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米技术诱人的应用前景,使其专利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本文分析了纳米技术发展中专利保护的重要性,并在分析当前全球所关注的纳米技术专利保护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纳米技术专利政策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纳米技术是目前全球最受关注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纳米技术的专利数据能够直接反映纳米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以InteCovery在线专利信息分析系统收录的2009年~2019年间,辽宁省制备领域申请的纳米技术专利为研究对象,通过趋势分析、专利类型分析、申请人分布、主要申请人技术分布等方面的计量分析,揭示辽宁省制备领域纳米技术创新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科研项目决策机构、科研实施单位及科技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与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专利地图方法,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对全球纳米技术的发展态势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当前纳米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技术成长期,美国、韩国、日本和中国是纳米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三星电子、韩国先进科技学院、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是纳米技术的领跑者,燃料电池、电极、半导体等是当前纳米领域的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专利保护日趋国际化,专利信息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的越来越重要。专利信息蕴含着丰富的科技信息和法律信息。在专利制度下,人类的发明创造大都通过申请专利获得保护并将技术内容公诸于世。专利信息可以说是人类智慧的宝库。如何让专利信息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记者采访了北京合享新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何佳。  相似文献   

5.
我国纳米科技产业专利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翔  蒋文光 《软科学》2004,18(2):31-34
纳米科技是一项有可能引起新技术革命的科技,纳米专利“圈地运动”已经开始,国外纳米技术的产业化也已初现端倪。本文分析了我国宏观纳米专利工作和微观纳米专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提出建立我国宏观和微观纳米专利战略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拟议中的全球专利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雪忠  唐春 《中国软科学》2005,(7):54-59,68
当前,同一发明创造寻求多国专利保护面临重重困难。发达国家提议建立包括全球专利局、统一的全球专利法和全球专利法庭的全球专利制度,使申请人只需一次申请、经过一次审查和授权就可获得效力及于各成员国的统一权利——全球专利权。该制度将可能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或由美、日、欧三者联合主导,逐步建立。该制度一旦建成实施,无疑会对我国的专利保护、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纳米技术作为新世纪的领先科技,正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纳米技术是一项主要的基础技术,由此发展起来的纳米信息、纳米生物、纳米工学、纳米材料……将对未来世界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全球性的纳米技术角逐中,专利显得引人注目。纳米技术的竞争,也是一场专利竞争制造碳纳米管的方法很多,就是相同的制造方法,只要原料、温度、压力等条件有一点点变化,就能制造出不同形状的碳纳米管来。包括筒状结构在内的纤维状碳分子的基本专利目前掌握在美国风险企业哈伊培里奥恩·卡塔里西斯公司的手中。此专利期的有效期到2005年。同时,人们预…  相似文献   

8.
世界纳米专利比较分析和我国纳米专利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米科技是一项有可能引起新技术革命的科技,纳米专利“圈地运动”已经开始,国外纳米技术的产业化也已初现端倪。在此,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分析我国纳米行业专利工作现存的问题,并分别提出了建立我国宏观和微观纳米专利战略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看,世界经济中心经历了从意大利到英国、法国,再从德国到美国的转变,相应地世界科技中心也发生了转移。在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过程中专利立法及专利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对专利保护-科技发展-经济进步三者的辩证关系进行思考,并根据世界历史发展结合逻辑推理推导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即专利保护有利于促进科技发展和经济进步。之后就中国专利立法及实践领域的问题给出建议,以利于通过加强专利保护从而推进中国科技、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基于专利的交互影响分析(patent-based cross impact analysis)方法,根据专利的IPC分类(国际专利分类)及其所属技术领域信息,构建识别不同纳米技术领域交互影响模式的分析框架;利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专利数据,对比分析了美国、日本、德国与韩国的纳米技术发展模式,并通过探讨中国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中国纳米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面对日益频繁的专利侵权纠纷,最好的方式就是开展专利预警,应用好专利保护制度。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专利预警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广西企业专利预警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广西企业专利预警系统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刘凤朝  马荣康  孙玉涛 《科学学研究》2012,30(10):1500-1508
基于技术共现网络分析方法,利用专利的IPC分类(国际专利分类)及其所属的技术领域信息,构建纳米技术演化路径分析框架;采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专利数据,分析纳米技术分支领域的演化路径,考察纳米技术与相关技术领域融合发展的实现模式,揭示纳米技术演化的规律,为我国纳米技术发展战略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网络的技术预见方法。以2011-2015年间的1101项与纳米技术相关的专利数据为例,以专利所包含知识的组合潜力、组合机会、多样性和独特性为指标,使用K均值聚类法把专利聚成两类。通过对组合潜力、组合机会、多样性和独特性高的一类专利的内容分析,挖掘出纳米技术研究的热门领域和发展趋势。以2017年的纳米技术相关专利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知识产权保护处于无序、低效状态的背景,分析科技资源共享引进专利保护并实施许可他人使用的必要性及专利保护面临的潜在威胁,并利用效用理论分析专利权人的风险偏好,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专利分析,研究了北京纳米技术的发展态势,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表明,北京纳米技术领域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专利数量居全国首位,在我国纳米技术研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研发力量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单位为主,清华大学研发优势明显;围绕纳米技术的产学研合作已经开展,但有合作深度与广度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在世界范围内,当前最重要科技突破之一就是纳米技术。众所周知,现今纳米技术的研发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机械工程中,纳米技术不仅仅在外表上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它更是处于核心的地位。我们为了推动纳米技术能够在机械工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和发展,就必须从实际的例子入手,展现出纳米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我们通过分析我国机械工程生产的现状,也可以看出纳米技术对于传统的机械工程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主要是探讨如何将纳米技术很好的应用到机械工程中去,它又是如何成为推动机械工程发展进步的强大科技力量的。  相似文献   

17.
赵旭梅 《科研管理》2015,36(9):128-133
专利保护宽度的国际趋同表现为各国对专利的保护范围收敛于同一稳态水平。本文基于专利的最优保护模型,论证了这一均衡的存在动因及收敛路径。本文首先通过量化专利保护宽度,说明其对创新收益、创新数量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然后构建反应函数,求出各国最优保护宽度的纳什均衡解,说明开放经济下,一国的最优保护宽度因市场规模和创新能力的不同而各异;统一高标准的保护宽度,虽然有助于技术领先国家增加创新的海外收益,却是以损害全球福利为代价,是国家间博弈后的次优结果;而使得全球福利最大化的保护宽度稳态水平介于各国的最优值之间。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了解手性化合物瑞德西韦研发企业吉利德对其的专利布局战略,通过专利检索,截止目前笔者在全球范围内共找到由吉利德提交与瑞德西韦相关的专利申请346件,涉及专利族8个。笔者从手性化合物的概念谈起,通过解读上述8个专利族,分析了吉利德对瑞德西韦的全球专利申请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吉利德对瑞德西韦的专利保护体系构建思路、专利布局策略及其对当前研发的启示,建议医药产业界加强专利及相关文献研究分析,重视专利申请质量和申请策略,以期促进抗病毒药物领域的研发进展和有效专利保护。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专利保护工作对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陕西省对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陕西高校的专利流失现象仍较为严重。要减少专利流失,必须分析专利流失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陕西高校专利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东娟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1):124-125
未来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竞争,专利制度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科技与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高校是我国科研力量的主力军,担负着对科技成果实施专利保护并使之产业化、市场化的重任。文章从分析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现状入手,论述了高校对科技成果实施专利保护战略的必要性,并分析了教师及科技人员申请专利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高校实施专利保护战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