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语言的模糊性和语音的模糊性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属性,它存在于包括语音在内的语言各个方面。所谓模糊是:“其界限不是泾渭分明地确定了的类别”,而类别在数学上,就是一种集合。具体到语言中来,可分为语义模糊。语用模糊等方面。如:“中年”这个词,其所指对象类属边界是不清晰的。对常人来说。45岁的人是中年人,但是,30岁或者55岁的人算不算中年人呢?不同的情况可能有不同的算法。这就是语义的模糊。再如:使用“双关”语,属于人同语言符号的关系问题,是语用的模糊。语音也具有这种模糊性,揭示语音的模糊性有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英汉翻译的模糊性及其特征从现代符号学的观点看 ,翻译的实质就是以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表达同一思想 (意思 ) ,因此 ,翻译的中心任务是再现原文的思想而不是原文的语言符号。从现代语义学的观点看 ,翻译有两个步骤 :一是透彻理解原文的意思 ;二是用译文语言确切地把它表达出来。无论是原文还是译文都必须运用语言这一载体。语言有一基本特性——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和模糊语言包括语音的模糊性、语法的模糊性、语义的模糊性和模糊词语等诸多方面。语言的模糊性必然引起英汉语言翻译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在英汉语言翻译实践中俯拾皆…  相似文献   

3.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客观存在的属性。近年来.随着模糊语言学的发展.国内愈来愈多的学者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了深入仔细的探讨。但模糊性究竞指什么,不同学者之间还存在着分歧。本文从现代语义学的“语义场理论”出发.通过语义场的分类及语义场的对比.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展示语义场理论的价值.论证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客观属性。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界限是不清晰甚至是很模糊的,如我们常说的"高个子""中等身材"、"长得漂亮"、"长得一般",并没有确切的标准,这些话的意思,具有极大的模糊性。人们为了实际需要,开始研究这种模糊性,  相似文献   

5.
模糊意识是关于人们认识中对于对象类属和性态的不确定的基本形式和本质特征。它有着两种形式 ,一种是由于主体在把握对象类属和性态时缺乏明晰的划分而产生的 ,而另一种是主体意识把事物之间区分和界限加以模糊的处理 ,然后再通过压缩、抽象出若干相对明晰的界限 ,以达到对事物比较精确的认识。语言的特殊魅力 ,常常存在于它的模糊性之中。这种模糊主要表现为 :一、语义内涵的多义性它包括语言内涵的多层次性、多向性等。作者笔下的某个语言片断没有确定的词面意义甚至完全没有词面意义 ,因此 ,读者要领略作者传递的意思 ,就要进行再创造了…  相似文献   

6.
浅论词义的模糊性及其语用功能乐金声模糊性就是指词语所指范围边缘不确定的属性,边界不明是词义模糊的实质。它涉及到客体与主观认识两个方面。客体之间的界限不明或模糊,反映到语言系统内而产生的词义同样也是模糊的。但客体模糊不是产生语义模糊的唯一根源,而认识主...  相似文献   

7.
成语中的“数”是指成语结构中表示数目的语素,这些数语素从“一”到“十”,直至“百、千、万”,于成语中屡见不鲜,其语义成分也较复杂多变,绝大多数成语中的“数”呈各种不同程度的模糊状态。数是一种计算数量的特殊语言符号,从静态语义方面来看,它本身的功能决定了数的语义的单一性和精确性。但是这种计算数的特殊语言符号,往往在非计数的言语交际场合中出现,它和语言里的一般词语一样,要受到语言运用方面的某些规  相似文献   

8.
模糊性是指客体类属、性态的不确定性,它是自然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语义模糊可从语言表达的客体、使用语言的主体以及语言自身的特点得到验证。同时,语义模糊也常存在于同一语义场的下义词项之间。随着人类文明化程度的加深,模糊语义及其时尚功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  相似文献   

