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是广播唯一的传播符号。利用音响进行报道是广播的特色。电话采访是把电话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谈话向听众广播的一种录音报道形式,也是最具广播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远在万里之遥或者用其它采访方式难以进行采访的特殊环境下,都可以进  相似文献   

2.
新闻单位现在有这种情况,有的记者足不出户,就坐在电脑前,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很快就搞出一篇又一篇作品,速度快,信息量大,但由于没有到达新闻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有的作品缺乏现场感,有的作品的真实性令人质疑,使新闻的公信力受到影响。笔者不反对上网采访,相反赞同记者善用网络采访,但网络采访也是双刃剑。互联网时代,对新闻采访提  相似文献   

3.
新闻文摘     
交互网上采新闻作为世界最大计算机网络,交互网目前已有用户4000万。交互网用户可直接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组织、机构打交道。这些组织、机构除了把自己的详细情况放在交互网上升,还大都开设了专为新闻叽村服务的栏目,记者可以直接调阅新闻稿,一天浏览成百上千个新闻事件,从这些素材中筛选精品写成新闻,效率可大大提高。在西方,电子信箱已成为继邮政地址、电话之后的又一个重要通信手段。一些记者每天都要打开电脑调阅电子邮件,如果想深入采访,记者可以向采访对象发送电子邮件,采访对象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回答。更省事的是索要采访对…  相似文献   

4.
就新闻记者的采访行为而言,可分为直接采访和间接采访。直接采访是记者深入现场与采访对象面对面的采访.间接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某种手段所进行的采访。像电话采访、书面采访、电子邮件采访等等。其中电话采访是间接采访最常用的一种。在这里,笔者对电话采访的利弊得失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日,谷歌公司首席互联网讲师、被尊称为“互联网之父”的维特·瑟夫在接受美国Beet网站记者采访时谈到了的网络视频的发展。他指出,随着上网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可以在几十秒钟之内就可以下载到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因此,下载到本地观看将成为网络视频的主导模式,而不是今天的在线流媒体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新闻采访作为记者职业的首要任务,几乎是每个记者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 就要求记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同时,出于各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被采访者敢于向采访者说“不”。无论记者还是被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都有着微妙多变的心理活动。记者如果懂得一些采访心理,善于运用心理技巧,不但能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也可以迅速找到打开采访对象心灵的钥匙,从而使采访成功。下面就来简单谈谈在采访过程中常用到的几项心理技巧。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21日在京发布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l亿,为1.03亿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宽带上网的人数增长23.8%,首次超过了拨号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300万人。至此,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网络大国。针对这一亿网民,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  相似文献   

8.
蔡迎东 《记者摇篮》2004,(10):38-38
所谓电话采访,就是记者或编辑在办公室或其他场合通过电话与采访对象取得联系,向采访对象调查了解某一新闻事实的过程。近年来,电话采访在广播新闻的同期声采录和电视的画面处理中得到较多应用。可以说,电话采访已成为通讯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种采访手段。但从新  相似文献   

9.
山东某晚报一位记者打电话给我,说是要电话采访一下我对官员财产公示的看法.我当即拒绝,我只是觉得这么重要的问题,电话里是讲不清的.与其让记者断章取义,不如拒绝为好.通讯工具发达之后,电话采访、QQ采访和其它方式采访,使记者采访手段非常丰富,也极大促进了新闻采访的发展.有些朋友甚至很得益于这种方式的采访,既方便快捷,又节省资源.  相似文献   

10.
如今已经很难有传统媒体记者不上网了,但这不等于说传统媒体记者都具备了网络素质或者已成为网络时代的合格记者.笔者最近在某个平面媒体开办关于网络新闻业务的讲座时作了抽样调查;每星期上网平均一小时以上(普通网民标准)的记者不到80%,能够利用网络在线采访的记者不到50%,在网上开有个人网站或博客、播客的记者不到10%,还有个别老同志认为,自己的工作基本上与网络无关.  相似文献   

