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懿 《钓鱼》2006,(12):44-44
今年第9期《钓鱼》杂志上发表了河南钓友王书生《话说泄力》的文章.读后感觉其理由勉强.难以服人。尤其是对钓友的文章吹毛求疵。咬文嚼宇实属不该.钓鱼原本是比较轻松的事情.用词说话比较随便.加之汉语言文化的丰富.我们没有必要“鸡蛋挑骨头”.大家知道马铃薯是土豆.也称洋山芋.还有人称地瓜,不同的语词表达了同一个概念。你能说这三个名称不是同一种东西?笔者仔细地读了他质疑的文章《一钓解千愁》。发现该文“打开”“关闭”都是”调紧”和“调松”的意思.即不同的语词表达了同一个概念.而无其他的意思。再说这种叫法也是民间约定俗成的.我们当地就有不少人习惯这么称呼。他有错吗?  相似文献   

2.
兹飞 《钓鱼》2003,(16)
看了《钓鱼》第13期《为调4钓2与钓2调4鸣不平》(简称《鸣不平》)的文章,原以为文作者能拿出有力的论据来支持衣钓友的观点,然而错了。作者仅用一个在玻璃缸中所做的一个实验反证了“钓目是可以大于调目”的结论,批评衣钓友用“永远”二字是武断了点。而对双方观点的根本分歧则认为是“对调目概念的不同理解”,“三位作者离开了衣钓友确定的前提”所引起。《鸣不平》作者站在中庸的立场,对争鸣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这真是一个糊涂法官!钓技争鸣虽不是政治上的原则问题、大是大非的问题,你尽可以按照你的理论观点去指导自己的钓鱼实践。但如果把…  相似文献   

3.
文风 《钓鱼》2009,(15):16-17
《钓鱼》杂志2008年第23期和第24期分别刊载了张铨先生“对调标量化公式的不同看法”和史为林先生“量化调标的简化和适用范围的拓展——也和文风钓友再商榷”的文章,作为对笔者“量化调漂分析”等文章的回应。为了验证“量化调漂公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两位先生都进行了细致的计算,特别是史为林先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和理解笔者的文章,仔细地理清了原文中一些模糊不清以及表达不清的概念,对量化调漂公式进行全面验证,证实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张铨 《钓鱼》2003,(10)
《钓鱼周刊》2002年48期上有篇文章《调4钓2与钓2调4》,文中说:“在钩饵比重比水大的前提下,钓目只能小于、等于调目,永远不会大于调目”“一些钓友……最后闹出了钓目可以多于调目的笑话。”还说:“这些钓友不知道随着钩饵、铅坠落底,调目也在发生变化。‘调4钓5’实际上是‘调5钓5’;‘调4钓6’实际上就是‘调6钓6’;‘调4钓浮标躺下’实际上就是‘调浮标躺下钓浮标躺下’。”就以上观点我谈一点不同的看法,供广大钓友参考。什么是调目?调目是指钓系在半水中平衡时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半水是个模糊概念”,随着水线长度的改变,会改变水…  相似文献   

5.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了本人一篇《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的文章,文章针对山东衣善新钓友的大作《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一文提出了一些不同见解。当时我没准备再写下文,因为我的观点谈的已经很清楚了,没必要画蛇添足,再者我对反复争论一个话题有些顾虑,争鸣性的文章如果措辞不当有时候会伤害了钓友之间的感情。比如去年我同柳树仁钓友在杂志上争论浮标调目、钓目的作用问题时,争论到后期,我就感觉到了一些火药味,只好及时刹车。但是收到《钓鱼》杂志第13、14期后,看到其中连载了山东栖霞尚立和钓友的《也谈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文章,文中对衣善新钓友的观点表示了支持,也婉转的对我的见解提出了不同意见,促使我有了将本人观点进一步阐明的决心,也算是对衣、尚两位钓友的回答,或者也可博有兴趣看完拙文的钓友一笑。  相似文献   