9.
“嗖——”她又向窗外扔了一团纸,纸团呈抛物线落下,正巧打在一位老师捧着的备课簿上。老师一怔,停了下来,然后把那团纸摊开,看了看,尔后又想了想,便抬头望望楼上,确定这团纸是从哪个教室扔下的之后,便“噔噔噔”上楼了。(①想一想,作者有意为读者留下了哪些疑问?)老师一进教室就问:“你们班谁往楼下丢纸了?”她似乎没有听见老师的发问,(②“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仍在写作业。“谁往楼下丢纸了?”老师提高了音调。(③比较一下,这一段语言描写的内容和形式与第二段有什么区别?)她心中猛然一惊。(④她“惊”的是什么?)当她在惊慌中抬起…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模糊性。人类语言的模糊性在词语的意义上表现的最为明显。本文试从模糊语义的定义,表现,特点及模糊语义和语境的关系等各方面对语义的模糊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语义范畴内对语言和言语的模糊性的研究,使我们对自然语言模糊性的认识,止于由特定系统化方法所由得出的推论上,自然语言模糊性不仅仅是语义问题,还应站在科学哲学的高度,从语言——世界图景——认知上来认识这个问题。语言的模糊性负载着混沌的存在以及人们对这种存在的概念化过程中模糊逻辑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12.
准确是公文语言的生命力,但准确的语言在公文写作过程中,不应理解为每一词、每一句都直接对应。具有直接对应意义的词、句,仅仅是局部的准确,当一份公文要涵概更多的内容,要清楚的表达某一过程和范围时,使用一些外延界限不确切的、具有游移性质的模糊语言形式(它不同于含混语言)效果会更好,这种模糊语言形式恰当的使用,会使公文内容更加简明和灵活。模糊语言的运用,增加了公文的简明性。人类即将迈进21世纪,信息社会使原本复杂的世界更加纷繁多变,语言的本身又存在表层信息和潜层信息,有时很难用有限的非模糊词概括清楚完整…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有什么可以818D?”(最近有什么八卦啊?)“听说那个PLMM稀饭你GG哦。”(听说那个漂亮美眉喜欢你哥哥哦。)  相似文献   

14.
在运用语言时,存在着模糊性的问题,为了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模糊性,我举了几个例子。①三乘四加五=?这一算式是三乘四然后加五呢?还是用三来乘四加五?前者得数17,后者得数27。②咬死猎人的狗。是被咬死的是“猎人”、咬人的是“狗”,还是被咬死的是“狗”,而“狗”又是属于猎人的呢?③看不起梅兰芳的戏。是花不起钱看梅兰芳的戏,梅兰芳的戏票价贵,还是嫌梅兰芳的戏唱得不好,看不起他。④鸡不吃了。是鸡不吃米了(喂鸡,鸡吃饱了),还是桌上吃多了,不想吃鸡了。以上四例都是由语法关系的模糊性造成句子含义的模糊。语言模糊性还表现为词义上的模糊。所谓词义的模糊是指词义所适用的界限不确定,没有明确的外延。  相似文献   

15.
模糊语言是指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范围界限不明确,或表达的意思不确切。“模糊语言”一词是20世纪后期才出现的。1965年,美国电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家查德发表了《模糊集》论文,提出了模糊理论。随后出现了“模糊数学”和“模糊语言”的学科。查德认为:在自然语言中,句子中的词大部分是模糊的名称,例如“大的整数”、“高的房屋”、“美的女人”、“绿色”等都是模糊概念。一、模糊语言有两种类型构成一类是模糊词语构成的。例如: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儿书。“穷”是个模糊词语,意义范围界限不明确…  相似文献   

16.
模糊句义     
关于模糊语义(词语的意义没有一个确定的界限)问题,我们曾在本刊一九八三年第四期上作过讨论。这里,我们打算谈谈模糊句义的问题。模糊句义是指句子的意义不确切.值得强调的是,模糊句义不是一种语病。它客观存在于语言实际中,具有独到之处。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模糊句义的类型、功能,界限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具有模糊性的特征,模糊语言具有独特的语义特征、丰富的语义内涵和灵活的语用功能。模糊语言不会影响语言交际,相反会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英汉翻译中,译者经常会遇到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模糊语义,因此翻译时须考虑语言的模糊性与准确性。通过分析英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和语用价值,提出模糊性语言的翻译策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和认识英语语言的模糊性,恰当使用模糊语言,指导翻译实践,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人类语言系统非常复杂,所以必然是不够精确的。人脑中形成的概念,多数是模糊概念;人们相互交际使用的词句,多数是模糊词句。语言的模糊性质决定了语言中的许多有特点的现象。数词应该是可以表达概念的界限的,而在汉语中,这些界限常常被打破,产生出模糊义,除了语言结构的差异外.审美心理的差异是数词模糊义产生的重要条件,同时充分说明民族审美现念与语言形式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固有特点。“模糊”是一个科学概念,指的是语义外延界限的不确定性,不等于“滥用”或“误解”。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四个:生理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语言符号本身的原因。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语义的多义性、语用的多义性、语境的多义性和人物形象的多义性。文学作品之所以广泛使用模糊语言,是因为模糊语言具有丰厚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20.
抢劫     
晚上11点钟,伯尼冲进一家加油站,他边掏手枪边喊:“举起手!”加油站的男人竟然问他是不是真的要举起手。伯尼紧张极了——这可是抢劫!他挥动了一下手枪,做出随时准备开枪的架势。那个男人这才乖乖地举起手。“把钱交出来!”伯尼喊道。那个男人说:“钱在收银柜里。”伯尼从没用过收银柜,他问:“怎么打开它?”“就是按个键。”“到底按哪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