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个多世纪以前妇女解放便面临着精神与物质两大问题,张爱玲与丁玲都敏感地触及到了这一话题,本论试图从这两位作家的身世、学识及 价值判断取向出发,探讨她们作品中表现出的时代给女性所带来的生存危机与精神危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刻画了一系列母亲形象,其中真正为人所熟知的却是她笔下的恶母形象。本文试图以张爱玲文学作品《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分析,来探究其恶母形象的创作根源及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3.
丁玲的作品中渗透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以及为争取人格独立而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在这部作品中,她用日记体的形式为我们塑造了莎菲这个独立、坚强而且叛逆的女性形象.作品留下了“五四”后冲出旧家庭,大胆追求独立、个性、自由的青年女性的辛酸而痛苦的足迹.莎菲身上的一些品质也很好地体现了作者丁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在与“五四”时期爱情题材伤口的比较中,论深入和分析了“莎菲型”新女性形象“灵肉一致”的爱情至上观的本质内涵。认为,不是从现实的历史的范畴来写莎菲们的爱情追求,而是从生存本质的角度,从处于现实人生中人们的超越意识来写他们纯真美好的情怀,这是丁玲对“五四”以来爱情题材作品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通过剖析莎菲分别与苇弟和凌吉士的关系 ,展现莎菲的灵魂、思想内涵及美学价值 ,再现一代叛逆女性走过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8.
丁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复杂的文学景观。20世纪20年代《莎菲女士的日记》使她斐声于文坛,40年代《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助她走向人生的顶峰,70年代《杜晚香》招来一片质疑之声。丁玲的创作呈现出如此不平衡的现象,她也在荣辱毁誉间经历了巨大的落差。这构成女作家一生的悲喜剧。但它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时代使然。  相似文献   

9.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一部由女性作者以真正女性立场展示女性生命欲望真实状态的作品,小说的生命美学品格在于它对女性爱欲书写的开拓:冲击了传统文化中有关女性的、爱欲的、书写的种种“禁忌;”张扬着一种更具现代内涵的情爱意识;蕴涵着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执著追寻。  相似文献   

10.
黄玲青 《现代语文》2009,(11):129-130
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和紫式部《源氏物语》中的弘徽殿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这两个人物在人性的异化及作为母亲和女人形象特征等方面存在一些相似之处。通过两个形象的比较研究,可以体悟到导致女性悲剧的社会原因和女性自身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王丹丹 《天中学刊》2004,19(6):63-65
丁玲,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女作家,一位罪名最大、落难最深的女作家。她以其笔下的一个个带有强烈个性色彩的“莎菲型”女性形象蜚声文坛,也为此遭受了无尽的罹难。丁玲的悲剧在于她两难的角色意识:革命家、文学家。她对政治的执着,对艺术的追求的倔强性格,使她如“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相似文献   

12.
为追求光明,莎菲女士毅然告别家庭,走向社会。她敢爱敢恨,自主自立,勇于挑战男女关系中男人占主导的旧传统。她叛逆意识强,渴望理解,在爱情中追求灵魂和肉体的统一,具有正确的恋爱观。莎菲女士的这种自尊自立自强精神,即使在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子女教育、心理调适、两性交往等许多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生命意识及生命价值取向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学生生命意识与生命价值进行实证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水平总体较好,大多数能够珍爱生命,重视生命责任,关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实现。但部分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知还存在不足,对自我生命的关注远远高于对他人生命的关注,对自我价值的追求高于对生命社会价值的追求,有的还存在人性认知偏激、精神信仰迷失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应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建立明确的生活目标,积极探索生命意义,提升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感。  相似文献   

14.
“生命课堂”是在批判传统的“知识课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的价值诉求与“知识课堂”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生命课堂”价值取向进行研究,使课堂真正成为充满人性魅力、蕴涵生命关怀、富于生命价值的场所。  相似文献   

15.
“生命课堂”是在批判传统的“知识课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的价值诉求与“知识课堂”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生命课堂”价值取向进行研究,使课堂真正成为充满人性魅力、蕴涵生命关怀、富于生命价值的场所。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宗旨在于教人做人,其核心是道德教育。受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影响,现代教育逐渐走向了异化,学校德育不可避免歪曲了其功能,远离了对学生生命的关注。表现为:忽视学生个体的现实存在;回避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扼杀个体的生命自由。要使学校德育回归学生个体,我们首先必须正视个体生命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存在,继之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发现生命的美好,最后引导学生创造幸福生活,提升精神世界。总之,学校德育必须把“人”扶正,关爱个体生命,给予学生个体以充分的尊重和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里比多"理论(libido theory,又译"原欲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金锁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曹七巧变味了的手足之情、压抑的两性之爱以及母性的扭曲无不体现了情欲对人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编“生命价值取向问卷”对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现有两所高中仫佬族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仫佬族高中生能正确理解生命的特征,他们的生命价值取向主流积极向上,他们对生命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高于社会价值的追求,对“现实”价值的关心高于对“未来”价值的思考.仫佬族地区高中学校需加强学生生命价值取向的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19.
王影 《教育与职业》2012,(21):50-51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的现状,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的缺失充分说明高校实施生命教育已是势在必行,重塑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不仅是自身发展之需要,也是和谐社会构建之需求  相似文献   

20.
徐敏 《陕西教育》2009,(6):75-75,53
为了展现张爱玲独特的视角及非凡的艺术表现力,本文具体分析了《金锁记》中一个因失落爱而泯灭了自我、泯灭了人性的女性——曹七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