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杰克·富勒[美]说:“准确地、深刻地理解读者的兴趣应该成为报纸编辑的焦点.这可以帮助报纸决定在报道中应注意什么内容,因为满足读者兴趣是我们报纸业的一个奠基石.而且读者的兴趣本身就是新闻定义中的一个要素。”刊发这篇稿件的目的,是希望编辑在编稿时多为读者着想.而不是就稿编稿,“拉在篮中就是菜”。  相似文献   

2.
“天稿”和“地稿”杨尚德我们在今年举办的“我与经济日报”征文中,收到了读者的许多宝贵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其中有一位读者的意见是最令我难忘的,他肯定当前报纸的舆论导向是正确的,但却存在着“三多三少”,这就是:“黑脸稿多,笑脸稿少”(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相似文献   

3.
刹“长风”     
刹“长风”经济日报总编辑杨尚德读者批评我们报纸“长稿多短稿少”,我们自己也深有所感。今年要提高报纸质量,改进文风,我们想首先从刹“长风”这件事做起。现在的情况,一方面是报纸在扩版,种类在增多,长文章在增多;一方面是社会生活节奏在加快,读者看报的时间在...  相似文献   

4.
报纸编辑的职责是编好稿、组好版,而编好稿的前提是选好稿件,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企业报当然也不例外。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作为企业报的新闻编辑,要把好选稿关,必须坚持把握“三性”,即舆论的导向性,稿件的“新闻性”,报纸的“取向性”。  相似文献   

5.
元月6日和8日人民日报和湖北日报刊登的:少年科学报在武汉创刊一稿中称:这张报纸是“全国第一份”和“是国内第一家以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科普报。”其实,这张报纸并不是国内首创。在这以前,笔者就读到过辽宁省出版的少年科普报,该报的读者对象也是中、小学生。可见,此稿的这个提法是失实的了。有的新闻报道,喜好用“世界第一”、“全国第一”等等一些比较绝对化的词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读者,增加新闻的份量。殊  相似文献   

6.
袁海涛 《新闻窗》2009,(3):38-38
所谓重稿,就是内容相同的新闻稿件在同一张报纸的同一版面或不同版面上同时刊登或者重复刊登。出现这样的问题,不仅损害报纸形象,影响报纸的声誉,而且既浪费宝贵的报纸版面,又引起读者的强烈反感。因此,靠报纸吃饭的记者、编辑、录入及校检人员,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各自的工作环节中及时发现重稿,干方百计杜绝重稿现象的发生,提高我们的报纸质量,让我们所生产出的高品质的“产品”感染和影响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7.
许峰 《编辑之友》2015,(9):109-112
网络时代,许多报纸推出了专门的网络版.网络版报纸在应对读者撤稿要求时会面临诸多难题,例如侵权、诽谤等法律风险以及刊物声誉和社会责任等.文章探讨了美国网络版报纸在应对读者或当事人的撤稿要求时的几种处理方案,包括如何应对法院判决必须撤掉的稿件,如何应对过刊数字化上网后的撤稿要求,如何应对前编辑或记者的撤稿要求,如何应对评论、跟帖之类的撤稿要求等.继而指出,网络时代的美国报纸在应对撤稿要求时首先考虑的依然是法律风险,然后是刊物声誉和社会责任,同时也会考虑人情因素.  相似文献   

8.
报纸编辑的职责是编好稿、组好版,而编好稿的前提是选好稿件,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企业报当然也不例外。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作为企业报的新闻编辑,要把好选稿关,必须坚持把握“三性”,即舆论的导向性,稿件的“新闻性”,报纸的“取向性”。坚持新闻舆论的导向性新闻报道面向社会大众,影响社会舆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因而,编辑在  相似文献   

9.
党报对读者来说,既是普通的读物,更负有一种特殊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党报是党的喉舌,是连接党和人民的桥梁和重要渠道,报纸负载着党的声音,必须能抓住读者,影响读者。用一句时尚的话说,就是必须能“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么,报纸靠什么吸引读者的“眼球”呢?关于这个问题,也有一个时尚的词,就是吸引读者“眼球”靠报纸版面上的“亮点”。  相似文献   

10.
报业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出现“报竞人择”、争夺新闻市场的局面。事实证明,近几年在报纸质量、时效、发行、广告等各方面,已经开了诸如“发行战”、“广告战”、“抢稿战”,争夺独家新闻等角逐。可是,尽管如此,也无法摆脱纸张涨价、发行费率增加、读者订户锐减、亏损额上升的困境。作者认为,要想摆脱我国报业面临的田难,必须把报纸经营  相似文献   

11.
准确定位是办好栏目的前提为什么有的读者喜欢看这种报纸,而有的读者却喜欢看另一种报纸我想,受读者青睐的报纸,除了好的标题、好的文章、好的版式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报纸的定位问题,即你这张报纸是办给什么人看的,它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哪些人我们必须首先具有这种定好位置的意识,才能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及其不同的阅读口味,设置出一些好的栏目去吸引读者、去占有市场。《语文报·初中版》是一份面向全国广大初中生,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专业性较强的学习辅导类报纸。多年来,它一直紧紧围绕着“读”“写”“说”“想”“练”“…  相似文献   

