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科学活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冲突、博弈、趋同并存的时代背景下,以新型研究型大学为改革目标的西湖大学,其改革的理性方略是把科学的本土化应用作为科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围绕科学的本土化应用构建科学活动的预测、选题、发表、评价等机制。这一改革方略有利于大学产生科学活动的原动力,引发大学系统科学活动的战略转型进而促进大学系统内部的深刻变革,形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人才价值发挥的协同效应;有利于大学从具有原生性的本土问题出发,追求原创性科学发现,坚守"为真理而真理"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是衡量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根本标准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在于人的主体性的回归与彰显,人的社会性与主体性的有机融通。核心内涵在于,形成自由而富有个性的人才培养"全面观",统合"目的"与"规律"之内在张力的人才培养"适应观"。而实现这一核心内涵的内在融通,则在于"超越论"的前瞻诉求、"适应论"的现实情怀和"连续性"的双向整合。  相似文献   

3.
正大学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它的特殊在于大学所有活动的根本取向是为了"求真",为了"求善"。所谓"求真"就是大学要高举科学精神的旗帜,遵循科学精神的原则,探寻真理、探究真实、探讨事物变化之机理的规律性;所谓"求善"就是大学要高举人文精神的旗帜,敬畏人文精神,培育人高尚的道德灵魂。"求真"和"求善"构成了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体现着大学的核心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论"师范精神",是指固化于人们灵魂深处的一种探索真理、追求正义的观念意识和理念形态."师范精神"的陨落,源于功利主义思潮的盛行等多种原因,其结果将直接导致个体精神的迷失、群体精神的萎靡和人的自我心理矛盾的加剧."坚守师范精神"话语的当代教育价值,在于促使教师形成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理性品质;其具体体现,依赖于师范精神显现的基本依据,以及个体对人生意义理解的深刻程度等;其基本条件是个体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意志;其内在本质因素,是精神世界的真正自由.  相似文献   

5.
"理性"作为世界之源,凭借自身的自觉性、追求普遍性、可预期性以及稳定性等特征得到了众多高等教育研究者的青睐,由此研究者们纷纷提出大学需遵循"洛守理性"的原则.针对我国现代大学的实用理性主义倾向日益严重,提出重塑大学理性对大学的发展进行了及时的纠偏.然而中国的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但要继承大学的传统理性活动,而且需在发展中融入本土的非理性特点,发挥出中国大学的本土特色.为了完善大学理念的理论体系,引导中国大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倡以西方科学理性和本土以和为贵非理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指导中国大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9,(1):106-110
鲁迅作品中的"影"潜隐着他复杂的自我意识,这一偏好体现出鲁迅作品或鲁迅内心世界的现代主义品质。但鲁迅复杂的自我意识并不仅仅呈现于艺术风格上的现代主义特性,更体现于他对于历史与生命的虚无体验以及对此更深的怀疑与否定。这种既分裂又缠绕的自我意识生动地表现了作为历史具体存在者的鲁迅所面临的超绝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7.
人的形象假设是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思想根源,人们从事教育活动就是以"人的形象"作为前提的.教育哲学是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它对"抽象的人"中的"君子"、"宗教人"、"自然人"、"工具人"、"理性人"、"文化人"等不同表现形态的"抽象的人"形象进行了批判,其研究路向也转化到"具体个人", 具体表现为教育研究和实践转向生命的主体的人,使教育活动指向个人生活世界,使教育本质的认识走向主体间指导学习,促进个体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目的在于品格的形成",是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 - 1903)的一句名言.它穿越了一个多世纪的风尘,无论对何种教育而言,其真理的光辉都显得更加灿烂. 品格,指人的"品性;品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品行是"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贯性的品性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受社会道德、生活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现个人道德面貌的表征."(《辞海(第六版)》)教育活动总是具体的,而各种具体活动归结到教育目的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品格的形成",提升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尤其是道德修养,使他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福柯的几部历史学论著的解读,剖析他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进而揭示出他的历史哲学以及直接受其影响的当代西方后现代历史哲学是非科学、非理性的历史哲学,它们都"抽去了科学和现代主义的根基",否定一切科学理性,否认历史学揭示历史真相和科学真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言说着的“真理”:对法律实践理性特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理性维度下的法概念不仅内蕴着人类的自我意识与价值关怀,更指向了法律的公共性和民主性,表达出程序主义前提下的言说、对话、协商和妥协的内在要求.现代立法和司法推理倚重公众能够自由言说的场域和在场域中的自由言说.法律与实践理性有着内在的契合,是实践理性的体现,一种言说着的"真理".  相似文献   

