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显然,关注学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亲临体验,亲自感悟,是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的基石,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品德结构是知、情、意、行四要素的统一体,这是个体道德素质不可或缺、不能割裂的整体。其中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核心,它是道德认识的基础,又是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它是道德教育的手段、过程,又是道德教育的重  相似文献   

4.
正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一、联系经验——让学生体验"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并不是"新知  相似文献   

5.
所谓情感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好奇心、自信心等感受的一种心理过程.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得到充分的交流,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和提高。在教学中,情感体验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完成教与学的互动,合理地利用联想与想象。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情感因素,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中,陶冶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还有更重要的是情感激发。教师的教学,就应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为此,对数学情感激发的策略做了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8.
贾清平 《考试周刊》2011,(92):111-112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记忆、个体的认知活动、自主学习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去学习、去思考,从而提升学习活力。创设问题情境,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诱使他们主动学习;满足学生的归属感,使其爱上数学学习;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在美和知识的美,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其更加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具有积极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关于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方面的培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关注。因此,关注学生数学情感体验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由该课程的特点决定的,也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要素。本文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导入、体验、留白三方面着手,通过教学案例阐述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渗透策略,以期能实现学生情感的积极升华。  相似文献   

12.
小学思品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儿童品德形成过程中,情感体验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情感体验有助于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内化,有助于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提高和培养,并能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它是道德认知转化道德行为的纽带。  相似文献   

13.
关注情感因素促进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等是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以促进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1.课堂——人性养育的圣殿。新课程倡导,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是开放的动态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执行事先设计好的固定不变的“教案”,而是根据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不能忽视细节。关注细节,方能震撼心灵。实践证明,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并非由抽象的知识转化而来,而是来自每天经历的充满细节的生活。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情感细节的力量,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6.
顾祯 《广西教育》2012,(17):77-77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出的过程性目标,可见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学习主体的切身体验。体验能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及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从而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未来的德育课堂一定是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体验的课堂。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儿童情感与道德品质的内化和形成过程,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引导孩子用眼睛去发现生活、用童心去体验生活,用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去对待生活、追求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教育,才是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才是符合未来教育发展要求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儿童超越自我的品德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恐惧、焦虑等情绪会油然而生,情感上如经历断乳期一般无法适应。关注幼儿情感,有效拉近幼儿与幼儿园之间的距离,提升幼儿的安全感,对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十分必要。原方案针对幼儿的入园焦虑,以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直观形象地呈现"上幼儿园"的过程,能引起幼儿的共鸣,值得借鉴。但是原方案的目标定位过于关注幼儿技能技巧的掌握,忽略了幼  相似文献   

19.
本期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一个人内心深处有一点点温馨,一点点盼望,又有一点点迟疑。那是一种什么情愫呢?它不张扬、不宏阔,淡淡的、细细的,是一种静静的、悄然于心的情感,悄悄地走进我们的内心。请你以悄悄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20.
美国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瓦里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翻开学生所学的许多课文,不仅作品本身给予我们审美愉悦,而且还能教导人们如何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从而重新品味生活,加深爱憎,最终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外,更应该关注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在情感体验中优化学生人格,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