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备形象虚伪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这一人物形象,传统观念认为其是道德信义的化身,其实道德信义的表面掩藏了他性格的真实内核:虚伪。他欺世盗名,实际上是一个大野心家;假仁假义,又惺惺作态;残酷无情,没有半点怜悯之心;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我们可以从作品分析来见出他虚伪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好像有过一部片子,叫《求求你,表扬我》,用在新年就该叫《求求你,祝福我》,我更愿意用的题目是《谢谢你,祝福我》。——祝福之心同感恩之心、怜悯之心、宽容之心一样,美丽而珍贵。  相似文献   

3.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胡琴这一意象串起了一部《倾城之恋》。这是一种中国封建化衰落、颓靡的意象,一种没落社会存在状态的意象。这”生命的胡琴”是苍凉的胡琴,不仅回荡在《倾城之恋》中,也回荡在张爱玲所有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4.
为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江苏省阜宁中学经过探索和实践,寻找到了一条最鲜活的教育途径——实施感恩教育,构建感恩文化。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情感、有灵性、有怜悯之心、有善良之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师长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一项项活动切合实际,一幕幕场景感人至深,使得学校舆论更加良好,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感恩之心更加强烈,备发之情更加高昂;使得“滴水之恩当报涌泉”之情生根、开花、结果,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之本,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大目标!该校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丰富校园文化,使“三结合”教育谋合得非常紧密,为学校的德育工作送来了缕缕春风、使这样一所有83年办学历史的名校再度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被通缉的狗     
西蒙是银行的职员,一天下班,看见几只狗对一只挂牌的小狗群起攻之,西蒙起了怜悯之心,救出这只小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本质     
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的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该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相似文献   

7.
被通缉的狗     
西蒙是银行的职员,一天下班,看见几只狗对一只挂牌的小狗群起攻之,西蒙起了怜悯之心,救出这只小狗并带回了家。  相似文献   

8.
《锄禾》(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是一首古诗。诗人用朴素而生动的语言,概括地描绘了农民在田间锄禾的辛苦情景,表达了对农民的怜悯之心,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相似文献   

9.
《喧哗与骚动》中的圣经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是一位十分关注人类精神的现代主义作家.他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注入基督教文化元素,巧妙地运用<圣经>的模式,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了他对现代社会的忧患意识,同时更表达了他对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等这些人类不朽精神的呼唤.  相似文献   

10.
作品的突破口往往由读者的鉴赏角度、鉴赏水平、鉴赏心理和作品本身共同决定。一篇作品的突破口因读者的鉴赏水平、个性、爱好的不同而有差异。教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抓准突破口”鉴赏作品的意识和方法,逐步掌握阅读鉴赏技巧。1.分析题目,以题眼为突破口。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文眼,而题目中最关键的词通常又是题眼。从题目中找出最关键的词句作为突破口,有助于我们准确理清思路,鉴赏作品。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可抓住“怒”“沉”思考:①既然有百宝,为何要沉?由此可见杜十娘被迫害之深,伤心绝望之极,也可见其敢爱敢恨、果敢刚烈…  相似文献   

11.
恻隐之心即同情之心、怜悯之心,人人皆有。它是善的开端,仁爱的源头,是一种真实的非功利性的自然情感,要充分开发和扩充,以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方面关系的和谐,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本质     
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该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  相似文献   

13.
耿鑫 《科技文萃》2014,(12):132-139
奢侈品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细节。自1946年迪奥品牌成立之功,克里斯汀·迪奥先生就始终把这一理念贯穿到任何一件迪奥的设计作品中。  相似文献   

14.
曾蕊蕊 《文教资料》2008,(18):37-39
<金色笔记>作为一部反映二十世纪男女关系的巅峰之作,是多丽丝·莱辛最杰出的一部作品,集中体现了作者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大胆改革与尝试.作品通过崩溃、整合和男女关系这三大主题,构筑并反映了那个四分五裂的时代和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5.
写作缘起作文课前,我给学生讲了个故事: 一位小姑娘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但她总觉得生活不如意,整天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这一天雨过天晴,她来到郊外,突然发现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蛛网上挣扎。怜悯之心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6.
《吉普赛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是萨拉萨蒂丰厚的炫技作品中最受人们喜爱,最具时代影响的一首佳作.一个多世纪以来,不知有多少演奏名家录制了这首佳作的音响制品来彰显他们各自的表演才华,更有众多琴坛乐友和广大青少年习琴者,本着对作品的无比钟爱而纷纷上手练习.尽管对那节奏多变、音乐丰美的抒情篇章和那华丽多彩、辉煌无限的快板乐段,都还处于难以驾驭和无力胜任的状态,但由于作品的影响和诱惑,均挡不住他们过早的动情上手试练.如何才能将作品的技巧很好地完成,作品的风格恰当地体现,这就要求演奏者对作品的结构要了解熟悉,对演奏技巧要掌握适应.本文逐段的分析提示相信能给练习者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许永礼 《课外阅读》2009,(22):59-59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从前有一个人很是贫穷,半间草房,一处冷炕。冬寒夏炎的,日子过得很凄惨。这一天,有一个外地商人路经这穷人所在的村庄,看到他那潦倒的样子,便动了怜悯之心。  相似文献   

18.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最满意的作品,也是其最富争议的一部作品。几乎所有人都将《洛丽塔》归结为:中年男子兼"恋童癖"亨伯特迷恋上12岁的洛丽塔的畸形恋爱故事。然而,童年亨伯特痛失玩伴,成年后由于对童年玩伴的思念而使得这一创伤得以延续、加深,最终以死亡来结束这一肉身之痛,显然,亨伯特是出于对洛丽塔的爱才造成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19.
章从费洛伊德的理论出发,分析揭示鲁迅这一伟大的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创作《阿Q正传》的原因和意义。章借鉴施蜇存在研究鲁讯小说《明天》的一些方法,企图从作家创作的无意识,作品中人物的无意识以及读的无意识几个方面来阐释鲁迅笔下最名最不朽的人物-可Q的来历、性格成因,以及他对街辛亥革命的态度和他对待女人的无意识,企图用一种解剖法来分析阿Q精神胜利法之成因。从而更加深入理解、更透彻地把握一代豪创作之成因以及他们的苦闷。  相似文献   

20.
梁实秋先生从普遍人性论的观点出发,鼓吹学应当诉诸普遍的、共同的人性,提倡“人有行”,其最给终目的在于提倡贵族学。通过生活实例,批判了梁先生的这一观点,提出人之有行或无行与学作品本身并无必然联系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