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通常的做法是“大包大揽”,即独自批改。教师勤勤恳恳地一字一句批改,结果事与愿违,大部分学生在收到作文本后,或漠不关心,草草看一眼,或干脆不看,径直塞进书包。可见这种批改方式收效甚微。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相批改。这种批改方法分五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主要是全批全改,它是长期以来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另外还有部分批改、当面批改等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但要花费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教师备课及课外辅导时间势必要减少;再者,工作量大,教师很难做到精批细改,不少人只是打“√”或“×”而已。这样学生只知道题的对错,而对错题的原因很难弄明白,从而失去了做作业应起的作用。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和调研,认为“自批互改”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值得探索和研究。比如作文批改。要培养学生自批互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引出一条可循的路子。首先,教师应使学生消…  相似文献   

3.
作业批改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中职数学作业批改存在教师工作量大而意义小,批改方式单一而效果差的特点,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中职数学作业可以应用“五心”批改方式,即教师耐心全批;教师暖心面批;学生用心互批;小组热心批改;学生细心自批.同时在批改过程中遵循“三异原则”,即因作业属性而异;因学习阶段而异;因人而异,使作业批改促进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作文批改基本上锁定“学生作教师改”的老框框里,这种传统的批改方式让广大语文教师吃够了苦头却收不到好的效果。教师圈圈点点,眉批总批可谓煞费苦心,但有些学生对这些批注连看都不看一眼。面对现状,不少同行也试行了学生自评、互评的改革,其效果仍然不理想。鉴如上述两种现状,我们在作文批改上,吸取“两个极端”的教训,进行“师生二度批改”的尝试。其基本程序和作法如下:一、设置“二度批改”宽阔平台为使“二度批改”不流于形式,能收4到预期效果,教师必须为学生设置出宽阔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好操作规程,确定批改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5.
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普遍存在教师对学生作文全批全改,然后针对存在问题集中讲评的通病。这样,教师工作量大,批改与讲评脱节,且收效不佳。我认为把批改与讲评融为一体,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批改与讲评的全过程,这样的课堂结构,既可减轻教师工作量,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一步,讲评前,要先讲清作文批改的具体要求与标准,使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把衡量作文的“尺子”。这一点尤为重要。 1.是否切合题意。即内容是否与题目相符。能否正确理解题意是衡量一个人独立作文能力高低的一把尺子。如:题…  相似文献   

6.
作业批改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有人将作业批改称为“无声的教学”。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的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仍袭用陈旧的传统批改方法,即在题中打“√”或“×”的方式。但对于数学这类作业量大的学科来说,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的借题都一一订正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如果用传统的批改方法来批改这类作业,作业批改下来的结果就让部分学生仅仅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道题的“对”与“错”,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批改下来的错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这种传统的打“√”或打“×”的作业批改方法,对于少数学生来说,作业批改发下来以后,只是看看分数,数数“√”和“×”的多少,就把作业本装进书包了事,使这种作业批改方法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有位老师主动向学生提出:作文发下后,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对教师的批改写出自己的具体意见,正面反面都欢迎。这种试验,学生反映较好。对这一做法我们的体会是:①作文批改的信息反馈是客观存在,平时公开在作文本上写出自己对老师批语的意见的固然不多,但背后议论或“腹诽”的决不会少。何况,“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因此对学生中不管正面反面的意见,都应该表示欢迎。②“逼”着学生对照原文看批改,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要对老师的批改提出意  相似文献   

