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呵呵!我正陶醉在孔子的警句良言里,贪婪地吮吸着。孔子正和他的学生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我真想见一见孔子老前辈,真想和他面对面地请教一番,我幻想着,乘着机器猫的时光机来到了春秋时期,再借用《老夫子》作者王泽的神奇画笔的帮助找到了孔子先生,他请我来到了他的家——一个书香门第的院子,我迫不及待地请教孔子。先生:“怎样在学习、生活方面做有修养的人?”  相似文献   

2.
杨正茂 《教育文汇》2012,(10):40-4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在“知、好、乐”这三层境界中,“乐”的境界最高。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我在长期的教学中体会到,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乐教。  相似文献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史记·孔子世家》里讲叙了一则“孔子学弹琴”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孔子在学习弹琴过程中,能够把“学”和“思”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精益求精”、“融会贯通”。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孔子曾向鲁国的音乐家师襄子学习弹琴。一首乐曲,孔子练了十天,还不打算学新的。师襄子说:“你可以再学一首乐曲了”。孔子说:“我学会了曲谱,还没有掌握技巧。”过了一些时候,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技巧,可以再学一首乐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过了一些时候,师襄子说:“你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走向2互世纪的今天,孔子学说再次受到人们推崇。1988年I月,法国巴黎75位国际诺贝尔得奖人的会议宣言声称:“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二千五百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o对于这位“至圣先师”,范文澜先生的评价是:“孔子基本上是一个大教育家,他一生在学习,在思想,在温故知新,在海人不倦。他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教育和行为方面的经验。一在我们高呼教育改革,倡导“学习的革命”的时候,重温孔子的教育思想,或许还会有所启发。孔子教育思想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五 因材施教 有一次,孔子在杏坛讲学,刚讲完一个道理后,子路站起来说:“请问先生。我听到了某种道理就立即行动起来吗?”孔子回答:“对你来说,如果父兄健在,怎么能立即行动起来呢?你要先听听他们的意见呀!”  相似文献   

6.
一、终生治学 ,精神可贵。孔子十五岁时就有志于学问 ,并终生奋斗不息。《荀子·大略》中记载 ,孔子弟子子贡学习累了 ,就问孔子了何时可以休息。孔子回答说 ,等到你看见你的高高的巅巅的象锅底一样的坟墓时 ,就可以休息了。从中可看出孔子认为学无止境 ,主张终生治学。他一生学而不厌 ,曾自夸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丘者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① 意思是说那怕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 ,一定也有忠诚信实像我这样的人 ,只是不如我这样好学罢了。孔子把学习作为人生快乐 ,他常常“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只要能够学习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  相似文献   

7.
近日,在《语文学习》(2007年第4期)上看到高鲲先生《曾皙“鼓瑟”问题臆解》(以下简称“高文”)一文,关于曾皙“鼓瑟“问题,作者从“孔子不能容忍”与“曾皙不可能越礼”等两个角度,“完全可以理解为在孔子向曾皙提问前他根本没有鼓瑟,只是在孔子向他提问时,他才稀疏地鼓了几下瑟,铿的一声停住琴声”。  相似文献   

8.
吴礼明:记得桂师曾与姜广平先生就孔子在《侍坐》篇里是否“设彀”的话题发表过看法,我很赞同您关于孔子不“设彀”的分析。确实,我对“设彀”式教学的兴趣不是很大。我以为,支撑这种观念的是“唯书”“唯上”。所谓“设彀”,即教师们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强调设计,在教学之中务必达到他们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只不过是他们达成目标的棋子与道具而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李成林 《师道》2006,(3):60-60
上初中时,我就读过《论语》。不知怎么的,我始终不喜欢读这本书,也不喜欢书中的主人公——孔子。或许是受了鲁迅先生的影响吧。我觉得中华民族的奴性跟孔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然,历代帝王不会那么推崇他,给他的光环也不会一个比一个光亮,什么“尼国公”,什么“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什么“千古圣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封建帝王崇尚的,不是教育老百姓当奴隶,又是什么呢?因此,我对孔子的印象很不好,甚至有些厌恶。工作后,出于教学的需要,我买了一套四书五经。由于打小讨厌,我平常不会去读,就搁在床头权当催眠曲。哪知阅读的时…  相似文献   

10.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古今两位教育家提出的“乐学、好学、会学”的育入主张正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依赖的学习方式向自主的学习方式转变、让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