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著名藏书家丁日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日昌,字持静.号雨生,广东丰顺县人。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卒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享年六十。为廪贡生。咸丰六年官琼州府学训导,咸丰九年升任知县,历任万安、庐陵等县知县。同治三年授苏松太道,不久又调任两淮盐运使。1868年任江苏巡抚,1875年任福建巡抚。丁日昌深通洋务,并因此知名于时,他在江苏、福建任上,曾经广招翻译人员,翻译出版了大量外文书籍。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里称颁丁日昌在江苏做官时,“精明慈惠”,“爱民如子”,能为吴地百姓办事,关心人民。丁日昌酷好藏书,有嗜书之癖,他为…  相似文献   

2.
丁日昌字持静,别字雨生,又作禹生,广东丰顺人。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卒于同治八年(1882年)。出身贡生。尝任琼州学训导,万安、庐陵知县,苏松太道,两淮盐运使,苏藩,江苏、福建巡抚等职。丁氏雅好藏书,宦逰所至,搜罗古刻善本不遗余力。其时适值太平天国战事之后,江浙  相似文献   

3.
常嘉林 《历史档案》2005,(4):104-107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统治集团中的部分开明者,为了维护清王朝的长治久安,以“自强”和“求富”为目标,发起了洋务运动。在开办军事、民用工业的同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方针,兴办洋务教育。学习西洋各国的科学文化知识。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月初一日,吉林将军衙门在珲春地方设立了翻译俄文书院,又称中俄书院。这是继京师、上海、广东等地设立同文馆、方言馆后出现的又一所学习外文的学校,亦是东北地区较早设立的专门培养俄文翻译人员的学校。本文根据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中的部分史料,对其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洋务思想家是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中形成的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一个新派别,他们从理论上对“洋务运动” 进行阐述,在社会上积极鼓吹和宣传洋务,要求广泛地学习西方,对清王朝的经济、文化、军事以及政治进行一定的改革.其主要人物有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陈炽等.洋务思想家是最早开始新闻实践活动的近代中国人.在外国资本主义文化侵略的过程中,他们不断了解西方的情况,并亲身参与近代外报的实际编撰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进而开始创办自己的报刊,这个过程,又进一步深化了他们对报纸社会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鸦片战争创深痛巨,对民族危机有更深认识的洋务派及思想家,比较清醒地看到了中国面临危局,不甘屈辱,但又看到了中国贫弱尚无力与强敌抗衡,因而必须忍辱负重刻意内部建设,开始思索如何救亡。奕新、李鸿章等则提出了“自强”以消弭外人侵略的方针。洋务运动首先在“自强”的口号下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6.
都樾 《档案与建设》2016,(12):45-48
《吁请修备储才折》是甲午战败后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向朝廷提出的支应危局、急图补救之策,更是其作为洋务运动“殿军”的第一个全面的洋务新政纲领,对“湖北新政运动”乃至“清末新政运动”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折又被公认为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代拟,以《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为题编入其文集,并被认为是“张謇实业救国思想形成的标志”.笔者通过考证认为该折并非张謇所撰,而是由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时的总文案沈瑜庆拟定初稿,洋务文案郑孝胥奉命增补,张之洞亲自捉刀增删而定稿的.  相似文献   

7.
史全生 《历史档案》2004,(2):82-89,96
西部近代化的开发,最早应上溯到晚清时期。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洋务派在全国兴起了一场以“造船制械”和开办民用企业为中心的洋务运动。其中一些洋务派官员在西部任职时,也在那里开办了一批洋务企业,开办了一些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新式厂矿,对西部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不久,清政府于1861年1月20日批准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署、译署、总理衙门。其机构和公档案保密制度大体上仿照军机处而又有所不同。直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被撤消,职权分散于外务部和其他机构,几乎所有关于涉外的“洋务”皆归其掌管。  相似文献   

9.
近代意义的高等教育是从清朝的洋务运动开始的。当时清朝统治者的维新派,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看到西方列强的国富兵强,提出“师夷之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始兴办学堂。1856年在天津创办了“天津高西学学堂”,1897年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以后又开办了京师学堂。这三所学校开中国高等教育之先河。以后全国各地又陆续兴办了许多高等学堂。现在的许多高等学府源于这些学堂,和它们一脉相承,通过100多年的发展,经过分化、组合形成了目前高校的格局。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高校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作为一个立档单位,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  相似文献   

10.
<正>在洋务自强运动的浪潮中,学习西语、西学逐渐成为开明士大夫的共识。创办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作为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的产物,曾经红极一时。几十年间,它由最初的单一语言类学校发展成为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性学府。随着1894年甲午海战中国的惨败,京师同文馆也受到很大冲击。虽然京师同文馆对于西方的学习不断深化,但它始终是以“中体西用”的思想来规划整个教育事业,缺乏对没落腐朽封建制度和专制思想的根本性变革,最终难逃失败的宿命。但是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仍有创榛辟莽之功,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鴉片战爭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主要是英美商人)在上海、天津、香港等地創办了30余种以中国人为对象、供中国人閱讀的中文日报。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中外新报”(1858——1918),香港,兩日刊,后改日刊,“华字日报”(1864——1947),香港,日刊;“上海新报”(1861——1872),上海,創办时为周刊,后改兩日刊,1872年改日刊;“申报”(1872——1949),上海,日刊;“字林滬报”(1882—1900),上海,日刊;“新聞报”(1893——1949),上海,日刊;“时报”(1886——19??),天津,日刊。  相似文献   