6.
《钓鱼》2012,(7):19-19
20年来,《钓鱼》秉承“服务天下钓友”的办刊宗旨,始终把“想钓友所想、思钓友所思”牢牢记在心头,钓友们的需要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钓友的关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钓鱼》杂志“读者杯”已举办两届,每届分站赛都跑遍祖国大江南北,为关爱《钓鱼》的钓友们提供了交流钓技的平台。2012年《钓鱼》杂志再启“读者杯”征程,今年4月22日,第三届《钓鱼》杂志“读者杯”将在江苏徐州华阳休闲垂钓娱乐中心正式揭开全国赛事序幕!  相似文献   

7.
慈非 《钓鱼》2003,(21)
读了《钓鱼》杂志第16期《想起了司马南》的文章,衣钓友心想学习司马南,悬赏能调4钓6者,只是经济能力有限,不能实施。我劝衣钓友千万不要去尝试这种做法。因为假若真这样做了,会给钓界带来一场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又没有“法官”来判别真假和是非。近几年来,钓鱼媒体已登载过不少文章,如秦犁的《调4钓6与流水上浮鱼讯》(《钓鱼周刊》2001年8月5日);王永贵的《赛场不是试验田》,说到杭州赛场“有人用调1钓4对付不易把握的鱼讯钓得很好”(《钓鱼周刊》2001年6月5日);张唯东的《随便钓钓啦》,在正规大赛中,“调平水钓3目不是照样上鱼很好吗?”(…  相似文献   

8.
2007年第六期《中国钓鱼》发表了我的文章《钓鱼的小女孩》。8月,《中国钓鱼》转来昆明戴云超先生和钓友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对“钓鱼的小女孩”的关注。随后我将“钓鱼的小女孩”的相关情况及联系方式告知了戴先生。2007年9月13日,昆明的12位钓友寄来了600元捐助,这是第一笔来自异乡的捐助!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小女孩专门换上最好的衣服照了照片并写了信寄给了素昧平生的好心人。  相似文献   

9.
甯夕雨 《钓鱼》2005,(1):23-23
罗泽武钓友在《钓鱼》杂志总46期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给钓鱼大师们的一封信》以下简称罗文),我反复读了几遍,对信中提到的另一篇文章王大禄钓友的《让我们走出“标准池”》一文,我也重温了一遍。我很同意他们在各自文章中所表明的一个重要观点:摆说“标准池观念”桎梏的束缚,多学习更新鲜更精彩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张铨 《钓鱼》2003,(22)
《钓鱼周刊》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调4钓2与钓2调4》,文章不长却反响强烈。有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评论,一致认为:钓目多于调目并非笑话。可以说,基本上可以作个了结了。读了《钓鱼》半月刊13期上的文章《为〈调4钓2与钓2调4〉鸣不平!》后,又查阅了衣作者的原文,反复思忖,觉得还有一些问题,有必要更深入更细致的探讨,以达共识。争鸣应端正态度和重视论据钓鱼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存在很多有待研究的问题,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我十分赞成王钓友提倡的在争鸣中应该“心平气和”“以理服人”,而不应该“摆出一付盛气凌人…  相似文献   

11.
同钓友们一道说起钓鱼的事,一个个津津乐道,眉飞包舞。话题中自然少不了《中国钓鱼》杂志上的“经验之谈”和钓友们的切身体验。我虽然已有20余年的钓龄,但只是将垂钓作为一种业余消遣。过去与钓友们聚在一起侃钓鱼也只图个兴味,并未去用心。做个钓鱼的有心人还是近几年的事。这也是受了《中国钓鱼》的启迪和钓友们的感染。我除  相似文献   

12.
王书生 《钓鱼》2006,(15):14-14
读了《钓鱼》杂志2006年第12期李懿先生质疑《话说泄力》一文的理由及说法,我感觉有点偏激,李懿先生完全以一个钓鱼大师的个人角度出发看问题,缺少了钓友谈论问题所具有的客观性。李懿先生为了证明“打开”“关闭”泄力都是“调紧”“调松”的观点,举例说:“大家知道马铃薯是土  相似文献   

