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鸿章致丁日昌函稿>显现了李鸿章与丁日昌的亲密关系以及丁日昌在李鸿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外档案文献资料,分析了在1848年上海青浦县的青浦教案中,时任英国驻上海领事馆代理翻译的巴夏礼参与教案处理的交涉过程,揭露了巴夏礼利用炮舰外交手段要挟清朝地方当局、践踏中国司法独立并为英国政府攫取了超预期侵略权益的罪行,也反映了当时清朝政府“弱国无外交”任人欺凌的屈辱外交局面。此次外交交涉成为巴夏礼的第一桶政治资本,也使得他进一步掌握了与清政府进行外交往来的方式,即“在中国获取尊敬的唯一方式是下命令。”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清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长达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筹建中国近代海军,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组织者之一的李鸿章,为近代海军的诞生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一、创设近代海军思想的萌发 1870年10月下旬,在奕诉推荐之下,李鸿章就任直隶总督要职。旋即,他上书清廷提出:“选将练兵筹备海防一节,尤为目今要务。1874年12月,他又以丁日昌提出的关于建设近代海军的“三洋方针”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机器局。同治四年五月(1865年6月)在上海虹口宏特码头附近成立。李鸿章任总局督办,丁日昌任总办。同治六年夏,该局由虹日迁至城南高昌庙镇,后又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迁至高昌庙镇时,初圈地七十余亩。当时“局滨黄浦,三面缭以高垣,前则列木为闲”。创建监造者为候补知县孙玉堂、华衡芳等。  相似文献   

5.
清朝扣押巴夏礼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巴夏礼的"谋主"身份和对巴夏礼的愤恨、亲递国书的要求,以及英法的军事、外交攻势.扣押巴夏礼对战局没有实质性影响,反而使清朝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巴夏礼事件反映了清朝的颟顸与荒唐,表明中国传统的外交方式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思想——马建忠的富民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忠(1845——1900年),字叔眉,江苏丹徒人。少年时代,他目睹了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失败,决心钻研西学,探求中国之所以贫弱,西方之所以富强的原因。1876年李鸿章派他到欧洲学习,使他进一步了解到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更加了解西方社会。1880年回国后,即在李鸿章手下办洋务,并先后担任过轮船招商局会办和上海机器制布局总办等职,所提主张多为李鸿章称赏采行。他不仅实际参与了资本主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生前曾多次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为拯救、振兴中国,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探索和奋斗。一“辛亥”前后的奋斗(一) 探寻上书李鸿章的门径一八九四年二月,孙中山偕陆皓东离广州赴上海,寻找上书李鸿章的途径。这是孙中山为重大政治事由而首次到上海。孙中山在上海见到了盛宣怀的堂弟盛宙怀,并交给他一封由原澳门海防同知魏恒替孙中山写的引荐信,魏恒在信中特请盛宙怀写信介绍孙中山往见盛宣怀。盛宙怀即手书致盛宣怀信,并将魏恒的原信一并附陈。孙中山与陆皓东还晤见了当时在上海的郑观应,以冀进一步打通往见盛宣怀,上书李鸿章的门  相似文献   

8.
答:清政府谋求和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签定和约的活动,早在义和团还在天津、北京等地英勇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1900年7月7日,天津战败的消息传到北京,那拉氏即命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井兼程北上,主持对外事务,准备向帝国主义投降议和。17日,李鸿章离粤赴沪,21日到达上海。其时,天津虽为寇军所占,但北京尚在义和团控制之下。李鸿章认为议和之机还未成熟,使以“盛暑驰驱、感冒腹泻”为由,滞留在上海以观风色。他一面向那拉氏提出“义和团是匪非民”,祈其“痛加剿洗”,一  相似文献   

9.
许艳丽 《海南教育》2011,(10):30-30
李提摩太与李鸿章的对话:李提摩太(1845—1919),英国著名传教士,1870年来到中国。1887年。他向李鸿章提出教育改革。李鸿章答复:中国政府承担不了这么大一笔开销。李提摩太:"那是‘种子’钱,必将带来百倍的收益。"李鸿章:"什么时候能见成效?"李提摩太:"需要二十年才能看到实施现代教育所带来的好处。"李鸿章:"我们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王照与康有为的对话:王照,近代改革家。1898年,他建议康有为  相似文献   

10.
1901年,梁启超曾对李鸿章下过断语,"鸿章才本中上,目光较常人稍为远大" [1](P150) .梁氏称其目光的远大恐非指其政治上的远见,而是承认他是一个"熟练的政治家",由一介书生,"一路扶摇"而权倾一时,并形成庞大的以他自己为核心的政治派系.美国学者朱昌峻在《李鸿章评传--中国近代化的起始》一书中则有这样的具体解释:"他有由门生和朋友、尤其他的合肥同乡所形成的圈子,……他们随着他的时运日佳而时来运转,许多人成了他的幕友.……他们经过一段时期以后,在全国政治上形成一个有力的派别,其影响超过了曾国藩、左宗棠和其他高官的幕友所形成的类似的派别." [2](P337) 但朱先生只是意识到幕僚在政治派别形成中的作用,却没有就此进行具体的研究.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李鸿章及其幕僚如周馥、盛宣怀、丁日昌、薛福成和郑观应已经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淮系这一政治群体的研究则不够充分,而对幕府制度在其形成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更是付之阙如.从幕主与幕僚之间的互动关系去研究政治群体无疑应是人物研究延伸与拓展的切入点,是从个体到群体的升华.欧阳跃峰教授的新作《李鸿章幕府》(岳麓书社2001年9月版)即是这种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这一上海近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应宝时先在太平军围困上海中崭露头角而进入新任江苏巡抚李鸿章的幕府,后从李鸿章幕府走向上海道台岗位。在两次代理该职到正式担任该职的五年多的时间里,上海因太平天国战争而被扰乱的社会秩序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整个社会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应宝时为这一时期的上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1872年创立,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也是洋务运动中创建的最早一家民用性的和官督商办的企业.1872年,李鸿章奏请清政府批准,拨直隶练饷局制钱二十万串(按时价折合白银十三万三千两左右)为商本,派从事沙船业的富商朱其昂、朱其诏兄弟(上海宝山人),在上海设局招集商股,计招得银四十七万六千两,于12月份正式开业,定名轮船招商公局,局址设在上海洋泾浜永安街.当年共有轮船伊敦、永靖、福星、利运、和众、海镜等六条,除从事客运业务外,还包揽政府的漕运和其他官物的运输.1873年,李鸿章派买办唐廷枢(广东香山人)  相似文献   

