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寄语]“得法养习.历练通文”乃语文学习之道,只有“得法”才会自己学习,“得法”是其根本。“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个性化阅读,以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与之相应的教学设计,要使其“得法”,就应当致力于“学”在“导学”上下工夫。导学包括:兴趣、习惯、方法、技能、个人体验、感悟的眼界以及相关语文知识运用等的指导学习。有专家认为:着力于“契合”是属于教法一类,“学法”则应注重“效果”。因而,导学方法的设计,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形成的过程,能预见学生学习状态,并以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为标准。此乃我们开设本栏目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积累"痴想"、"诱惑"、"喧腾"等词语.②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培养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歌主旨的能力.③通过对"梦想"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明确"山"和"海"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原文片段: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  相似文献   

4.
连珣 《黑河教育》2010,(7):43-4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朱岩 《黑河教育》2010,(8):43-4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绘画中能较好地表现动物的形象和动物母子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迁移出语文、音乐、思品学科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绘画热情,拓展他们的想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爱护自然的教育以及母爱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在你们的语文书就有一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生:小蝌蚪和它的妈妈感情很好。师:对,表现了它们的母子情深。这节美术课的课题就  相似文献   

6.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凝成( ) (2)隐秘( ) (3)喧腾( )2.按所给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y6u惑( ) (2)m6n湿( ) (3)一shI=ln间(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表原因的一项是【 】 A.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B.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C.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D.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4.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或旨 在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 生动感人。 B.读诗,要注…  相似文献   

7.
杜霞 《中国教师》2012,(3):78-78
<正>相信在每一个70后的记忆里,都有一个蔚蓝色的精灵世界,在我们童蒙初开的80年代,它和阿童木、花仙子、还有聪明的日本小和尚一休一起,让每个周末的黑白银屏幻化出迷人的色彩与光芒,也让一个昂扬奋进、讲究效率与速度的时代葆有了些童真的纯美、温情,以及难得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8.
故事开始于一个美丽的谎言,这个谎言在人心中播下一粒种子,使人心中有一个美丽的愿望:翻过屋前的那一座大山。据说,山的那边就是大海。为了达成这个愿望,他不断地攀越。终于有一天,他翻过了大山,然而事实却是--山的那边还是山, 还是一望无际的群山。  相似文献   

9.
10.
在山的那边     
我的家在小兴安岭脚下,抬眼就是那重重叠叠的群山。童年的时候也有过探求山的那边是什么的好奇心,缠着自称博学的爸爸问,却总是得不到让自己满意的答案。初一的时候学到一篇名为《在山的那边》的课文,尤其那句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读得人余香满口,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最正确的答案。加之越来越多的课业捆绑了双脚,越来越多的楼房阻隔了视野,便很难再见儿时那诱发联想的山峦,也就把这个问题和童年的很多疑惑一起忘掉了。  相似文献   

11.
在山的那边     
(此文为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07 ̄2008]初中组获奖作文)黑夜被黎明咬破了唇,将那抹血迹留于天际。于是犬吠、鸡鸣、炊烟从寨子里浮了起来,飘飘摇摇进了树林。父女俩早早便起了床。父亲手脚麻利,戴上斗笠,扛上锄头,  相似文献   

12.
13.
在山的那边     
<正>山还是那座山,我还是那个我。——题记山路崎岖不平,轰轰作响的大巴在这路上爬行,似乎已经疲惫不堪。司机熟练地打着方向盘,左转又右转,突然"哐"的一声停下。原来已经到达目的地。下了车,竟发现地上还有少许积雪,在雪上踩下一个深深的脚印,雪地上向前延伸的脚印显得杂乱无章,沿着脚印走,只看见了黑压压的一片。"坐缆车五十元一位啊,排队排队,坐缆车排队一个半小时,走路四十分钟啊!"保安瞥了一眼向缆车排队处走来的人群,"嘿!前  相似文献   

14.
在山的那边     
李喜杞 《高中生》2008,(19):60-61
一座山分出了山里山外。山的这边,是城市;山的那边,是山村。山里人没啥文化,宝儿的文化算高的。宝儿已经在县城里读完了初中,只等录取通知书一来,便要去比县城更远的地方读高中了。  相似文献   

15.
在山的那边     
<正>人生就是寻找梦想的艰难旅程。信念,就是你的勇气、力量和方向。它使你不会迷茫彷徨,不会半途而废,使你人生的旅途充实而愉快。(一)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渴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  相似文献   

16.
在山的那边     
一痤青山,横亘中间.山的这边,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都市;山的那边,是风景如画但人烟稀少、贫困落后的小村庄.这边和那边之间只隔着一条盘山路.  相似文献   

17.
在山的那边     
(此文为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07~2008]初中组获豢作文) 黑夜被黎明咬破了唇,将那抹血迹留于天际。于蔗雾吠、鸡鸣、炊烟从寨子里浮了起来,飘飘摇摇迸了树林。 父女俩早早便起了床。父亲手脚麻利,戴上斗笠,扛上锄头,门嘎吱一声打开了,父亲走了出去。女儿的动作便显得生疏了许多,摸下床,舀起一瓢清水,清醒了一下自己的头,水缸中一圈一圈漾荡着她惺忪的睡眼,然后拎起灶上昨夜备好的干粮,朝着渺茫的晨雾中,那个高大略有些佝偻的身影奔去……  相似文献   

18.
在山的那边     
山的那边,夕阳余晖。雨,一个山沟里的孩子。雨的姐姐是村里的知识分子,十年寒窗,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考上了大学。对于其他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雨的全家却因此陷入了矛盾之中。姐姐一个人坐在门前,眉头紧锁,呆呆地看着前方的山。  相似文献   

19.
连瑜 《黑河教育》2010,(7):42-4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③带领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背诵并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小动物过冬》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九单元。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这篇课文极富童趣,贴近儿童的生活。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学生喜欢学,爱读书。这课的重点在于了解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课文不仅生动的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