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阐明的是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谭静 《中学生物学》2004,20(1):57-60
1 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妙"第二章"探索生命"中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本课教学内容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非常完整.  相似文献   

3.
在新编初中《生物》第二册中,“生物的遗传”是教学的难点,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所以尽管本课的内容只是作为遗传学的一般常识,但学生学习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因此设计好本课的课堂教学程序,优化课堂结构就成为顺利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关键。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下列途径使本课教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丁军 《中学教学参考》2013,(26):125-126
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苏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课内容对学生学习生物体各种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课重点描述了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以及细胞生长使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并解析了生物体组织的形成——细胞的分化.同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植物体的四种主要组织与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类型的结构、形态和功能以及它们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海洋生物》属于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中的内容。本课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教学,让学生深入研究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以及环境对生物习性的影响。教材以海洋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为重点。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搜集有关海洋及海洋生物的信息,能通过交流与观察分析探究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适应性特征。2.了解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了解更多的海洋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了解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的影响。3.感受海洋世界的多样性,欣赏各种美丽…  相似文献   

6.
本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而与此同时,人类的居住环境却在不断变坏,生物的灭绝速度在不断提升,如何让地球上的生物与人类和谐共存已成为非常严峻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 [设计思路] 教材安排了"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和"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两个探究活动,每个探究活动都提供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探究提示.此外,教材还介绍了与环境污染相关的骨痛病等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文字材料.  相似文献   

8.
教材说明:<保护大自然>是人教版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的最后一课.本课是这一单元内容研究的落脚点,也是本单元内容的后续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本课选自湘科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此单元主要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课内容就是在研究了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性、了解了植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及不同环境里生存着的不同生物的基础上,以一个典型的生物群落为例研究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影响,并重点研究食物链,为后面认识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作铺垫。  相似文献   

10.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章,是学生在了解了生物圈中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基础上,认识到生物圈中同时还存在没有细胞结构、寄生在活细胞中的微小生物——病  相似文献   

11.
(本课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被子植物个体发育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要知识准备,也是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及生物的进化的重要基础.高二学生在初中阶段曾学习过四种无性生殖方式以及被子植物花的结构和双受精的概念,但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生物生长的需要》的最后一课。在前面的课中,学生探究了植物生长的条件,本课将主要研究动物生长的基本条件,通过分析按食性给动物进行分类,进一步了解动物身体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启发学生去继续探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下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奠定基础。教材有以下几个活动目标:能用分类圆表示草食、肉食、杂食动物;根据动物某种器官的结构特点推断其食性,并按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能大胆地和同学交流自己对动物食性的看法与见解;让学生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享受探究知识的愉悦。二、教学思路本课…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学设计1.设计概述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7课,这一节课以同一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相应发生改变,进一步认识多样的生物是由多样的环境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有一节公开课是讲<记承天寺夜游>,课是这样安排的:由咏月诗引出,简介背景,师范读、生齐读,疏通文意,由本课的表达方式引出本课结构.老师把重点放在本课结构上,通过概括明确本课结构:①叙夜游之事.②描庭下之景.③议淡泊之志.  相似文献   

15.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始版)四年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六课.是新授课.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有关动物的词汇和句子.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一些关于动物的单词和句子.本课重点学习一些动物的饮食习性,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唱一首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歌谣.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仙人掌和骆驼是沙漠环境中典型的生物。本课以“仙人掌和骆驼”为话题,探究更多的沙漠环境中的生物及其适应生存的本领。教材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学生回答关于仙人掌和骆驼以及它  相似文献   

17.
在"生物进化的历程"的教学中,基于生物学社团课前自制的模型,通过观察模型、比较模型、构建模型、跨学科概念的教学和小组讨论交流、互评等活动,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初步形成进化与适应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教学要求1.能自学本课生字新词;2.独立阅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问题;3.分析大仓老师的特点;4.学习本课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中的‘梅花”’一课是读写结合的综合课,是主题学习系列课程中的一节.本课从人文、艺术、科学三个层面探讨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意象——梅花.语文、生物、美术三个学科的四位教师先后授课,在跨界混搭中达成了对梅花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与建构.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本课是苏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之第五节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