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对机动车的操控关系,对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认定产生冲击。大部分学者建议综合运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产品责任和高度危险责任来重新建构自动驾驶模式下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认定框架。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认定不宜盲目要求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承担全部责任,而应通过给自动驾驶汽车加装"黑匣子"和要求车企购买生产者强制责任保险的方式,实现损害救济与鼓励科技发展并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992年生效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31条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主体作了规定,但该规定过于简单,无法理清复杂的责任主体应负的责任。立法应确定车辆所有人负赔偿责任,再规定车主的除外责任。垫付责任有悖法理。应制定一部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法。  相似文献   

3.
陶盈 《太原大学学报》2013,(3):54-58,63
近年来大学校园内交通事故频发的现象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也考验着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我国法制的健全程度.对大学校园交通事故责任问题的研究需要考虑学校责任、监护人责任、受害人过错及公平原则的适用等诸多因素.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大学校园交通事故是创建和谐安宁的大学校园环境的前提,这一方面需要重视法律体系的完善,加强民法规范的规制效力.另一方面,需要学校更积极地开展综合治理,合理规划校园建设,科学管理校内秩序.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是典型的侵权责任。由于道路交通事故行为主体的广泛性、主体主观方面的过失性和责任形式的多样性,使得事故责任的定性具有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界定罪与非罪,辨析侵害责任时,仍然存在法律适用不当,责任认定不清等问题。所以,正确认识和区分道路交通事故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是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责任认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指负有交通管理职能的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的原因后,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在引法交通事故以及产生损害后果中的相互关系,依法作出对当事人责任大小的认定。因它涉及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当事人不服是否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是否作为行政诉讼案件受理和审查,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看法,笔者通过本文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而并非鉴定结论、将交通事故认定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必要性问题等,阐述对交通责任认定属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有权对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从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分担主要存在法律规定不完善、理论研究有误区、司法实践有困难等问题.结合比较法上的优秀立法例,符合我国实际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分担规则设计方案应包括道路交通事故数人侵权、受害人过错和受害人过错参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三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也逐年增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确定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受害人能否得到足额的赔偿,本文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立法例比较作为切入点,对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我国现有交通事故责任主体法律规定的优缺点,并对即将生效的《侵权责任法》中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规定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立法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交强险责任限额对交通事故受害人和保险公司的权利保障都有重大影响,是法定的限制保险公司责任条款。我国现行法对交强险责任实行以机动车有无责任为基础的死亡伤残、医疗费用以及财产损失的分项责任限额制度,对交通事故中受害者的保护十分不利。本文通过对我国交强险责任限额制度的探讨,提出要构建不区分机动车责任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分项责任限额制度的观点,同时结合交强险实践,对责任限额有关规定的理解和适用的疑难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笔者将从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主体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归责原则以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几种主要类型入手,阐述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交通业的繁荣,交通肇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交通肇事罪的责任认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交管部门对司机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认定,是以《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书面形式出具,但这仅是处理交通事故的依据,属于行政上的责任认定,不能等同于从司法理论上认定司机的交通肇事责任。本文基于具体的司法实践,对交通肇事的司机责任认定进行分析,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在《民法通则》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分别都有规定,但是两的规定不尽相同,章对这两部法律,法规中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实践中如何具体适用这两部法律,法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学校事故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学校事故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共同过错中共同侵权行为人应负连带责任;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加害人的主观过错程度对其赔偿范围有一定的影响;行为人只对自己的行为过错负责,而不对第三人过错所致的损害负责。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需求日益增长,物流企业道路运输业务日增月盛,物流道路运输事故也随之递增,货车事故已经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顽疾。根据福建省某地区三年内的交通事故数据分析可知,物流企业道路运输事故的主要成因包括人员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因素等。应用德尔菲法对事故隐患做出定性分析,可有效帮助物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认清货车事故成因与隐患,提前做好预警、防范,减少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铁路运输人身损害之限额赔偿,是指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发生了铁路行车事故及其他铁路运营事故造成的人身损害时,铁路运输企业应赔偿的最高数额。适用该制度具有合理性,亦符合铁路运输行业的公共利益属性和高危性。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了这一制度。我国未来立法时,应以铁路运输企业的过错程度决定是否适用限额赔偿,同时明确限额赔偿的具体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有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立法呈现出由过错责任向无过错责任的发展趋势。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顺应这一潮流,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的无过错赔偿原则。但是,我国具体法律规定存在理论上的问题,且与我国国情不完全相符。文章通过深入的比较分析,就该原则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纯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英美法国家漫长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积累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保护范围的不断扩大到对过于宽泛的赔偿责任进行合理限制的发展路径.开启了保护受害人纯粹精神利益的重要历程,完善了民事权益的保护体系,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立法起步较晚,相关理论和立法都相对滞后,这些不足将导致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社会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因此,有必要在对英美法纯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有益之处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福州城市交通堵塞的情况,认为优先发展公共汽车是其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的首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增加道路网密度每件下,如何有效地利用路面面积提高公共汽车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学生伤害事故是困扰学校工作、影响教育教学管理秩序、危害学生健康成长的严重问题。《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学生伤害事故重存预防:一重贯彻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落实预防措施;二重健全法律制度,明确主体责任;三重运用社会合力,开展综合治理;四重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预防能力。要从法律角度正确界定学生伤害事故,并及时、妥善处理损害赔偿问题,切实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法律现象和后果影响已经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原则作为切入点,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一般原则和实践中的赔偿情形进行探讨,并从实践角度对《侵权行为法》提出了立法和司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