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护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护理教育者的关注,《卫生法学》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法律法规知识的重要来源,据调查统计分析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影响护生法律知识掌握的重要因素。本文开展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探寻合适的教学方法,高效传授护理专业学生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2.
一、目前女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状况 1.法律意识水平不高 虽然我国高校的学生都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除法律专业学生外,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基本上是零碎不成体系的,尤其是女大学生法制观念的现状不容乐观,一部分女大学生对法制教育不感兴趣,法律意识淡薄.日常生活中,一些女大学生不能自觉地以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区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  相似文献   

3.
张力文 《甘肃教育》2010,(13):13-13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1.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整体不高,法律意识普遍淡薄。我国高校虽然为各专业的学生设置了《法律基础》课,但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  相似文献   

4.
工程合同管理课程应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重点阐述工程合同管理课程应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问题。从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西方国家土木工程专业管理人员的调查数据,说明法律知识学习与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艰巨性。从我国工程合同法律研究历史的空缺及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指出工程合同管理课必须强化法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现今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传统人文特点、学校法律教育关注度弱以及体育专业本身的素质培养偏差,只有采取有效手段纠正这些问题,才能明确增强学生法律意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法学基础课作为普通高校非法律专业学生接受法律知识和培养法律意识的主要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新世纪,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仅就法律基础课的几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法律意识本身具有层次之分,它是由法律意识和法律思想体系两部分构成,作为基础教育的德育工作,应当注重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大体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做。1.加强培养法律意识方面的课堂教学。法律知识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法律知识,形成对法律认知的主要途径,也是学校法律教育的主阵地。第一,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学政治教师的法律素养。这是有效实施法律教育的必备条件。第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法律知识课的实效。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运用活生生的案例进行教学。案例要求具有典型性,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接受法律知识并…  相似文献   

8.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认知、思想、情感、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总和.近几年高校极端事件的接连发生,结合笔者的调查,暴露出大学生整体法律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法律知识不足、法律信仰缺失、法治知识的空白,有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三个方面的原因.应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强法律思维方式的训练、合理设置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密切结合等方面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学校法制教育不仅包含对法律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培养法律修养、提高法制意识,也可以说学校法制教育是以法律思想为内容的教育.因此,法制教育的目的就是达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形成良好的法律氛围和执法环境.学校法制教育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通过法制教育达到使学生自觉维护和遵守社会主义法制宣传和教育的目的,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在基础教育中,我们以往的法律教育有一个明显的倾向:法律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法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在这种倾向的指导下,法律知识显得比人重要,学生被淹没在法律知识体系之中了.比如,以往的教材可以花大量的篇幅来条分缕析违法和犯罪等法律概念,而却遗忘或者说忽略了中学生如何避免成为违法、犯罪的受害者,如何避免自己违法犯罪.这种法律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应试化的教育,用法律知识的学习遮蔽了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养成.我们认为,中学生学习法律的根本目的还是形成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从这个角度看,人比法律重要,法律是为人、为青少年学生服务的.因此,转变法律教育的目的观、突出法律为中小学生服务的思想是当前法律教育转向的方向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赵建敏 《中国培训》2005,(12):52-52
一、当代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自1986年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以来,学生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对法治的信任信仰程度、对法律的理解深度、自觉追求法治精神的心理和习惯还有待提高。有的学生认为法律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距较远,只要不违法,法律与自己无关,因而对法制教育不感兴趣,不重视,法律知识匮乏,形成法律知晓度与文化水平不相符的现象;有的学生虽然懂得一定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信任度较低,在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自觉性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的现象。以上两种现象带来的后果,一是青年学生法律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中的法律课堂,便是普及法律知识的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几年的法律教学工作,总结法律教学的方法,更大程度地让学生学好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3.
高校阶段是形成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与法律意识的重要时机,法律的学习对于学生进入社会工作以及日常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需充分结合不同专业对法律知识的不同需求,分别设定法律课程,完善教学内容,并通过多媒体和案例分析的运用,增加课堂互动与讨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沟通能力的提升,保障教学改革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藏族大学生是藏区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法律意识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讲,决定着整个藏区的发展和稳定.本研究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族大学生为例,重点调查了藏族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经调查发现,大多数藏族大学生拥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是非观明确;少数藏族大学生法律知识基础差,受本民族传统习惯的影响较深,尚未形成具体的法律意志品质,相当比例的学生缺乏应有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5.
王敬波 《中国德育》2014,(22):16-20
当前,法治教育理念亟须从注重普及法律知识向注重培育法治观念转变,贯彻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塑造学生法律人格——培育学生法律信仰的教育思路。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承担着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重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法制教育,必须在将法制教育定位为法律索质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学生法律知识的储备,增强学生的法律理念和法律情感,鼓励学生主动维护法律,教育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到实际行动中.  相似文献   

17.
法律素养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律思维是法律素养的核心.高职生虽然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但是要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培养起法律思维习惯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知识讲授,很难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应当以法学理论的讲授作为基础,以培养法律信仰为起点,以培养法律意识作为核心,采用PBL、实践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并通过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高职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注重学生法律意识课外渗透秩序的构建,具有深远意义。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针对性,决定了高职学生法律意识课外渗透必须贯彻职业性原则。文章基于职业导向原则,对高职学生法律意识课外渗透秩序的构建进行了设计,具体包括专业社团职业法律意识渗透、学生创业公司职业法律意识渗透、职业法律课题参与模式职业法律意识渗透、专业实习前中后职业法律意识渗透,以及其他环节中的职业法律意识渗透。  相似文献   

19.
刍议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是在传授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创业法律思想,具备较高的创业法律知识和健康的创业价值观,进而塑造大学生理性的创业法律意识。当前,法律教育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短板,大学生对法律在创业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加强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应以创业课程为基础,完善创业法律知识教育;以创业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创业的法律意识;以创业项目为纽带,完善学生创业的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非法律专业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不论是对学生自身还是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高校中,针对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教育仍在课程、师资、相关机构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从充实法律基础知识教育、丰富法律教育方式、将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建设校园法律咨询机构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增强法律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