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职业有着一个非常不错的名字:公务员。每天上着四平八稳的早8晚6班,拿着“财政”工资,饿不死,但也绝对撑不着。虽然我和爱人都在努力工作,虽然我刚刚被提职,虽然爱人刚刚被调进更大的机关,可是我们兜里的铜板数目依然羞涩得让我不忍心翻出来看。记得两年前刚结婚时,我们是真正两手空空,狠狠心贷款买了房子,于是两个漂泊在城市里的人就像两棵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0年四月.我和Paul到北京.在中国作家的晚宴上,突然回到年轻时光。 回到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相似文献   

3.
4.
城里的庄稼     
豫西有个吉利区,豫南有个石龙区,都是建国后单列出来的工矿城市。俩地方建成还不久,所以污染还不算严重,市区也不算拥堵,不逢双休日的话,可以闭着眼乱走,在宽如长安街的主干道上,既听小见车响,也听不见人声,原住民都到当地仅有的那几个厂矿上班去了,整个城市静悄悄的,让你怀疑是不是到了麦收季节的农村。众所周知,麦收时的村庄也是死一般寂静。[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们是谁:我们是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现在,除了黑头发黄皮肤,我们还有什么外在的标识?  相似文献   

6.
我们是记者     
刘畅 《青年记者》2005,(11):11-11
新闻之外,是否有人生的情怀?一年又一年,我们秉笔天涯,以忠实的情怀逼近事实,以最快的速度传递讯息,只为让微弱的声音变得响亮,让真切的声音传得更远.而在这传递事实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徘徊在心灵与良知交汇的路口,眼角不觉涌出泪水,因为不忘客观,我们是记.  相似文献   

7.
北京作协在郊区一家宾馆召开会议。一日晚餐后,一伙喜欢我的中、青年作家和业余作者,凑到我的房间聊天。由于我经常呆在乡间或小镇,跟大家会面的机会少,谈论的内容自然围着我来转。在赞扬我近十年有所长进和有所成绩的同时,有人对我沉重的家庭负担、居住的拥挤不堪感慨一番。由此,  相似文献   

8.
我们是老大     
多么让人难过--毕竟,不久以前,对我们来说,世界形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一次好转.我们成功地促成北爱尔兰达成第一个和平协议.我们促使以色列和被占领的交战各方坐下来冷静地进行谈判(而且使巴勒斯坦人第一次获得了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我们最终承认了越南的存在(尽管我们还未因杀了他们300万人而向他们道歉.我想德国人创下的记录太高了,与他们相比我们还少杀了几百万人).美国对南非施加压力,协助该国释放纳尔逊·曼德拉,推动该国走向民主,并使纳尔逊·曼德拉当选总统.  相似文献   

9.
我们是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现在,除了黑头发黄皮肤,我们还有什么外在的标识?历史上,自诩为“天朝大国”的中国人穿着中式服装,住在中式建筑里,行为举止温良恭俭让,敬爱着天地君亲师,庄重而热烈地过着中国节日,生老嫁娶都履行祖宗礼仪……这些,曾经是中国人的标识。而自100多年前开始“师夷长技”以来,中国文化或妄自菲薄,或自暴自弃,属于自己的文化衣衫渐被撕破,庄重从容的古老文明渐行渐远。现在,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中国以“前所未闻”的速度重新唤回大国荣耀的今天,我们有理由重新找寻:我们是谁?中共中央提出,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相似文献   

10.
我们是记者     
牛海鸣 《中国广播》2006,(11):22-23
记者是做新闻采访报道工作的人。记者的天职是亲历历史、忠实记录社会发展的进程和变革。践行记者责任的最佳方式应该是,以正确舆论导向的新闻报道取得新闻事件社会效应的最大化。范长江、穆青、埃德加·斯诺,都是著名的记者。因为他们追求真理,勤奋和执著,他们是记者职业的楷模。同缘于新闻工作,在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人民广播电台,时至今日,我也已经做了31年记者。在高原做广播人,欣逢一个伟大、全新的时代,亲身感受和  相似文献   

11.
我们是记者     
《青年记者》2006,(21):8-8
节日存在的意义无非有二,一是提供休整放松的机会,二是让人有一个思想上的停顿,或纪念,或思考。记节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在这个暖融融的深秋,我们试图把一些关怀和思考传递给奔波在路上的同行。  相似文献   

12.
乡下人有一位熟人的父母从北京来美探亲,住在儿子、媳妇于硅谷租的旧公寓里,两代人将就着挤居于一室一厅。没几个月小孙女出世了,三代人还是挤住在一起,那小小的空间显得更挤了。老人家对此还不算太在意,但对于周围的环境则不太满意,叨叨地说:整个一个乡下。  相似文献   

13.
住在21楼     
潘璇  陈谊花 《大观周刊》2006,(21):I0013-I0013
一个单身的男人,爱上住在城市高层的感觉。“阳光A版”,原本就是这座城市的一座“著名”建筑,而这个叫张亚林的男人将自己的第一空间安置在了它的最顶层——21楼。  相似文献   

14.
15.
档案是我们的好帮手张嘉林一位知识产权庭庭长阐释了档案与审判工作的血肉联系……(一)档案,曾经对我们法官来讲,感觉上认识就是一册陈旧的卷宗,它们被存放在冷清的库房中,覆盖着厚厚的尘迹,好像离我们的审判工作很远。但组建知识产权庭后,面对一切都需重新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过:"存在之为存在,这个永远令人迷惑的问题,自古被追问,今日还在追问,将来还会永远追问下去。"自我是生命流畅的延续,抑或是一种不断变化和重组、旨在创造一种产生幻觉又令人信服的完整的拼贴物?我们对我们的环境和经历的感知究竟有多少是可靠的呢?人类难道天生就难以协  相似文献   

17.
观其 《青年记者》2006,(21):72-72
秋忙完了,农民兄弟又收获了一季粮食。 还有一个收获,农民兄弟不知道:在第七个记节前夕,《青年记》做了一个“全国新闻从业状况调查”,其中一调查项是:“您认为以下职业(包括教师、医生、记、政府官员、科研人员、警察、商人、工人、农民等共9项)哪类最值得信任和尊重”。综合抽样调查和网上调查结果,来自全国的600余位编辑记,选择最多的是“农民”(顺便说一句,接受调查的记们是认真的,没有“恶搞”)。  相似文献   

18.
19.
在反复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国庆40周年重要讲话的时候,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感到特别亲切。回顾动乱和北京反革命暴乱期间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深感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绝对不能忘记。今年春夏之交,北京的动乱波及杭州。目睹那没完没了的游行和“声援”的场面,我觉得不是个味儿,心想,这与“文革”中的动乱有什么两样?当时,一些新闻单位的报道中不时出现“声援”学生的内容。此刻,  相似文献   

20.
观其 《青年记者》2006,(23):72-72
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