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初步确立后,又提出了“社会形态”这个概念,并对社会形态理论作了经典表述,最后在《资本论》中得到实际运用和深化。  相似文献   

2.
理论上,社会主义作为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它的生产力水平应高于资本主义。而现实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国家还得追赶主要资本主义发达,为解决这个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章试根据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分析现实社会主义建立的历史前景,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社会形态"和"经济的社会形态"是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中两个不同的范畴.在它们的基础上,马克思分别发展出了三大社会形态学说和四种经济的社会形态学说.当前的研究必须反思教科书体系五形态说的思想钳制,正确认识两种社会形态学说的理论关系,防止非社会形态倾向.  相似文献   

4.
“社会形态”是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大厦的基石。通过解析马克思早期经典作,我们能够看到“社会形态”这一范畴从萌芽到形成的全过程,也使我们能够对“社会形态”这一范畴的内涵有更全面、确切的认识和界定。社会形态范畴的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传承与创新: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道路》是一部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间关系的佳作.该书在全面、系统地梳理和研究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上,不仅科学揭示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一个艺术整体,回答了学界围绕社会形态理论展开的种种争论,而且从传承创新的视域深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和形态特征.全书主题鲜明,逻辑缜密,结构严谨.该书的学术创新和理论建树,体现了作者勇于探索的理论勇气和可贵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发展道路、发展前途等一系列问题。马克思最先提出并阐述了这一问题,指出社会形态依据人的自由和解放程度分为人依赖的社会,物依赖的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然而,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就此留下一部专著,他的观点散见于其一生各重要阶段的主要著作中。文章探讨马克思从博士论文时期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期(1836年到1848年)有关社会形态理论的思想初步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应当以生产力为标准来划分社会形态,才能从根本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理论应当全面准确并历史地加以理解。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并结合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最一般意义上讲要经过原生自然经济社会、次生物化商品经济社会和再生计划产品经济社会这样三种社会形态。只有坚持社会发展的“三形态”理论,才能更深刻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体现社会发展规律性和历史主体自觉活动能动性之间的统一;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研究社会历史分期、社会历史演进和社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它是探明社会历史现象的钥匙。一、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剩余价值学说,二是唯物史观,而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  相似文献   

9.
关于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论述:静态地理解的社会形态主要指生产关系;动态地理解的社会形态主要指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主要有四种看法,都有自己合理的地方和明显不足。新的探索应该在思维方式和方法上跳出“要素决定论”的窠臼。我们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是:任何具体的社会形态,都是以具体的社会生产力、具体的杜会生产关系和与此相适应的具体的上层建筑这三个基本要素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一个具体的社会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人们争议较大的马克思社会发展形态理论“普遍性”问题即是否“普遍必经”和“普遍适用”问题,实际上是两个不同问题。“普遍必经”是作为结论的理论在所有的民族那里是否能得到普遍验证的问题,而“普遍适用”则是已有的理论作为方法是否能够普遍的运用于所有民族的社会历史的研究和实践中的问题。“普遍必经”是否定的。但该理论的成立根据不在于“普遍必经”,因为它是在“人类历史”范围内成立而非在“民族历史”范围内成立。而作为方法。在限制性条件下,“普遍适用”则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唯物史观的基础,也是任何具体社会形态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在人——自然——社会的互动关系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性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自觉能动性决定了社会具体结构的建构性。劳动实践的“物质变换”在自然规律的作用及其未来理想社会的特征上都强调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不仅是一种社会历史演进理论,更是一种现代社会转型理论。我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真实情况及其所进行的一系列社会转型实践表明,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目标、方向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转型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当代中国现代化社会转型基本内容的揭示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转型基本原则的规定,使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转型理论。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焦点,当然对人的发展问题的阐述便是各持己见甚至大相径庭。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形态说"理论,以人所能支配的自由时间为出发点,以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为主线,系统地论述了人的发展问题,并论证了每个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14.
小康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从静态的角度看,它包括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大要素,表现为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的统一。从动态的角度看,它的性质是由各要素的性质及其联结方式共同决定的,且具有新质和新功能。把小康社会看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一生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然而,国内外理论界对马克思自由观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许多混乱和误区,重新认识和深入揭示马克思自由观的真义,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思想资源和理论依据,亟需在理论上对马克思自由观真实面目和精神实质予以恢复和澄清.马克思突破了资产阶级的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彻底贯彻了人道主义自由精神,以全人类的自由解放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超越了以往哲学家的自由观,指明了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历史发展方向,完成了哲学史上自由观的哲学变革.  相似文献   

16.
1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形成了科学实践观。在标志着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全部哲学理论的基石、原则和出发点,提出和贯彻了一条从物质实践出发去考察自然、社会、人以及人的认识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因此,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我们不仅要坚持实践唯物主义基本思想,更重要的在于自觉地按照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办事,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发扬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一个开放的和不断发展的理论系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自觉运用和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一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思想理论指导,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历史地解答了社会主义代替或跨越资本主义的问题.但如何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起来,仍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这个难题的实践解答和理论发展,它确认了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由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与和谐人所构成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