13.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且是至今仍有争议的人物。本文针对史学界对他是卖国还是误国或是爱国的认识分歧,提出个人见解,认为李鸿章在晚清政坛活动的近40年中,他的思想行为与当时社会及清王朝向下行线发展相步趋,经历了一个对外来侵略者从妥协退让以致误国到通敌卖国的过程,并对这一过程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是近代中国了解铁路比较早的重要人物,目前学界对此已论及颇多,但对李鸿章早期竭力反对、盲目排斥、坚决禁阻铁路的原因,到逐渐形成对铁路问题的较为理智的认识,最终发展到“自我兴办”铁路的强烈主张,乃至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铁路规划建设方案,虽有提及,仍缺乏深入细致的论述。本文力求对此问题做一梳理,试图较深入地揭示李鸿章在中国近代铁路史中的作用,深入理解中国近代铁路工业开启之艰难。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与世界隔绝的状况。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对中国的殖民掠夺。到了20世纪60年代,获取在中国的铁路兴…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在1862年代理江苏巡抚期间开始对日本有所了解。随后,他曾以南洋通商大臣身份与日本官商打交道,主张与日本通商。1870年,日本派员前来谋求通商修约,李鸿章力排众议,说服了总理衙门大臣并于1871年与日本签订了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次年,当日本方面派员改约谈判时,李鸿章则以约定守信的明确态度加以拒绝。与此同时,他还多次建议总理衙门向日本派驻使节以加强两国的相互了解和联络。李鸿章在这一时期所提出的对日主张应该说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实际和世界潮流的。  相似文献   

16.
清咸丰十年七月下旬,英法联军屡败清军,兵临通州。成丰皇帝扬言御驾亲征,但又同意英使入京换约,随即提出,英法使臣亲递国书需行跪拜礼.试想当年马戛尔尼使华,觐见乾隆帝,尚且只肯屈一膝,如今联军胜券在握,其使节岂肯向清帝匍匐称臣?就在巴夏礼等愤而中止谈判,策马回营的当天,即八月初四(9月18日),载垣立即公布皇帝宣示逆夷反复状的诏书,并遵皇帝密谕,命僧格林沁派兵截拿巴夏礼等。  相似文献   

17.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俯首就擒,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纳等投敌。英法联军在广州烧杀抢劫,无恶不作。为了建立殖民统治,英法侵略于次年1月9日成立了“占领委员会”(又叫“广州外人委员会”或“联军委员会”)。统治广州。该委员会由三人组成:英国的巴夏礼(驻广州领事)、哈罗威上校和法国的修莱海军大佐,而巴夏礼居中操纵。该机构还设置警备部队(最初为60人,后增至130人)和一支1300人的中国巡警队,以维护“治安”。  相似文献   

18.
<正>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为了侵略的需要,多次提出在中国的大陆和领海内架线的要求。清政府颟顸愚昧,对于外国侵略者的架线之请、始则回避,继则退让。海上通信权和海线登陆权率先被夺,仅保存下陆地通信权。这为中国以后自主兴办电报保留了基本条件。当然,此时的清政府还没有认识到电报的重大作用。到了70年代,电报在军事外交方面的巨大价值为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所了解,兼之1874年发生日本侵略台湾事件,为了巩固大清帝国的统治,清政府才允许修建电报线路。 1874年春,日本借口“台湾番民杀日侨”,出兵进攻台湾。钦差大臣沈葆桢奉命视台,深感台湾孤悬海外,与福建交通阻隔,消息极不灵通,从军事角度出发,奏请清廷在福建台湾之间(由福建陆路到厦门而后改由水路到台湾)架设电线,以利“消息常通”,得到允许。此举首开电报禁例,对中国近代兴办电报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久,福建境内便出现了雇佣丹麦大北公司承办架线工程。但由于日本攻台计划取消了,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稍有缓和,这时福建的督抚、将军对继续架线意见分歧,加上大北公司乘机起哄,讹诈勒索,致使闽台之间的电报工程中途抛锚。那么,首次架线有无结果呢?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史上,淮军与李鸿章,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正是有了李鸿章,才有了淮军,而淮军的产生、发展和壮大,又为李鸿章的步步高升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激烈动荡的晚清政局造就了淮军和李鸿章,而淮军和李鸿章的出现,又进一步促使晚清形势复杂化.本文拟就准军与李鸿章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总局,亦称上海机器局。江南造船厂的前身。1865年9月由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设。它是洋务运动中举办的代表企业之一,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近代军火企业,也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使用机器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机器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