电视的最大优势。运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向受众展示事件及故事的全过程,其吸引力更强,这是广播、电视等其他媒体所比不了的。但是,在电视新闻工作中,许多记者忽视画面的作用,认为电视新闻讲究平实、准确,对新闻信息的传递应以文字为主、画面为辅,画面更多的是强调规范、到位,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以其视听兼备、图文并茂、传播迅速等独特优势,已成为广大老百姓每天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粮”。有深度、出精品、提高电视新闻质量更是每个电视新闻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然而电视新闻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文字、画面“两张皮”,采访不到位,稿件质量不高以及前期采拍和后期制作配合出现脱节,经编辑播出后的稿件不能真正体现记者最初采访意图等情况,最终使记者的采访“劳动”成为一种“盲目辛苦”。如何避免或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电视新闻记者应当具有一些“编辑意识”。记者的“编辑意识”指的是:记者在采访…  相似文献   

12.
对电视新闻来说,画面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画面的任务在于以具象符号的色彩、形象、动态、空间等因素与抽象的语言联袂向受众传播完整的信息。然而这种“声画双主体”的关系不是在每一条电视新闻中都得到完美的体现,常见地市县(区)级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出现“声画游离”现象。所谓“声画游离”是相对于“声画对位”而存在的。“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围绕同一新闻内容,在各自独立表现的基础上又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是我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最广泛采用的一种声画组合关系,有别于声音与画面同时指向一个具体的新闻形象的“声…  相似文献   

13.
魏红 《新闻前哨》2008,(6):67-67
和其他媒体相比,电视新闻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记者“出像”。记者面对镜头,图文并茂,声画同时,告诉观众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电视记者出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视界关于电视声画关系讨论进一步展开,“声画结合”已经成为广大电视从业人员的共识。即声音和画面是电视媒体实现传播的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要素,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要提高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就必须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然而,电视新闻的现状却是:一方面大谈电视画面的特点,强调“图像崇拜”,要以鲜活的、独特的、可视性强的电视画面去吸引、感染观众;另一方  相似文献   

15.
齐蕴泉 《新闻知识》2006,(9):78-78,64
近年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部在探索时政新闻的改革,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时政新闻中大量运用同期声。所谓同期声,是指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与新闻内容相关的画面空间(包括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共时存在的声音。同期声作为电视新闻的表现符号之一,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新闻人物的谈话、现场的声音以及记者的现场报道。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声画共时,声音是依附于画面上的,画面因为同构共时的声音,更生动真实地再现场景。本文着重论述的同期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编辑的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金 《新闻前哨》2005,(11):57-57
电视新闻编辑与报纸、广播新闻编辑相比,相同之处都有文字编辑,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集文字、画面、同期声于一体,做到声画同步,文字画面互补,体现电视媒介的个性。因此,编辑人员负有比其它新闻工作者更加重大更加直接的责任,由此也决定了对编辑人员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电视新闻编辑的修养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7.
题记:任何一个新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对学科研究的方式方法、成就和缺点的清醒认识。——(美)罗伯特·C·艾,道格拉斯·戈梅里①方法比结论更重要.——(德)莫里茨·盖格尔③电视新闻语言构成的研究经过近10年的纷争,如今已经到了应该审视过去提出的“声画关系”问题以及赖以回答这些问题方法的时候了。笔者10年前出版的专著《电视新闻学》中提出了“电视新闻声画关系的双主体构成”的观点,针对当时“主声说”与“主画说”失之偏颇的研究方法,作了一针见血的剖析:“声画之争的不同取值标准,反映的是一种片面思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毕明 《新闻窗》2012,(4):102-103
一、正确认识声画间的双主体构成关系电视新闻的声画两大部分以谁为主?在电视理论界长期以来就争论不休。“主画说”、“主声说”两派都列举了一大堆论据,但是无论哪一派都是取值不同的标准,反映的是一种片面的思维,这对于传播符号高度丰富的电视新闻来说,这种争论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百尧 《视听界》2007,(5):81-82
“采”与“摄”,是电视新闻采访和拍摄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概念。“采”,它是对文字记者而言,“摄”则是指摄像记者。采摄分离,这是目前一些大台的做法,有一些城市电视台也片面仿效,笔者认为不符合城市电视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可视性,如何发挥这一优势,克服电视新闻声画两张皮的现象,这是多年来同行热衷探讨的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解决。一、要充分表现细节,用画面说明问题。声画两张皮的电视新闻,主要是画面缺乏具体人物、具体事物的细节描绘,造成解说词与画面分离。电视新闻面对的是真实的人,真实的事,真实的场景,真实的情感。充分展示事物的细节,能够真实、客观、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感染观众,起到深化主题的目的。因此,记者拍摄电视新闻要注意抢拍表现主题的细节镜头,如动作细节、神态细节、环境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