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研究“问题解决”促进“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新的情况下,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找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而数学问题解决是以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教学手段和艺术。它具有四个显的本质特征:一是它强调学习的主体性。“问题解决”教学,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直至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二是它强调学习的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探究新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混乱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并且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熟悉实际生活,创设学习情境;整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阐述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盛萌 《考试周刊》2012,(76):59-60
波利亚认为:数学教学就是解题教学.这里的“题”其实是“问题”.即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与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自始至终是在逐步地解决问题.而“变式教学”就是将问题逐步递进、逐步深入.最终解决问题.它既能培养学生的纵横联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马顿从教育的角度提出变式是学习的基础.没有变式就不需要辨别.而学习又是源于辨别的.“变式教学”是数学中的引申.推广在教学中的诉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和公式等.  相似文献   

4.
三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中小学“情境-问题”数学学习是指中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数学情境出发,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技能技巧并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活动,既重视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又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既关注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又关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既强调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又强调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相似文献   

5.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尝试、体验、实践活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培养各种能力。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可见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残缺椭圆为背景,围绕问题解决,开展数学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工具、新方法,发现了解析几何一些经典的结论(如椭圆中的类垂径定理、类圆周角定理等),实现了“再创造”.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引导与合作。“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问题教学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它是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过程。以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定理、公式和法则的发现及推导过程、数学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为例,探究问题教学的“过程化”。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所谓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主要是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强调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决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解释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这重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问题探究模式即教师以问题为中心,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探究模式对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问题探究模式教学受到很多教师的重视,而且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及。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运用“几何画板”,学生能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掌握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理解“几何画板”的数学内涵与实质。文章主要探讨了以“几何画板”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探求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证明(验证)方案、总结一般规律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体现了学生参与发现过程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现了知识的“再发现”。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直接地把数学概念、定理“抛”给学生,犹如“从天而降”,使学生“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何由以知其所以然”。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方式,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实施“再创造”教学,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只能恰当地介入、铺垫。  相似文献   

13.
甘涵绮 《新疆教育》2013,(12):60-60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调查研究问题等一系列活动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学方式。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面对教师设计好的问题不是机械的去操作,而是自主地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探究性教学包含把类似“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引入到教学过程,强调“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相同性和不可分割性的一面”,体现了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壮娜 《考试周刊》2009,(7):90-9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意识。要使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概念、定理、法则的形成过程及例题和习题教学。从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问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胡小波 《考试周刊》2012,(87):75-75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  相似文献   

16.
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需要借助教师对数学课堂探究任务的精准设计。当前教学还存在传统的“以教为主”“纸上谈兵”的现象,学生只浮于整理数据与解决问题的学习层面,无法真正体验统计过程与实际意义。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引导学生主动、真实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探究、合作的任务设计应成为教师教学备课的重点。精准设计生活性、实践性、说理性和综合性的探究任务,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学习过程,感悟统计学习的生活应用,体会统计实际意义,从而有效培养数据意识,提高应用意识,发展素养。  相似文献   

17.
陈勤 《成才之路》2020,(11):90-91
问题意识是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怀疑、探究、疑问等,是构成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品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探究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智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展学生问题意识,需要从问题意识的激发、问题情境的创建、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中达成。  相似文献   

18.
“适切性”是教学的根本属性.在数学教学中,展开“适切性教学”就是要在教与学之间找寻平衡,努力让教学建基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对教材、学生以及学习方式等进行理性考量.努力在“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之间找寻平衡.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初中生数学的探究性学习,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策略,常忽略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导致教学质量降低,难以提高学生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在新课标的深入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学应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故本文则主要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