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空间维度是历史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史家的空间观念是其历史观念的基础。中国传统史家的空问观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近代在外力与西学的双重作用下,它逐渐为“新世界观”所取代。空间观念的变化,意味着传统以天下秩序观念为依托的历史解释模式的危机,它引发了史学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世界历史叙事、历史科学观、自下而上书写民史等成为新史学思维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2.
史家主体意识及其与史学繁荣和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 ,正视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研究史家主体意识的前提。历史认识活动是史家主体意识结构同化外来刺激的过程 ,它不可避免地渗透了史家的主体意识。加强历史认识论的研究 ,是历史认识活动和史学理论发展的需要。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史家主体意识增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心中的史家     
不管人们是否有思想准备,中国和整个世界都正处于一个崭新的历史转折点。在即将逝去的一个世纪里,现代科技的进步促使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日渐明晰。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史家必然会面对一些全新的问题:如怎样把握当代的现实;如何对中国历史进行系统全面的再认识与评价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史学意识在广泛现代化的背景中应如何进行变化、调整以及坚守。史学现代化的核心是史家的现代化。刘知几曾说史家需三长:史才、史学、史识。到了清代的章实斋又增加了“史德”一项。作为一个有志于成为史学研…  相似文献   

4.
从总结历史经验、历史人物、历史编纂、史学批评等几个方面与比较研究之关系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史家历史撰述所用比较方法,如史事比较、人物比较、制度比较、政策比较、历史思想比较、史学思想比较、史家特点比较、史书编纂形式比较等进行论述,以揭示中国古代史家在比较研究方面的认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史学批评实际上就是史家主体与史学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史家永远是主动的,是积极介入的,史家是史学批评活动的主体因素,离开史家的活动,史学批评是永远也没有办法进行的。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关系,史家修养在史学批评活动中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6.
秉笔直书是我国历史记载的优良传统,为史学家世代遵循,有许多史家甚至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由于历代史家的秉笔直书才给我们今天留下了大量基本可信的史料,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在我国古代,史家一直面临直笔与避祸的两难境地,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常使史家的直笔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绝对的直书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正>不言而喻,宋代史家同历史上其他王朝的封建史家和文人士大夫一样,其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检诸历史,宋代史家在治史修史的过程中,重视经济方面的确是“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靳玲 《教育教学论坛》2020,(18):314-315
中国史学史课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课程,而《周易》与中国史学关系密切,尤其影响了中国传统史学家的思维方式。将《周易》引入课堂教学并与传统史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明晰史家的思想,理解中国民族史学理论,提高文化自信,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徐复观通过对史料派的批评,强调史家主体意识的介入对于把握和理解历史事实具有重要性,并认为历史的主客体之间是互为相融而不可割裂的对话过程。在选取事实标准方面,徐复观承认主体的时代、现实关怀意识主导着史家选取历史题材的导向。在材料的考订与诠释方面,徐复观认为考证应从基本文献入手,应意识到决定如何处理材料的是方法,但决定运用方法的则是研究者的态度。徐复观认为历史认识的客观,是限定在一定范畴内带有主体性之客观,随着主体观念的变化、材料的扩充,主客体之间始终处于不断的对话、理解的过程中。对于客观的检验尺度,徐复观特别强调材料层面的检验和史家人格自律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高考文综历史试题部分以考查学生历史思维为核心,试题的命制基本是采用实物证据、文献史料、后人记述及当代史家的观点等作为命题素材,对学生质疑设问,考查学生辨析真伪、运用资料探究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学科素养,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学生在做题时错误率较高,现对学生历史应试的思维误区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宋代理学家在其论政、著述和讲学中对历史和历史发展的问题多有论述。通过梳理理学家的这些论述,可以发现他们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极表关切,对前朝和前人往往自出机杼作出恰当的评价;然,不让先贤的自信却充溢字里行间。这表明他们的历史观是积极、进步的。但是,他们的历史学说中存在着观念化、绝对化的现象,这便使他们的历史学说具有形而上学的特征。科学合理地认识和解释宋代理学家的历史学说,还理学家以卓越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面目,有助于认识宋代理学家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2.
班固和司马迁是关中文化孕育出的两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他们用自己终生的志业参与了根源于关中地理空间的长安文化的建构;班固和司马迁都继承了由屈原开拓的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精神,在各自的人生境遇中,他们表达出一种对浪漫主义内在矛盾的自觉及其超越的可能性;虽然班固和司马迁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有明显的差异,但共同的地方性视野促使他们形成共同的问题意识;共同的问题意识决定了班固和司马迁的历史叙事具有某种神学本体论的意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早期是中国史家的"世界意识"走向深入的关键时期.他们要么着重将中国历史纳入世界历史,并以西方历史发展的模式和理论来认识和解释中国历史,要么着重在中西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性.他们的"世界意识"从史观、理论、方法、语言、体裁、教学等方面影响和塑造了中国现代史学的基本范型.它之所以能够得以深化,外因是西学对中国史学的不断冲击,内因则是中国史家世界观的改变和爱国心的驱使.  相似文献   

14.
历史认识中人本思想提升的一个理论结果,是史学家、思想家对于包括社会结构与历史演进等理论的思考获得深入。古代中国史学家、思想家对于社会结构与历史演进的理论思考,与早熟、发达的国家制度有关,与古代中国特有的史官制度及其文化形态、史学文化传统也有密切的关系。从公元4世纪到16世纪这1000多年观念的发展来看,史家对于社会结构的认识,大致延续了《史记》、《汉书》的传统,体现了大体一致的对社会结构的认识,即呈天、地、人、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政治制度、选官制度、文化的结构顺序。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史学家、思想家对于社会结构及其历史演进的理解亦不断深化,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及其历史意义的认识更是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15.
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起点,只有注意对学生从小培养创新意识,才能为其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人有了创新意识,才能在不经意间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6.
法治思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意。法治思维不是职业思维、法律思维,而是良法思维,包括法律信仰、职权法定、程序正当、责任意识四个核心要素。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有三种途径:一是以树立大学生法律信仰理念为宗旨,培养大学生对法治价值的认同感;二是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调整法治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法治教育师资质量;三是以公众参与为途径,培育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数学的学习是培养各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概念的内涵,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介绍几种“奇思妙想”的引发 ,来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器乐教学中,教师的教授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在练习中,慢练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努力配合教师调整自己的学习思维方式和看待事物的角度,了解学习的规律,尽力去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接受合理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正确的操作练习。慢练的目的是变得更快,一首完全成熟的作品,也需要慢练,在慢练中巩固意识,使自身的演奏更加细腻、更具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史学中一直沿袭着秉笔直书的传统,历代史家更是把秉笔直书作为撰写历史所追求的目标。传统史学中的秉笔直书思想又是伴随着历史学一起发展的,它经历了"书法不隐"、"据事直书"、实录、直笔的发展历程,而且,在这一历程中附加了史家的主体思想,承载了史家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