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希望的火花来自民间民主是一百多年以来亚洲地区追求现代化过程的主要价值目标之一 ,台湾社会在 80年代逐步结束了漫长的威权政治体制 ,但社会文化的“解严”却是另一场无边无际的奋战与苦戏 !因为民主不仅仅是肤浅表象的选举投票 ;最根本的是在全方位的生活领域与公共世界中 ,“人性尊严”的体现程度 ,以及人之“主体性”的彰显状态 !台湾自 90年以来的教育改革风潮 ,必须放在此一脉络之中来观看与理解 ,才能比较得其真相 !简言之 ,近十年的台湾教育改革是台湾社会追求民主文化之深化与生根的总体表现。在脱离威权政治体制的长期压迫之…  相似文献   

2.
3.
教师是谁?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文章在分析了吴康宁教授和学者郭兴举共同关心的“教师是否是社会代表者”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第一,无论是认为“教师是社会代表者”,还是认为“教师是半支配阶层代言人半公共知识分子”的看法,都是在没有对社会制度类型加以分析,在忽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转轨所带来的教师社会身份地位的根本变化的逻辑基础上提出的;第二,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理论上已不再存在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阶层,国家的主体是公民,故教师作为“人之模范”当为模范公民,他们是独立的权利个体。不是什么集团的代理或代表。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赋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变革日益加深,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适当的教师赋权,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省意识,拓展教师专业提升的空间,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社会结构变迁促使公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化的公民社会理念为课堂管理变革提供了背景因素和理念支持。课堂管理的变革不仅要适应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更要主动探索新的路径,这种路径是合作式管理模式构建和共同体内的道德领导。在此二重作用下,教师角色地位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师赋权运动在美国的教育改革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我国的教师专业化进程也有很多是值得从国外借鉴的,文章对美国教师赋权运动作了详细介绍,以期给我国教育界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赋权予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领导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领导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领袖教师对其专业群体的引领;二是教师自主的专业发展。鼓励同侪协作,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等作用固然重要,但教师的自主才是专业发展持续且有效的基础。在中国大陆,教师在职的专业发展受到行政部门的主导,骨干教师们在各种专业发展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也呈现出精英化、等级制与工具性等特征。此外,由于处处受到行政干预,教师的专业发展充满着功利色彩、被迫与被动。我们认为,只有赋权予教师,留给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并提供更多选择,才能促成教师持续而有效的发展。教师领导的专业发展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公民社会培养人--公民社会与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的产生及发展有其历史延续性。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更应关照其现代性及本土性特征。尤其在中国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进程中,教育应对其作出合理回应,从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方面作出恰当选择,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培养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9.
作为令人瞩目的全球性教学变革,翻转课堂始于一线课堂教学实践。在这种自下而上的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急需得到制度性的保障,因此高校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对参与翻转课堂实践的外语教师进行一揽子赋权,达到责权力高度统一,以充分释放教师的创造力和活力,提升教师施教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并增强自主学能。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时代产生全球公民社会,全球公民社会需要全球公民。全球公民不仅生活在全球化时代,更要具有全球意识和人类关怀,并愿意为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发展、全球的公平与正义、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的行动。培养负责任的全球公民,是全球化时代赋予公民教育的新使命。全球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并愿意为全球和人类的发展而积极行动的负责任的公民的教育,包括人权和人道主义教育、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教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杨瑞 《天中学刊》2007,22(4):61-64
市民社会理论是西方政治学、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我国内地以来,迅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我国市民社会理论经历了起源、争论、深入发展到取得新进展等一系列的过程,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独特性。对这一过程进行回顾与梳理,对于我国市民社会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建设必然使教育走向和谐,走向和谐的教育要求教师培训要率先倡导和谐。以和谐的培训关系与培训形态开展教师培训,就要致力于培训者与受训者之间,受训者与受训者之间,培训者、受训者与培训环境之间的和谐,努力营造一个教师培训课堂的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13.
一方面,社会建设离不开公民社会的参与;另一方面,社会建设活动也促进了公民社会的成长。在公民社会理念的推动下进行社会建设,必须培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信任增量重建,促进社会建设中社会资本的积聚;重视公民参与,增强公众对社会建设的认同度;加强公民责任,注重法治与规则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论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民社会在中国曾被称为“市民社会”,并且沿用了黑格尔的批判,对公民社会的积极意义存在严重的忽视。事实上,在开放性的工业社会条件下,公民社会正可以成为市场经济下自主、个性道德观的培育空间,同时为推动民主政治和公民广泛参与社会事务创设平台,特别是对今日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它可以从生活方式上改变熟人社会的状态,为公众的日常生活注入普遍性内容;另一方面它倡导理性、平等的交往原则,可以化解社会冲突和对立,通过催生公民道德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拟从学习型社会的微观主体学习型公民的角度来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出学习型公民的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行动能力、创新能力五个要素,并从学习型公民、学校、政府、社会四个角度提出制约学习力要素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因素,并相应提出解决的对策与建议,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来建设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理念下的学校治理与校长权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结构变迁促使公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化的公民社会理念为学校变革提供了背景因素和理念支持。学校变革不仅要适应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要主动开辟一种治理的路径。这种路径分为对学校的治理和学校共同体内的道德领导。在此二重作用下,校长权力在本义、来源和运行上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宪政与公民社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公民概念是公民社会的特有概念,它界定了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平等,自由的关系,揭示了公民的权利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本源性,公民社会构成了对公民个体的保护屏障,同时对政治国家形成了有效的制约。公私法的划分对宪政具有重要的意义,私法是公民社会的基本规则,我国宪政建设应当以公民社会的建构为起点,将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相结合,并以经验理性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从法学的角度来解读市民社会,更多是从民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出发。市民社会与民法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这不仅表现在二者历史进程的相互交融性以及二者的价值相通性,更表现在二者的互动发展。认清市民社会和民法的关系对于我们培育、发展和完善市民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农民融入市民社会与社区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融入市民社会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目标,同时也是实现城市稳定与维护城市秩序的重要保证。在实现这一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社区教育应依托其特点与优势,重点突出对农民的技术能力、行为规范和市民观念的教育,提升农民的生存能力、规则意识和公共产品的保护意识,实现农民角色的转换,推动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