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燕萍 《教育》2015,(7):27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教师通过选择材料、设备、利用空间以及形成相应的氛围,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创设的,以墙饰、挂饰、区域材料等为物质环境,以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为心理环境。《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师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让儿童感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经验、技能,成为健康、活泼、兴趣  相似文献   

2.
儿童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形成与其生活的家庭教养环境,尤其是父母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儿童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些不良习惯和行为一旦被强化、固定下来,往往难以矫治,并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心身健康吲。为了研究家庭教养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及成长的影响,预防儿童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发生,我们于2009年3~11月,对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教养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儿童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形成与其生活的家庭教养环境,尤其是父母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1].儿童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些不良习惯和行为一旦被强化、固定下来,往往难以矫治,并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心身健康[2].为了研究家庭教养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及成长的影响,预防儿童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发生,我们于2009年3~11月,对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教养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家长和老师应该利用儿童的特点,积极引导儿童关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从多方面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启发儿童利用废旧材料,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创造有利环境培养儿童绘画想象力,积极引导儿童从废旧材料中寻找灵感,突破生活局限,提升儿童绘画能力。  相似文献   

5.
儿童校外生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影响着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通过对我国七城市2300名儿童校外生活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儿童校外生活中课业及学习压力繁重,课外班偏重学科辅导和应试取向,儿童交友和娱乐受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家长过多关注儿童的学业与身体,对儿童的兴趣发展、成长指导不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儿童提供健康丰富的校外生活,应尊重儿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重视并实践儿童权利,让儿童全面、主动地发展,营造民主和谐、科学育儿的家庭氛围,创设友好型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宋军 《文教资料》2014,(27):132-133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他们的身心成长、学习生活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长期处在亲情缺失的状态中,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极易出现心理异常。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三位一体,紧密配合,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7.
游戏是儿童自主自由的活动,它依托环境材料,随儿童的意愿发展.儿童“玩什么”和“怎么玩”具有不确定性,儿童在游戏中重过程和结果.对于幼儿来说,参与材料的制作和投放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满足幼儿的生活需要,将游戏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还给幼儿本真的生活模样,教师可根据班级幼儿游戏的特点对生活区材料进行调整:变陈列式材料为情景式材料,变静态材料为动态材料,变单一工作为组合工作.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育应当更加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其将来的学习和学校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对于儿童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幼儿园和家长要共同努力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儿童成长提供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引导儿童在学习中不断克服缺点,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父母的情感态度和家庭氛围对孩子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父母不仅造就了孩子的身躯,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心理学家诺尔蒂生动地描绘了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成长之间的关系: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儿童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如果儿童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儿童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儿童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如果儿童生活在公…  相似文献   

10.
“人造环境”妨碍儿童健康成长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然而也产生不少弊端。这些“人造环境”对儿童的健康影响尤大。如:饮食环境。人类是自然产物,儿童的成长发育有赖于自然环境,故选择自然食物有益儿童健康。然而有的家长却一味追求人工...  相似文献   

11.
日益普及的大众媒介正影响着儿童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然而,当媒介环境完全代替儿童的自然环境时,儿童就有可能失去其天真本性,主体发生异化。本文正是针对儿童生活在媒介环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诉求儿童自我异化的原因,分析儿童媒介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赵其萍 《考试周刊》2011,(93):211-212
美国著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兹指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也就是说,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结构的,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中,儿童可以和真实的环境、材料及教师、同伴互动。幼儿园的课程设计,需要我们懂得幼儿的生命和生长,懂得幼儿的生活,毫不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家庭教育软环境对塑造儿童完美的人格和优秀的品德行为,提高其综合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家庭教育软环境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中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健康情绪生活的营造的影响,提出要从创设良好的思想道德环境、学习环境、和谐的心理环境等家庭教育软环境,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课程担负着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品德教育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是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笔者认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的品德,从而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人的社会性发展是在生活中实现的,社会性发展不能在脱离社会生活的"真空"中实现。同理可证,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成长环境,特别是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环境教育在其教育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蒙台梭利强调儿童是环境的主体,环境是儿童能够自主活动的场所,是儿童生活的实验室.“自由”和“创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儿童创造性培养必须与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相一致.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儿童的创造性、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芸 《教师》2016,(6):14
幼儿阶段是儿童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使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就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课程担负着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品德教育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是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笔者认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的品德,从而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人的社会性发展是在生活中实现的,社会性发展不能在脱离社会生活的“真空”中实现。同理可证,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成长环境,特别是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8.
儿童是最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的群体。由于儿童还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导致儿童意外伤害时常发生,死亡和致残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创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美国NAEYC关于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下)文/刘焱李何梦续上期第20页)七、物质环境目的:通过提供探索及学习的机会,促进儿童健康地成长和发展。理论依据:物质环境影响在其中生活和工作的人(成人和儿童)的行为和发展。物质空间和材料质量会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城市儿童而设计》报告中提出: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每投资1美元,未来将会产出8美元的社会回报。对儿童生活环境的关注是社会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正如哥伦比亚波哥大市市长恩里克·潘纳罗萨所说:“儿童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群.建造一座适合孩子成长的城市,也必将是一座适合所有人生活的宜居之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