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是农民生活的保障,也是农村以及社会稳定的基础。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用土地征收、征用的数量不断增加,速度越来越快,由此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矛盾焦点集中在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开展务工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改善就业质量,可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难题。网络化培训模式同时具备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优势的综合培训方式,形式多样、视觉效果良好,可有效保证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城镇化和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出现了失地农民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失地使其"农村没法呆,城市进不去"。再就业与创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路径。开发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工具,帮助失地农民更科学、快速地实现就业和创业。通过对失地农民现状的了解与其面对困境的原因分析,研究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开发的策略,对提升其就业和创业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失地农民再就业现状出发,用简单的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东黑河村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研究了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东黑河村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泰安市作为山东省的旅游城市,在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回避地出现了失地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失地农民。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对失地农民进行了调查研究,深入剖析再就业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失地农民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城市市镇化水准的逐步提速和城市建设功能的逐渐提升完善以及城市对农村耕地占用面积逐渐增宽,摆在社保经办机构每一个社保业务经办人员面前的是对被征地人员的重新转岗再就业培训和转岗再就业问题的难点以及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业务办理问题尚处于方兴未艾发展起步阶段,对这项工作起步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实践操作,对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充分解析了现有的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发展现状,以及失地农民农转非人员社保业务经办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失地农民社保业务经办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对现行的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快速,大量农民的土地资源被占用,我们称其为"失地农民"。为了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并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对于维护农民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城乡统筹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依托社区教育网络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失地农民最好的保障,关系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题,除就业安置外,根本在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积极参加就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适应用工要求。现有的失地农民培训体系存在很多不足:不系统、层次低,实效不大。笔者从依托社区教育网络开展失地农民培训的可行性及其优势、社区学院开展失地农民培训的具体措施等方面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于恩施市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恩施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成为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创业无钱"的失地农民,如何解决恩施市这一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对恩施市建设"小康恩施"、"和谐恩施"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恩施市失地农民就业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展开了对恩施市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作为一个与"农民工"同等热度的新兴词汇成为学术界以及政府、社会热议的话题.通过实证调查,对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失地农民改变其传统生活方式,由农民向市民转变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我国再就业培训的任务非常重,但目前的再就业培训模式普遍存在着培训效率低下,政府财政支持不够等问题。提出构造四位一体的再就业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市场,充分发挥非盈利性中介组织的作用,使接受再就业培训的人员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使培训机构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并高效利用政府的再就业培训支出,从而提高我国再就业培训的效率,使劳动力资源、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相似文献   

11.
在呼和浩特城市化进程中,因"城中村"拆迁改造产生了数以万计的失地农民。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首府失地农民面临某些心理不适问题。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首府失地农民心理不适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促进首府失地农民更好地迈向市民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浅谈再就业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再就业培训计划明确指出:把组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作为当前和今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任务。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施在政府指导下,个人自学、企业组织和社会帮助相结合的多种培训形式,充分运用就业政策和服务手段,提供培训和就业指导,促进培训和再就业相结合。使下岗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通过培训实现再就业。笔者认为:解决好就业培训工作,必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采取综合措施,全方位研究和解决培训实际问题,在全社会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1、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应把组织再就业培训作为实施再…  相似文献   

13.
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不仅直接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还关系到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本文在梳理建国以来我国失地农民安置主要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不同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新实践以及这些保障模式的特征,分析了推广这些模式的约束条件,提出了通过完善当前农地制度、改革征地制度、探索多样化筹资渠道、创新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制度等措施来有效破解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将"翻转课堂"引入公共政策教学,重点在于对所提出的政策问题予以实证性检验。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安置政策的优化路径是:系统考量和关照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的特殊性;强化地方政府及土地政策、户籍政策、医疗社会保险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加强政策效果的跟踪监管;及时终结效果较差、容易导致民族关系紧张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陈倩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5):157-158
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战略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以往赖以生存的土地。而目前我国现行的土地补偿机制并没有把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充分考虑进去。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尽快为目前的失地农民建立一套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使失地农民接受就业培训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便于今后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冲突意愿形成的心理感知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秀清  钟骁勇 《资源科学》2013,35(12):2418-2425
中国征地冲突的爆发大多是由失地农民的冲突行为引起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失地农民的冲突行为作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但目前尚没有关于失地农民冲突意愿的详细研究。本文以失地农民的冲突意愿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为学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社会背景感知、风险感知、利益感知和公平感知这四类心理感知对失地农民冲突意愿的影响作用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失地农民的社会背景感知对其冲突意愿以及公平感知、利益感知、风险感知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用地单位强行开发行为等征地背景是失地农民形成冲突意愿和负面感知的重要因素;②失地农民的公平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提高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的公平感知是有效缓解失地农民产生冲突意愿的重要途径;③失地农民的利益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提高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满足感是有效避免失地农民产生冲突意愿的重要手段;④失地农民的风险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这说明失地农民对于冲突可能带来风险的感知并不会影响其决策行为。本文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研究失地农民冲突行为不应局限于农民本身,还应考虑其他利益群体行为对农民个体的影响作用。最后从制度层面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新教员培训的目的与要求、方法与途径以及意义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并就新教员的心理培训对其走向工作岗位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进一步明确抓好心理培训对于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逐渐增多,形成"三无"群体。为妥善安置好他们,保障他们的根本利益,应尽快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失业保障机制、医疗保障机制、养老保险机制,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达到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失地农民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大量农耕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数量骤升.文章通过对失地农民现状和权益流失的分析,挖掘了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拿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困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朱玲  张玮 《未来与发展》2012,(12):70-73
本文分析了秦皇岛市失业女性的基本情况,突破了以往对于失业女性再就业研究中只关注女性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和培训经历等显性因素的弊端,从影响失业女性再就业的就业心理因素、家庭因素、职业技能因素以及失业女性的社区就业、非正规就业方面入手,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女性再就业问题,并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