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广播电视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拜人民为师,向生活学习,采制播出了一大批饱含实践热度、生活温度和情感深度的优秀报道,推动了许多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的解决。荧屏声频新风扑面,人民群众反响热烈。"走转改"的成果不仅反映在大量生动的报道、鲜活的新闻中,体现在新闻队伍的作风转变和素质提高上,而且还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如何做到常态化?这是新闻单位一直在探讨的问题。2013年9月,江苏省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报的形式,转发了金湖县广播电视台开展"走转改"活动的经验材料后。金湖县广播电视台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抓手,在深化走转改,推进常态化上做文章。江苏省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走转改经验》、《淮安新闻阅评》、《淮安宣传》向全省、全市新闻  相似文献   

3.
自去年8月,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各新闻媒体高度重视,广大新闻工作者纷纷深入基层“接地气”,采写、拍摄出一大批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的报道,媒介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与好评。但“走转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场运动,如何把“走转改”变成新闻工作的一种“常态”,变为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做到真走、真转、真改,应当是新闻人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自中宣部等五部门发出号召,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中央、省、市主流媒体闻风而动,广大编辑、记者纷纷走出机关、赶赴基层,他们用饱蘸真情的笔触、镜头和话筒,报道最基层群众的心声和舆情,关注中国发生的最新而深刻变化,充分彰显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这是一次全身心感悟科学发展理念、凸显新闻报道"三贴近"方针,更为全国新闻战线吹进了一股新风、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周俊 《新闻通讯》2013,(7):49-50
中宣部等5部门在新闻战线中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纷纷深入基层,采写鲜活新闻,给新闻战线吹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刊发于盐阜大众报一版、在2011年度江苏省报纸好新闻评选中获一等奖的通讯《打谷场快乐“变身”停车场》,就是记者自觉转变作风,带着思考下基层,深入挖掘的一篇鲜活新闻。文章从农村打谷场上那种琐碎而不轻易察觉的细小变化切人,反映党的惠民富民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同时也透视了现今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和精神面貌的变化,小事情反映大主题,小作品闪现大思想。带着思考走基层 对话时代显深度  相似文献   

6.
在第十二个记者节来临前夕,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第十届(2011年)省十佳新闻工作者获得者,参加走基层写盘锦采访实践活动,将记者节庆祝活动从会场搬到了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与全省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密切结合,来迎接一个不一样的记者节。  相似文献   

7.
一、以选题策划推动常走真转。新闻选题策划是做好主题报道的基础。选题策划组织到位.记者采访就比较活跃。我台新闻综合频率先后策划推出的“科学发展在宁波”“科学发展成就辉煌”“感受新变化喜迎十八大——科学发展宁波实践微调查”等30多个大型专题采访活动.都事先明确了新闻采访主题,让记者清楚地知道下基层采访的主要目的,知道应该怎么写,反映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8.
蒋春亮 《新闻窗》2013,(2):55-56
盐城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自2011年8月推出“记者走基层”专栏至今,已先后推出报道一百多篇,所有报道均以记者体验生活的方式,深入基层一线,深入最本色的生产、劳动一线,通过记者的镜头与笔、反映最鲜活的抢抓机遇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并根据不同时间节点深化“走转改”报道内涵。春节期间,在原有“记者走基层”的基础上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以记者深入采访的所见所闻,全面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去年8月开始的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已经给河南日报和集团所属媒体带来了喜人变化:反映基层生活的鲜活稿件多了,关注民生的重点报道多了,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新文风,在版面上得到初步体现。与此同时,采编队伍得到了锻炼,编辑记者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日益密切,感情日渐深厚。  相似文献   

10.
柯常智 《新闻前哨》2012,(10):73-74
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既是基层群众的呼声,也是保持新时期党报新闻工作持久活力的需要。咸宁日报的实践是:通过采编围绕基层、解决存在问题、强化制度建设等途径,不断提升市州党报的格调和品位,更好地为地方党委和基层群众服务。采编围绕基层:夯实“走转改”常态化的基础一是策划选题宣传基层。客观地说,市州党报记者下基层难,既有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不想下”的原因,也有记者想下去,但下去后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不会下”、“不敢下”的因素。对此,咸宁日报一方面采取自下而上策划选题的办法,每周由编辑记者个人先申报选题、部室合力分析策划选题、周末业务例会确认选题三个步骤,帮助编辑记者个人明确新闻采访的主题.从而让编辑记者清楚地知道下基层采访的主要目的,知道应该写什么、反映什么;一方面围绕重大活动策划选题后,实行分工采访,从而“逼”着编辑记者下基层、找“活鱼”。  相似文献   

11.
"走转改"活动是落实"三贴近"原则、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举措,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记者的社会担当得到重塑、新闻本质得到回归的有效途径,是新型传播格局下提升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的重要举措。如何深化"走转改",把握着力点,放大效应,扩大影响,使之常态化、长效化,是摆在新闻战线面前的重要课题。一、见闻式报道与深度报道相结合,增强"走转改"的思想内涵目前的"走转改"报道多是见闻式的故事报道,广度有余,但深度显得不足。贴近基层,见闻式的新闻报道能直观地传递信息,能为受众带来感动,但在发挥新闻的  相似文献   

12.
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报纸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阵地。随着新时代将"走转改"作为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升的重要制度安排,是融合新闻传播规律与宣传事业高度的一项战略举措。本研究针对新闻工作者"走转改"在新时代的常态化创新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翟爱俊 《新闻窗》2012,(2):14-14
时下,新闻战线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应该是永恒、自觉的事业追求:一方面,作风的转变和文风的改进永无止境;另一方面,基层蕴藏着大量可供报道的新闻事实,像一座永不枯竭的富矿吸引着编辑记者前去开采发掘。持之以恒地深入基层开展报道,必将为新闻单位带来扎实的作风和清新的文风,更会为新闻报道增添丰富鲜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活动的精神是新闻报道深入基层,不仅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还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走转改"活动从根本上说是解决新闻战线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的问题。只有敢于、乐于、善于为人民群众鼓与呼,才能赢得信任,让民生新闻真正扎下根。  相似文献   

15.
<正>从2011年8月开始,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带着对基层、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社会生活,了解国情民情,反映火热实践,把大量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带着泥土芬芳、浸着为民情怀的好作品、好节目呈现给受众,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受到人民  相似文献   

16.
文风清新、语言朴实、画面生动、感染力强,这是新时期广大读者对新闻报道的期盼,也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不懈的追求,更是新形势下新闻竞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全国新闻战线集中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批来自田间地头、特色鲜明、光鲜而灵动的好新闻频频见诸于报端,恰似一股股清泉引进沙漠,让读者感到很“解渴”,媒体影响力也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半年多来,各地媒体认真贯彻动员会议精神,组织采、编、播人员以各种形式开展"走转改"活动。寻找"活水"不难,难的是抓住"活鱼",写出鲜活报道,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假若"走基层"仅仅是一句"口号",是一场"走秀",那么"走转改"活  相似文献   

18.
自去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倡导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媒体新闻采编人员纷纷深入基层,采制出一批批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事实说明,"走转改"是新闻人提高自己能力素质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9.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广大摄影记者深入基层,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拍摄出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受到广泛好评。但目前来看,仍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迫切需要摄影同仁深入“走转改”,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保证新闻摄影的真实准确、增强新闻摄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13,(2):31
当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化新闻工作者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改版是"走转改"活动的坚持和深化。改版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准确把握受众真实的想法和接受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