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青 《科学教育》2001,7(3):43-44
美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测算:人类十九世纪知识是每五十年增加一倍,二十世纪初是每十年增加一部,七十年代是每五增加一倍,而近十年大约每三年增加一倍,可见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增长。教师教育的目标已不能单纯是教学生学会知识,而应是教学生会学知识,生物五步变式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探索、积极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教师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反馈练习,从而完成课堂教学,该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科学探索能力,不达到最优化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传统知识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准确地记忆、背诵知识,而衡量学生知识对错的标准就是书本上或教师的“标准答案”。教师将一切学科都知识化、实体化,即使像品德、艺术之类的人文学科,教师也主要是教授品德、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而不是去“挖掘”知识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有时候也关注学生情感、意志  相似文献   

3.
李斌 《教学与管理》2008,(10):50-51
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自主探索,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给学生创造能够主动参与探索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多动眼,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新知。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组织的活动,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组织安排一切活动.建构主义理论指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溉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引导和点拨学生的思维刍议李江明一、从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引导和点拨学生的思维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而引出新知识或通过对大量的感性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引导和点拨学生思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如讲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时,我在原...  相似文献   

6.
运用构建主义理论为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所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老师、同学、资料等的帮助,完成知识意义建构而获得的,而不是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的.由于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没有获得科学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方式.我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并非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落后,而是不能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我校是一所二级达标学校,近几年来学生生源急剧减少,而学校招生数又不变,造成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受中考风向标的影响,初中的知识越来越简单化、浅显化,初中化学要求学生认识表面现象及结果即可。而高中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认识表面现象,更要掌握其本质原理。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教学中的难点,是指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或接受的内容,这些内容,或是由于知识本身抽象、复杂而难以理解,或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接受,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能力的现有水平进行分析,确定教学难点并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突破难点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饶伟英 《青海教育》2014,(12):15-15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是李炳亭先生对高效课堂精髓的概括,这当然不是简简单单的获取知识和欢声笑语,而是一种状态和感觉,更是一个过程。是学生为了学到知识而质疑、争论和对抗的状态;是学生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而坐着、站着、蹲着甚至趴着的那种感觉;是学生为了小组和团队的荣誉而积极争取的过程。这也正与“三动”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过分的重视学生新知识的简单累加而忽视新知识与学生“旧经验”的联系.忽视知识与生活的互动关系.从而产生新旧知识、知识与生活脱节的现象。新知识最终是要回到生活中去.而成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忽视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现状的分析研究.必将导致教与学的活动无法实现交流.使效率事倍功半。其次,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存在为方法而方法的现象,为追求新颖、先进的教学方法无视学生的现有水平、知识结构、年龄特征。因此,无论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手段的选择都要全面衡量、全面分析、全面研究、全面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  相似文献   

12.
导学案与传统的教案、学案不同,传统的教案、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及个人经验单方面制定的,而导学案是立足于教与学的统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获得,“导学案”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在学生,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个性特征,为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编制的方案,是教案与学案的有机结合,有助于促进课程改革进程中教与学方式...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参与对新知识的探索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新知识直接告诉学生,然后用大量时间对新知识的各种应用形式和习题的各种解法一一展示,并进行反复强化。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显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对新知识的讲解时,不应为讲知识而讲知识,而应有意通过巧妙安排,引导学生对新知识…  相似文献   

14.
教材中的知识是以简洁、形式化的语言进行描述的,要将线性的文字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对于教师而言是长期积累和优化的过程。这种过程得益于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处理艺术,而不是将知识仅仅搬运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正>从教学资源的角度看,学科化知识是中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教材编写者按照学科知识领域分门别类地编排的,以便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科化知识是由学生的发展需要决定的,当然,知识的学科化也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一、学科化知识的教学意义知识普及的规律一般是从少数人延伸到多数人,而不是相反,这是知识本身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索获得。基于此,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教人以知识,是因为再没有别的东西可教。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知识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但绝不是同一个东西。有些学生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在校的考试成绩可能很一般;有些学生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所谓“高分低能”就是指这类学生。因此,学生读书、学习,有着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一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  相似文献   

18.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责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都不是,这二者实际是教学的目的。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信心、没有责任感,知识学不好,能力也发展不好。而一个有责任感的学生,他自己就会认真学习。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观察到,有的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唯恐学习搞不好;而有的学生得过且过,从来不把学习当回事,能偷懒就偷懒,能不做就不做。这些都是学生责任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浅谈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王青荣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学生在极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主要靠自学去获取,因此,学校教育应汪重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获得终身受益的本领。特别是作为基础工...  相似文献   

20.
汪爱民 《小学生》2012,(8):38-3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换言之,“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当前,语文教学中“对话式”教学的核心正体现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它主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