11.
如今,在记者中流行着一种现象:“不到现场也能写出新闻,已然是科技进步后的新闻现象了。电话普及了,可以不必长途‘奔袭’,直接拔号采访就可了事;有了互联网,省情市情县情乃至乡情村情,一搜便知,再加上电话补充采访,在‘线’几乎可以全部搞定,不必下到县里乡里与当地的干部群众打照面了。这样做,既赢得了时间,又节约了采访成本。”笔者认为,这是网络时代的“客里空”变异现象,并想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地市报采访部主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岗位,上可以影响社长、总编辑,甚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密切联系一线记者,以及广大市民,同时,还要协调记者与编辑部、记者与采访对象等诸多关系。地市报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的情况,采访部主任几乎都是不“脱产”的,每个月还要完成发稿考核任务,不仅自己采访、同时还要安排记者采访是寻常之事。  相似文献   

13.
如今,在记者中流行着一种现象:"不到现场也能写出新闻,已然是科技进步后的新闻现象了.电话普及了,可以不必长途‘奔袭',直接拨号采访就可了事;有了互联网,省情市情县情乃至乡情村情,一搜便知,再加上电话补充采访,在‘线'几乎可以全部搞定,不必下到县里乡里与当地的干部群众打照面了.这样做,既赢得了时间,又节约了采访成本."笔者认为,这是网络时代的"客里空"变异现象,并想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赵志立 《网络传播》2006,(10):42-43
如今已经很难有传统媒体记者不上网了,但这不等于说传统媒体记者都具备了网络素质或者成为了网络时代的合格的记者。正巧笔者最近在某个平面媒体开办关于网络新闻业务的讲座时,顺便作了个调查;每星期上网平均一小时以上(普通网民的标准)的记者不到80%,能够利用网络在线采访的记者不到50%,在网上开有个人网站或博客、播客的记者不到10%,还有个别的老同志认为,自己的工作基本上与网络无关。可见目前传统媒体记者的网络素质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5.
电话,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记者通过电话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同采访对象对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叫电话采访。快,讲究效率,是新闻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信息时代的到来,加上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对新闻时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话采访作为一种采访方式,最大的优势是快捷。它突破了采访必须见到采访对象本人所带来的某些时空局限,对提高工作效率,赢得时间,是一种有效手段。在美国,新闻界对电话采访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快餐式采访”。一、电话采访的由来美国是电话采访的发源地。1876年,美国人亚历山大·…  相似文献   

16.
科索沃战事不断升级,各报纸网络版的日访问量不断创造新纪录。截至4月12日,《中国青年报》网络版日访问量在平日五六万的基础上增加了20%-30%;《华声报》网络版日访问量比平日增加了一倍,达20万;《人民日报》网络版日访问量达60万次,点击率突破500万次大关。网络报纸的最大优势就是传播速度快捷,且集中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人民日报》网络版记者通过电话采访驻南前线记者,以音频的形式在网上发布,如同广播现场直播一样,深受读者欢迎。《华声报》网络版对重要新闻也即时更新,几乎达到了一时一报的频率。…  相似文献   

17.
孟瑞玲 《兰台世界》2006,(13):51-52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内地上网人数达到了10300万人,上网计算机数达到4560万台,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广泛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网络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信息生产、传播和利用方式产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信息伦理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受到社会多方的广泛关注。一、网络社会存在的伦理问题网络社会是一个通过计算机之间的协同运作,以实现资源共享、实时交往等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8.
刘斌 《新闻知识》2007,(9):85-85
在信息时代,新闻记者运用便捷的通讯设备迅速完成采访任务,电话采访和电子邮件采访可谓是不可或缺的杀手锏,是记者采用较多的采访方式。一、电话采访  相似文献   

19.
隐性采访是指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新闻采访形式,常被人称为暗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的。考察记者暗访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一种采访手段,它是新闻史上激烈的报业竞争所催生的。隐性采访近年来被新闻媒体广泛采用,但随之而来的是滥用隐性采访、侵犯被采访对象的合法权益、违反记者职业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同时,隐性采访在理论上也始终处于一种法律和伦理的悖论、记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悖论之中。隐性采访所引起的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与平衡、准公权和私…  相似文献   

20.
林凯  刘琦 《军事记者》2006,(5):54-54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著名记者范长江,冒着生命危险,翻过了海拔5000米终年积雪的山峰,穿越人际罕至的原始森林,经兰州、过银川,横渡“平沙万里无人烟”的戈壁荒滩,历时两年多的西南、西北之行,写下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西线风云》等名篇佳作。从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深入现场采访的重要性。大凡成功的新闻记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深入到现场采访的精神。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深入现场采访已经悄悄地被一些新闻记者所忽略,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用一些“全新的”采访方法进行采访。例如:电话采访、网络采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