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钱应华 《体育科技》2012,33(3):136-138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苗族"芦笙舞"引入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的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芦笙舞"不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而且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简单易学,易于开展。将其引入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之中,对于丰富学校体育教学资源,节省教学经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芦笙舞在广西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所调查的广西学生和教师对芦笙舞的了解程度与兴趣倾向总体较好,芦笙舞在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空间比较大;芦笙舞的学校体育引入有利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校本课程的研发,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提升;在碎片化背景下为拯救民族文化流失,通过对芦笙舞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研究.能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广西苗族芦笙舞是广西苗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娱神、娱人的舞蹈形式。其产生与发展与广西苗族人民的生产劳动、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民族精神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以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广西苗族芦笙舞保护与教育传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使广西苗族芦笙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等调查方法,旨在探寻贵州荔波县苗族芦笙舞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困境,进一步挖掘、完善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结果表明:现代艺术的冲击,对芦笙舞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降低;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价值观念的变迁,导致重视程度逐渐下降;当地旅游产业机械开发对传统文化产业的破坏。并提出:流行乐曲文化元素融入传统芦笙舞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大众传媒融合互动;打破传统芦笙舞形式束缚,创建大众广场芦笙舞;加强地方保护与重视,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发展路径等。  相似文献   

5.
啪啦啪啦舞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啪啦啪啦舞引入高校体育“三选课”是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拓展。运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等方法,结合湘潭大学啪啦啪啦舞选项课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实施情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长阳巴山舞是在土家人传统跳丧舞基础上,由"土家舞王"、"东方之子"覃发池进行了创新、改编而成的群众自娱性广场舞蹈。文章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审视了长阳巴山舞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将长阳巴山舞引入高校体育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注意问题,分析表明:长阳巴山舞引入高校体育教育,可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还可成为新时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跆拳道是一项体育竞技项目.将跆拳道的动作分解后,结合音乐节奏组合成一种可供观赏的舞蹈,称之为跆拳道舞,简称"跆舞".本文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跆拳道舞的运动概念、特点、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解,以SWOT分析法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跆拳道舞的S(优势)、W(劣势)、O(机遇)、T(威胁)情况.给出促进高校跆拳道...  相似文献   

8.
僳僳族传统体育舞蹈分为"祭祀舞"、"生产舞"、"狩猎舞"、"嗄切舞"、"婚礼舞"、"丧仪舞"等,均产生于生产劳动,与宗教信仰(祭祀)、农事操作、娱乐、喜庆、军事、体育健身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傈僳族传统体育舞蹈进行挖掘、整理、发展,旨在使其走向科学化、现代化,从而达到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增进民族大团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自从某校校长带领学生在大课间跳"鬼步舞"火了之后,各地学校大课间的"鬼步舞""街舞"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据媒体报道,2019年3月,天津某小学1000多人大课间齐跳"街舞";4月,江苏某小学将"鬼步舞"引入课间操;5月,黑龙江某小学500名学生课间操齐跳"鬼步舞";甘肃某中学学生课间操齐跳"网红舞"……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19,(6):71-76
体育与舞蹈融合问题是当今学界和业界关注的话题之一。校长课间操上领跳曳步舞爆红网络,是体、舞创新融合的最好范例。曳步舞从舞蹈本体转变为体育"他体"是对体操的补偿,是对体育、舞蹈间文化壁垒的突破。舞蹈另类成长反映的是学生身体活动的矛盾、危机和重塑需要;产生于特殊时期的广播体操随着不可抗拒的现代化进程逐渐淡出中小学是历史趋势,丰富多样的身体活动形式必定充斥大课间体育活动时空。舞蹈的现代性成长,隐含着身体活动主体、文化诉求与功能价值等方面变化,古老又年轻的曳步舞的另类发展,其形态特征、审美价值、活动场域也随之发展变化,舞蹈的生命性和现代社会信息流动等使舞蹈"越轨"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引入广场舞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场舞能丰富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对广场舞的学习兴趣极高;增强学生体质;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现代舞即兴课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舞是一种具有反映现实,追求未来,不断创新风格的舞蹈。即兴课是舞蹈教学模式之一。两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现代教学风格、新的舞蹈教学方法。对现代舞即兴课课例的分析表明,现代舞即兴课可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建议在体育舞蹈教学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中适当运用现代舞即兴课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健身气功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进行了实践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健身气功动作生动形象,简单易学,运动负荷适中。将健身气功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而且丰富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内容,促进教学改革,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排舞是一项风靡全球的时尚潮流运动,以其健身性、普及性、创新性、团队性、时尚性国际性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了更好地发展排舞运动,许多组织举办了关于排舞的比赛,但大多是学生组的比赛,很少有关教职工组的比赛。本文根据排舞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功能,从引入教职工组排舞运动出发,研究引入排舞运动必要性以及引入途径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排舞运动在教职工间的普及及发展。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reports findings from a recent large-scale survey of Physical Education (PE)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dance and compares them to results of a study completed 10 years previously [MacLean, J. (2007). A longitudinal study to ascertain the factors that impact on the confidence of undergraduate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 teachers to teach dance in Scottish schools. 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 13(1), 99–116]. The current position of dance is examined in ligh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urriculum for Excellence (CfE) in 2010, a national initiative in Scottish schools that provides a unified flexible curricular framework for children aged 3–18. Dance remains part of the PE curriculum but also for the first time in Scotland occupies an additional position within the Expressive Arts (EA). Teachers are positioned as agents of change tasked with greater autonomy, flexi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in curriculum design. The inclusion of dance in both PE and EA provides potential for teachers to design curricula that excludes dance from the PE curriculum or alternatively use the opportunity to increase dance provision. Current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mpact CfE has on the provision and position of dance or the factors that impinge on teachers’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inclusion of dance in the curriculum. To further such understanding, 85 secondary school PE teachers responded to a questionnaire concerning dance opportunities within the current school context. In addition, the original participants from MacLean (2007) research were re-interviewed to identify and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enable teachers to achieve agency when teaching dan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llaborative planning, united goals and collective action had enabled teachers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dance provision in schools. Teacher attention had shifted from concerns about individual capacity to a focus on the level of social, cultural and material support in providing valuable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in dance for all pupils.  相似文献   

16.
赵丽斌 《体育科研》2006,27(5):89-91
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操3个项目的动作和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相对合理的课程内容的组合和安排顺序,为学校体育教学中3个项目的课程内容安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开办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教育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开办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教育,具有学科、师资力量等综合优势。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教育的调查分析,认为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开办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并对构建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师和教学、竞赛等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