11.
<正>学习历史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历史教学应该回答的问题。其实,很多人已经给出了答案。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简明扼要,非常经典!国人也有类似的说法,如"科学给人知识,历史给人智慧"。这是著名化学家、北京大学傅鹰教授的一句名言。他解释说:学习科学中的定律、定理、学说等,让人可以得到知识,然而了解这些知识的产生背景和过程,科学概念变迁的来龙去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人文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自东之先秦、西之古希腊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真正理解文本中的真理,就必须将"人与书"的关系变成"人与人"的关系,因为真理是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显现的.在书本出现之前,真理不在"写"而在"说"和"做",真理在言传身教中显见和绵延,自然而然地在人与人的语境中"传""说".然而,书本出、"大伪"现,真理由生命之动进入了生命之静,真理沉睡甚至冻结在了书本的世界里.真理须通过对话方能唤醒其灵动真实的生命之光.人之复归生命需要吸氧,真理之恢复灵气需要进入对话.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哲学就是有关高等教育的最为核心的观念和方法。以"历史理性"作为高等教育的哲学根基,以"大学的可能世界"的历史理性的表达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观念和基本信仰,不仅在哲理上"将本真的属于大学的世界还给大学自身",而且其内在的自由与外在的超越逻辑也构成了对"钱学森之问"的回应。  相似文献   

14.
普遍主义是西方哲学追寻本体世界的一种方法论。近代理性正义论具有鲜明的普遍主义方法论特征:从本体论的视角看,理性正义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先验主义;从思维方式的视角看,理性正义论承认存在一种永恒的、绝对的、普遍支配世界的正义法则;从人性论的视角看,理性正义论把一种适合每个人的自我保存性看作正义的根基;从价值观的视角看,理性正义论把个人及其权利看作一切社会价值的来源与标准。普遍主义方法论特征表明理正义论建立在一种抽象的哲学基础之上,实质上维护着“市民社会”中孤立个人的利己主义利益。马克思主义指出,正义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实现“真实的正义”必须超越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5.
"师范精神",是指固化于人们灵魂深处的一种探索真理、追求正义的观念意识和理念形态。"师范精神"的陨落,源于功利主义思潮的盛行等多种原因,其结果将直接导致个体精神的迷失、群体精神的萎靡和人的自我心理矛盾的加剧。"坚守师范精神",其话语的当代价值,在于促使教师形成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理性品质;其具体体现,依赖于师范精神显现的基本依据,以及个体对人生意义理解的深刻程度等;其基本条件是个体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意志;其内在本质因素,是精神世界的真正自由。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标志性文献,体现了马克思哲学思想中丰厚的德国思想文化元素。理解人类对待世界的两种方式,即审美与科学理性,进而形成了理解人类从审美走向科学理性的现代化过程中的两种思想演变模式,即以英法为代表的"祛魅"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化魅",成为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实践唯物主义的生成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邱磊 《师道》2012,(11):38-39
南怀瑾先生在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国学道统时,说世人从中悟得的是"历史的经验";而杜威在谈科学的教育定位时,将其概括为"理性的经验"。同样是"经验",在不同的大师眼里看来,价值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建立参照系,提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一个是善理性逻辑,从严密的分析中倡导革旧、发展和更新。就西方的文明来说,反思性、思辨性要强于东方,"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研究教育先哲,这些方面常常在书中看得到。所谓"理性的经验",是"科学"的异名,而中国教育的"理性"中常常夹杂着"非理性"的糟  相似文献   

18.
不论哲学的具体形式如何,哲学一直认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是"求真"。现代人对哲学的理解出现了种种差异,但这种差异性并不能否认哲学存在的合理性。在科学比较发达的时代,仍然存在着科学不能做出回答或者科学尚不能做出回答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批判乃是哲学赋予自己的使命。但是,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所能理解的只能是这个世界的部分真理,因此,哲学家应该选择自己关心的领域进行研究,并以具有个人特色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民主要求实行"多数人统治",依据民意来做出决策.但事实上,实行"多数人统治"这种民主模式必须满足一些前提条件,包括理性的公民、充分掌握信息以及有效参与等.从"卡潘/盖洛普对公立学校的民意调查"这种较为科学的反映民意的调查手段可以发现,由于这三种前提无法充满满足,所以实行"多数人的统治"这种民主模式、依据民意来做出决策必然会面临困境.审慎起见,民意只能用于决策的参考而非依椐.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代大学德育在"现实世界"中的功效不高,究其原因是忽视了人的"可能世界",没有关注到人的"可能世界"在德育中如何实现。根据人的本质,大学德育的"可能世界"应该是回归"生活世界"的。孔子的实践性德育思想影响深远,当代大学德育可以借助于其思想的实践性回归"生活世界"。其德育思想为当代大学的德育活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从而实现大学德育活动的"可能世界"和人的"可能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