12.
书入"南图"成完璧 丁氏昆仲八千卷楼之所以驰名东南,名满天下,不仅在于其藏书卷帙宏富,充笥盈架,更因为他们兄弟对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抢救、掇拾、抄补和重建做出了异于常人的贡献,堪称泽惠后世,功德无量。丁申(18241-1887),字竹舟。丁丙(1832—1899),字嘉鱼,别字松生,晚号松存。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出身富商大户,书香门第,家世有藏书之习。  相似文献   

13.
关于近代上海城市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一位美国记者调侃上海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上海是。自1843年开埠到1949年,百年来上海城市持续高速发展,至20世纪三十年代成为全国性的综合经济中心。这种高山深壑般的历史造化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内里是什么呢?近代上海是个开放城市,它的发展是在中外竞争的环境中实现的。百年来,上海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其非凡的城市竞争力。考察近代城市竞争力与上海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近代上海经济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择其大端论之,我们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凭借地理优势形成的内外贸易竞争力五口通商初期,广州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14.
六、入冤狱不改其志民呼日报的严词抨击,首先触犯了升允,他欲置于右任于死地,捏词诬陷于右任“侵吞赈款”。从1909年6月7日起,甘肃赈济所借设在民呼日报社,开始接受各界捐赠的赈款,机构才设五天,升允就迫不及待的电令上海道蔡乃煌厉行查纠。蔡对升之令,唯命是从,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了清朝皇帝的大量上谕,对于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有力的第一手资料。本文中的三篇上谕都是关于洋务运动的,这三篇上谕各有特点。第一篇上谕是“军机大臣字寄”,属于“寄信谕旨”,其中一句“各省将军督抚府尹等一体查照”,说明发文对象是“各省将军督抚府尹”。这篇上谕的主要内容是咸丰皇帝命令恭亲王奕为英国人李泰国发放执照。李泰国是中国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咸丰皇帝下令李泰国帮办税务并要求各省提供便利,可见在办理洋务上清政府对洋人的倚重。第二篇和第三篇上谕的内容都是关于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其中第二篇是“寄信谕旨”而且是“密寄”,第三篇则是“内阁奉上谕”,是广而告之的内容。这两篇上谕中都具体列出了办理洋务的内容,包括从八旗子弟中选人学习外国语言文字、收取关税等。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发生的内外部因素以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出版业非常兴旺,许多书店的赢利比较可观。但是,邵洵美在沪办金屋书店、时代图书公司等却不图赚钱,而是作为一种事业。可以说,他是一位"虽败犹荣"的出版家,留下的不少书刊至今依然堪称精美。新婚获文化界朋友诚贺邵洵美出身于豪门,其祖父邵友濂在晚清担任过上海道台、湖南巡抚、台湾巡抚等职,外祖父盛宣怀则是近代洋务大员。据说,他在周岁"抓周"时,不理会众多耀眼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千古未有之变局,除少数先进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外,清朝大多数士大夫仍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认识。刘锡鸿就是一位代表性人物。刘锡鸿,原名锡仁,字云生,广东省番禺县人,道光二十八年(1948年)中举,首任驻英副使和驻德公使,是洋务运动时期著名的反洋务论者,晚年曾以一篇《仿造西洋火车无利多害折》激烈反对李鸿章修建铁路而轰动一时。有《英轺私记》和《刘光禄遗稿》传世。  相似文献   

18.
明清以来,以收藏、整理、出版、流通古籍为职志的文献大家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崛起。流韵所及,在湖南也出现了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如道州何绍基之“东洲草堂”、湘潭袁方瑛之“卧雪庐”、岳阳方功惠之“碧琳琅馆”。其中,岳阳方功惠在广州建成的“碧琳琅馆”共收藏宋、元、  相似文献   

19.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1月17日(乙巳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宋教仁偕何小柳赴东京新智分社会晤该社社长宫崎德太郎,联系委托该社上海分社代销《民报》事宜,以“《民报》内容太激烈”,没有达成协议。 1月19日:上海《大陆》半月刊自即日出版的第三卷第二十三号起宣告停刊。 1月22日:《民报》第二期出版。这一期《民报》所刊朱执信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学说,略云:“前乎马尔克(即马克思)言社会主义而攻击资本者亦大有人,然能言其毒害之所由来,与谋所以去之之道何自者,盖未有闻也。故空言无所裨。其既也,资  相似文献   

20.
9月9日,我与分社同行夏儒阁合作采写的通讯《浦东在加速——邓小平南巡以后看浦东》被总社播出.,第2天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上海市长黄菊等领导同志表扬了这篇稿件,一些新闻抖前辈称此稿”有新意,有深度”,许多相识的同行和读者也纷纷来电,有的说“这篇稿子发得很及时”,有的说“稿子很好读”,有的说“看了这篇通讯,好象到了一次浦东……”读者满意,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说句真话,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们一直没有轻松过。因为,八十年代看广东,九十年代看浦东。浦东,太需要报道,太需要好报道了。而作为记者,我们一直没有拿出比较理想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