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名著的情趣     
萨孟武 《出版参考》2007,(14):11-12
作者自幼就爱看小说.在古典小说之中,作者认为写得最好的共有三部:<红楼梦>第一,<西游记>第二,<水浒传>第三.<红楼梦>何以列为第一,待后再说,现在先谈<西游记>.  相似文献   

2.
华语文坛知名作家、擅长写凄美爱情的张恨水,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100多部通俗小说,总字数近2000万,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4部长篇小说名垂青史.正是由于小说方面的丰硕成果,盖过了他在报刊编辑领域的光芒,以致常被人忽略了他报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3.
当代文坛上,能同时在小说和散文两块田地里经营,且自成一家的并不多,汪曾祺先生算是其中的一个.汪曾祺先生是公认的文体家,不仅能写一手优秀的小说,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散文.汪氏散文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文人散文,他的散文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少有宏大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如果说读汪氏小说我们感受到的是诗意,读汪氏散文我们享受的则是闲情逸致.  相似文献   

4.
一 中央电视台不久前在播放根据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金粉世家>,收视率还是不错的.我不禁又想起小说的原作者张恨水来了,这位"言情小说"作家写了大量小说,其中<啼笑姻缘>影响尤其深远,被拍过电影,后来又被各剧种改编成舞台剧而广泛上演.但是,他的一生却相当清贫.  相似文献   

5.
元三 《青年记者》2010,(1):73-73
偶闻有位名叫蓝鲸的作者,他写的新闻小说在网上流行.当即找来一睹风采.<杨家阿婆>,写物业公司,只管收管理费,却不履仃服务义务;地方有关部门,只管刷墙头,犯外表搞得漂漂亮亮,树形象,要面子,却不管墙体漏水.<"看医生">写庸医害人,甚至误人性命.<热闹小街>,写城管收保护费,胡乱执法.弱势群体在司法面前的无奈与无助.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6.
张铭  徐蒙 《编辑之友》2010,(5):106-109
小说林社是一家以出版翻译小说闻名的晚清出版机构,创办人曾朴在经营生意失败之后转而投身于出版事业,于1904年开设小说林社.此后,小说林社得到了很快发展.1907年初小说林宏文馆有限合资会社成立,随后<小说林>杂志正式问世.一年之后,小说林社因为经营问题而被转让,<小说林>杂志也停办.小说林社在其存在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出版了大量的小说,其经营的杂志不仅包括著名的<小说林>,还有经常被研究者忽略的<女子世界>,这两本杂志都刊登了大量的广告和告白.  相似文献   

7.
一凡 《湖北档案》2014,(4):40-42
正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回顾自身的成长经历时,曾不无自豪地说:"沈先生很欣赏我,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意高足。"而一代小说大家沈从文在向文艺界推荐这位学生的作品时,也总是说:"他的小说写得比我好。"西南联大拜师1939年夏,年仅19岁的汪曾祺怀揣着已读了多  相似文献   

8.
1.让你的语言更有文采作家汪曾祺先生概括作小说的技巧,一言以蔽之: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其实,写新闻何尝不是写语言?近读新书《1901年》,见到一位英国记者这样描写到英国议会旁听辩论的大清国重臣李鸿章:"他蓝色的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和举止端庄,向他看的每一个人投以感激的优雅的微笑。从容貌看  相似文献   

9.
南台的小说,主要写人,但稍带着他写过狗,然而,南台笔下的狗,似乎与近年的狼图腾、狗崇拜没有关系,并不为狗而狗,而是为人而狗. 一、<一朝县令>中的狗 <一朝县令>中有一条狗,名叫"黄狼",是水泉县代理书记曹兀龙的看家狗.狗而以狼命名,足见其恶.  相似文献   

10.
小说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古代小说理论就开始孕育和萌芽.然而,人物形象塑造一直没有引起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家的重视.明清年间,大量优秀小说作品不断涌现,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金瓶梅>等.  相似文献   

11.
《受戒》     
《全国新书目》2023,(2):118-120
<正>本书精选了汪曾祺各个时期的小说代表作,包括《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等。其小说写尽了江南水乡的风情、风俗、风物之美,写尽了平凡生命的坚韧和平淡生活的诗意,也写尽了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属于每个人的乡愁,如行云流水般干净清简的文字中渗透着持久震撼心灵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纳博科夫是杰出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在其代表作<洛丽塔>中作者采用了独特的元小说的叙事结构,完美诠释了后现代主义质疑客观真理、拒绝价值判断、强调意义的不确定性的特质.这部作品也成为20世纪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典范.本文旨在探讨<洛丽塔>中真假共存的元小说特征.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1895-1976),文学家.福建龙溪人.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19年后留学美国、德国.192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支持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去厦门大学任教,写杂文,并研究语言.1932年后陆续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推动小品文的创作,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中国的石印小说存在的时间不超过百年,其产生约从1866年上海文宜书局石印的<镜花缘>开始,终止大致在20世纪40年代初.当然在小说石印停止之后,石印书籍还间有出版.日本学者丸山浩明曾对中国石印版小说做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他在1999年发表了<中国石印版小说目录>,[1]计有800多部石印版小说.  相似文献   

15.
小说<杜拉拉升职记>被冠以"职场圣经","生存手册",自2007年出版后销量就直线上升,并相继推出了<杜拉拉2华年似水>,<杜拉拉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由小说改编的话剧风靡全国,电视剧、电影也在近期火热上映,"杜拉拉"一时成为职场成功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一 现代游击队员的形象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在小说中、电影里经常可以见到,比如<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地下游击队>、<桥>、<地道战>等.贺绿汀创作的<游击队之歌>更是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7.
喜爱恐怖小说的读者都知道"773"这个诡异的数字,随着<我遇见了我>、<三减一等于几>、<天惶惶地惶惶>、<三岔口>、<阿丝地狱>、<后湖鬼戒>等一部部恐怖悬疑小说精品面市后,773系列丛书也成为了中国本土恐怖小说的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在汪曾祺复出的过程中,《北京文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率先发表了汪曾祺别具一格的小说创作。《北京文学》通过组织评论文章、评奖、召开作品研讨会等方式,正面阐释汪曾祺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大力向社会、读者推荐这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  相似文献   

19.
魏童档案: 新生代图书策划人,策划的都市情感小说<我嫁入豪门的真实生活>及青春小说<天使不曾离开>成为2006年上半年的畅销书.其他图书如<轩辕·绝>、<终极突破>、<从毕业开始流泪>、<别说我神经>、<灵偶>等都获得了市场的肯定.  相似文献   

20.
曲波的<林海雪原>是一部赞颂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十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优秀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卓越的革命英雄传奇,被公认为"红色经典".<林海雪原>创作于1955年2月.1956年8月完成,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出版后,反响强烈,不到一年就销售了50万册,并多次再版,是建国后发行量仅次于<红岩>的一部小说.随后.小说又被改编成电影、话剧、京剧、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广为传播,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与观众,曾发挥过巨大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