12.
詹国枢 《新闻界》2000,(4):19-20
办了多年报纸 ,有些问题却一直没弄清楚或者说没完全弄清楚。比如 ,报纸该登什么稿?有时 ,记者发来一篇稿子 ,编辑看了说 ,这稿子 ,没啥意思 ,不登了!有时 ,报纸登了一些稿子 ,记者看了说 ,这样的稿子也能见报?没劲!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公理”何在呢?从读者心理出发 ,想了一个比较简单因而可能也还适用的公式 ,叫做“三要两不要”标准。标准一 :要登读者“很想知道”的稿件报纸该登什么稿?当然该登新闻稿。然而 ,我们每天抓了不少新闻 ,也登了不少新闻。为什么读者还是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大呢?这还得从新闻的定义说起。什么叫…  相似文献   

13.
张莉 《青年记者》2006,(16):88-88
报纸如何在众多新兴媒体、同类报纸中脱颖而出?毋庸置疑,“好看”是一个最重要的竞争因素。“好看”在这里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要有好看的内容,就是选用信息必须要新要有热点内容;二是要有好看的版面。版式是报纸的直观形象,是报纸的相貌和包装,在给读者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中起  相似文献   

14.
报纸的“卖点”往往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报道中产生。“卖点”新闻能为报纸叫座,并能引起社会反响。因此,抓好报纸“卖点”新闻应注意与促进社会稳定相辅相成。片面地抓报纸“卖点”而不顾及社会效果,就与新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宗旨相悖;过分自缚手脚。完全回避“热点”问题,则会失去战斗力,报纸就脱离读者,没有生机。 既要注重经济效益 更要关注社会效益 一张报纸,要真正走向市场,它必须对读者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这对于晚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衡量一张报纸“卖点”选择准确  相似文献   

15.
阎文满 《青年记者》2007,(14):64-65
厚报时代的来临对报纸版面的革新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契机和空间。业界人士普遍认识到,要想在争夺受众中获胜,不仅要在新闻本身的质量上下工夫,还必须高度重视报纸的“第一眼效应”,那就是报纸版面的个性化比拼。如今读者大多是在“五步三秒”中选购报纸,林林总总的报纸挤在报摊中,版面设计“抢眼”的无疑会赢得读者,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6.
副刊,是“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早年的副刊常常是版面补白的“混编”和随报赠送的“附张”,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有固定名称的版面。从鲁迅先生为北京《晨报》副刊起名,到约定俗成,经过7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报纸副刊走势已呈现新的格局、无论是其内涵或者是外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拓展。 近年来,报纸越办越多,报业竞争愈演愈烈,读者在琳琅满目的报纸中,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在新时期,报纸副刊究竟该如何拓展生存空间呢? 找准定位争取读者 副刊要争取读者,必须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找准市场定位,所谓市场定…  相似文献   

17.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必须面向读者,靠近读者。这本是常识性问题,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较长时期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这个常识性问题却被忽略了。“十年内乱”期间,报纸被单纯当作“阶级斗争工具”,不断地鼓吹“天天斗,月月斗,年年斗”,而根本不管读者是否愿看,结果是报纸与读者的距离愈来愈远。近年新闻改革的实践,使这个常识性问题重新提了出来,并成为新闻改革的探讨课题之一。在这里,我想联系  相似文献   

18.
成放 《新闻实践》2010,(2):78-79
副刊编辑的传统作业方式是:选稿、约稿、编稿,偶尔自己发挥所思所想或采访一些名人,也来上一两篇,一周对付一至两个版面就完事了。而作为现代传媒的报纸副刊编辑则多了一个活儿:自己写博客,不但更多、更方便地与作者和读者交流,从中获得大量来稿和信息,成了“挖稿的平台”;也在“为他人作嫁衣裳”中,不知不觉地为自己做了一两件“衣裳”。  相似文献   

19.
办了多年报纸,有些问题却一直没弄清楚或者说没完全弄清楚。   比如,报纸该登什么稿 ?   有时,记者发来一篇稿子,编辑看了说,这稿子,没啥意思,不登了 !有时,报纸登了一些稿子,记者看了说,这样的稿子也能见报 ?没劲 !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理”何在呢 ?   从读者心理出发,想了一个比较简单因而可能也还适用的公式,叫做“三要两不要”标准。 标准一:要登读者“很想知道”的稿件   报纸该登什么稿 ?当然该登新闻稿。然而,我们每天抓了不少新闻,也登了不少新闻。为什么读者还是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大呢 ?  …  相似文献   

20.
谋篇布局放光芒 浏览首都几家主要报纸今年“两会”期间的报道便不难发现:报道并未因文小稿短而黯然失色,相反正是依靠着大量的小文短稿,此次“两会”的报道才大放异彩。 1、标题刻意夺目 题为文之眼,若题制得“靓”、制得美、制得读者不能不看,那么接下去的便可能是通读全文了。此次令读者不能不看或过目不忘的标题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