13.
看了《钓鱼》第6期上的《钓鱼,让错误的理论走开!》(简称“走开”)、《也说调标》(简称“也说”)、《庸医慎医,爱我<钓鱼>》(简称“庸医”)三篇文章后,心中有些想法觉得有必要说一下,不对之处望广大钓友给予指正。首先我认为大家有不同的观点或不同的看法,完全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心平气和地进行研究或讨论,以理服人才是可取的态度。不应摆出一付盛气凌人的架子,用挖苦或讽刺的手法对待别人,教训别人。同时自己也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大家都是钓友,地位是平等的。只要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全国著名垂钓大师和垂钓高手,除了他…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钓鱼》2006年第九期,刊登了山东钓友邹思全的文章《协议钓鱼》,读后感到是篇好文章。说它好,是因为在生态日趋恶化,鱼类资源逐年减少的今天,邹钓友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为自己闯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同时也为我们钓鱼  相似文献   

15.
读了《中国钓鱼》2002年第七期北京单继全同志“逆风垂钓上鱼多”的文章后,对“风为鱼形成天然饵料食物源”的观点,颇有不同看法,借贵刊一角与广大钓友商榷。 逆风垂钓好上鱼,是钓鱼的一个基本常识,但一般人们只是“知其  相似文献   

16.
毛一原 《钓鱼》2005,(6):22-22
所谓“标准池”,实际上是竞技钓鱼比赛及练习用池,我们称之为竞技池也许更加确切些。看了四川王钓友发表在2004。15期《钓鱼》杂志上的“让我们走出‘标准池’”的文章后,深感有部分钓友对真正的竞技钓缺乏正确认识,有必要指正下。  相似文献   

17.
孙增明 《中国钓鱼》2001,(12):21-21
笔者拜读了《中国钓鱼》总第113期刘双平的《冬钓“天变” 前》(简称《冬钓》)一文,有些疑义,欲与该文作者及其他钓友讨论。 多数钓友和不少钓鱼文章认为,冬季钓鱼气温突然变冷的头一天和气温升高时好钓鱼,故有“冬钓阳”之说。这属于一般规律,所以,我也相信此说。而笔者在近年几次钓鱼活动中则有新的体会:气温骤降后也好钓鱼。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钓鱼》2003年第九期及第十一期上刊登了北京谷钓友与湖北刘钓友两人讨论水蚂虫是否是水虿的文章。同刘钓友一样,笔者当时读罢谷文深感折服,并且自认为此文是2003年《中国钓鱼》所刊登文章中分量最重的文章之一。它所涵盖的思想应该对所有钓鱼人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与钓友交谈,不少人都说:台钓好是好,就是调漂难。《中国钓鱼》陆续介绍了多种台钓调漂做法,有的比较复杂,有的不太准确,钓友们应用起来难以得心应手,直接影响着台漂的灵敏度。如果明白了台钓调漂的力学原理,正确理解了台钓调漂平衡公式P=G Z S 1/2f,台钓调漂并非难事。 《中国钓鱼》1995年第四期中,屈济道钓友曾在《台漂的“数学问题”》一文里对台钓漂尖做过精密计算:“……该组合已类似精密的测量仪器微量天平了,具有千分之一克的感量水平……每目浮力在3.9毫克左右……”屈钓友的计算是正确的。其实,台漂  相似文献   

20.
郭凤 《钓鱼》2005,(11):13-13
5月21—23日,是《钓鱼》杂志奉献给广大读者一个钓鱼盛会的日子,377名钓友从全国各地来到山青水秀的古都南京,一起来演绎钓鱼的风采。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业务四部尹国臣主任也来到了这个钓鱼的盛会,和钓鱼人一起分享了这个难忘的日子,一起感受了《钓鱼》杂志奉献给广大钓友的这次全新的“读者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