8.
数学作业批改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工作量非常大。为减少工作量,有的教师常常采用培养小助手,让学生代理自己履行义务——批改数学作业。其实师生的又一对话渠道是"学生——作业本——教师",教师只有通过及时批改,才能与学生产生更好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批改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真正明确教师之用意,且能用之于此后之实践”。在这里,“教师之用意”,无疑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从而达到“自能作文”的目的。要做到这一步,教师在作文批改时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作文批改要详略得当。有的教师工作认真负责,作文批改全篇见红,从字、词到句、篇,从语法到修辞都要进行全面修改。这种改法用心良苦,但效果欠佳,甚至可能徒劳无益。那些密密麻麻的批语,连教师自己也不喜欢看,学生又怎么会感兴趣呢?有的教师批改作文则太简单,评语总是‘中心不突出,…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作文批改通常都是由教师一人包揽。然而,这种方式不仅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批改结果也不受学生重视,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语文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批改和修复过程中提升写作水平。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互批互改,从而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作文修改”是一个令人头痛的话题,常常是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认真领会教师批改的意图。如何改变这种劳而少功的现象呢?我认为:“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是治疗这一头痛的神丹妙药。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批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作文批改的历史表明,与其都由教师批改,不如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批为好。学生自己思考、加工,印象深。理解透,收获大。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作文批改流于形式的现象非常严重。老师费神批改,写眉批、写总评,但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应;学生看批改只重分数,不重修改,最终毫无收获。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在其作文教学论著《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中说:“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草稿,  相似文献   

14.
“有效作业”是课改的一大亮点。作业是否有效看学生,作业能否有效则取决于教师。从教师的角度剖析这一问题,可以将其看为“设计”“布置”“批改”这么一个过程。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影响着作业的有效性。文章针对当前作业批改低效现象,从自身教学实践对该问题的不断探索,提出提高作业批改有效性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5.
徐琳 《语文天地》2009,(5):30-31
“语文难教.作文难改”.说明了语文教学难在作文的批改。学生一直误以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学生写完了便完事。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而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认真体会教师批改的意图。因而。造成了作文批改劳而少功、写作兴趣索然的现象。那么,如何摆脱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变单一为多样,化被动为主动.做到“百家争鸣”.既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又可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相似文献   

16.
目前,小学生习作批改由单一的教师批改“一统山河”,教师详批详改,工作量不堪重负.而很多时候,作文本批改后发到学生手中时,学生对教师的辛劳却不闻不问.少数教师不负责任,放弃批改,学生因得不到教师的鼓励而厌倦习作.那么,怎样才能走出习作批改的误区呢?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一条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的新路.  相似文献   

17.
精批细改并非一定有效 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辛苦的工作。不少教学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求对小学生的作文要精批细改,这使得一些教师大批大改,提高代庖重作。其实,这种做法有时只能加重语文教师的负担,对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不一定有多大帮助。 我们都当过学生,那时我们是怎样对待老师的批改呢?通常是作文发下来,先看分数或等第,后看评语,再看圈点的地方,改的越多的地方看得越少,更不愿意让别人看。最近,笔者相继抽样调查了十八所乡村小学生的二百名学生,其中占86.5%的学生对老师作文批改的态度也是近乎如此。这是由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决定的,是一个共性问题。尽管教师费尽心血,满纸朱红,学生却不甚了了,这岂不又是一种“无效劳动”?  相似文献   

18.
作文批改,是每个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痛的问题,吴伯萧曾经把批改作文形象地比喻为“套在语文教师脖子上的一面枷锁”。近年来,在教学中我做了作文批改的新尝试,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批改方法,姑且称之为“开放式”,以区别过去“封闭式”的批改法。“开放式作文批改”的具体做法: 一、张挂作文。学生把写好的作文,按座号顺序挂在教室两侧墙上,同学之  相似文献   

19.
一、“度与金针”法有两句古诗这样说:“鸳鸯绣取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于人,”说的是只让人看结果,而不教给具体“绣”的方法。在作文批改这个环节上,教师不能像那个刺绣女一样只让学生被动地看结果,而应该将批改的方法这根“金针”“度与”学生,让学生学会用教师“度与”他们的“金针”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这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学生只要掌握了这根“金针”的用法,将会终生受益。1.明确批改的要求。要教学生批改作文,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批改哪些项目。一般地说,一篇作文主要可从下几个方面批改:①字、词…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师批改改作业的工作任务繁重,因而有些教师作业的批改往往就成了打“√”和打“×”的机械劳动,批改只看结果,一目十行。学生不能从教师作业批改中得到应有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