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克庄是“辛派词人”的代表作家,具有比较丰富的词学思想。他的词学思想主要包含对“本色”词的肯定、对“雅正”词品的追求以及倡导“别有诗余继变风”的革新主张三个方面。这些思想既灌注于他的创作实践,也蕴蓄于他的词学论述,体现了刘克庄与时俱进的词学观,在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南宋诗人刘克庄在桂林时期思想极其复杂。一方面心绪十分低落,现实令他痛苦、失望,人生空漠、虚幻。另外国运动荡边境不安又让他深为焦虑。但美丽的外在风光让他倍觉欣喜,并萌发了逍遥世外的冲动,一定程度冲淡了现实的痛苦,使他从悲哀失落中挣扎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前代、前人的学习与纠正,刘克庄的诗学思想兼综百家,具有显著的思辨性和包容性,其中含蕴的艺术辩证思想可谓集两宋之大成.他延续了北宋的美学宗尚,更加注重诗歌的"自然"与"工巧",并进行深入全面地阐发;他承袭前人诗歌理论,增拓了文学创作中关于"繁富"与"简约"这对辩证关系的认识;此外,刘克庄还结合当时的创作环境及风气,...  相似文献   

4.
南宋诗人刘克庄在桂林时期思想极其复杂。一方面心绪十分低落,现实令他痛苦、失望,人生空漠、虚幻。另外国运动荡边境不安又让他深为焦虑。但美丽的外在风光让他倍觉欣喜,并萌发了逍遥世外的冲动,一定程度冲淡了现实的痛苦,使他从悲哀失落中挣扎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5.
王跃娜 《文教资料》2008,(28):95-97
南宋后期著名词人刘克庄,在词坛上一片风骚尚雅的绚丽晚景中,继承了东坡、稼轩开创的豪放词风.其词虽也激昂慷慨、悲壮愤懑,然综合其词中因离乱遭逢所发的忧愤郁闷,所选意象的朦胧凄恻,句式结构的散文化、议论化,后村的词哀怨之气多于豪放之风,这是盛衰更替的时代中文人心态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后村先生大全集》以及南宋以来潮州方志,详细地考察了南宋文学家刘克庄与潮州知州的交游活动,从一个方面证实了“闽人官潮”现象对潮州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诗文词坛的大家,作为受到儒学大家叶适和真德秀提携的传统文人,刘克庄对释道二教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与僧人、道人交往颇多,并写下了很多与之相关的诗歌,此类诗歌主要有歌咏人物、赠答、写景抒情等三类内容.在关注释道的同时,刘克庄融儒释道三家于一体,用释道来解释诗学,这些在他的论著中也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8.
刘克庄是我国南宋后期的重要文学家,虽然他的诗作远远多于词作,但人们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词作,尤其是关心人民疾苦和国家安危这一类词。历来认为他是南宋继辛弃疾之后的又一位爱国词人,词作主调是爱国的,激情高昂,风格豪壮。事实上,受其生活经历和思想影响,他的前期词作壮怀激扬,志深意长,而后期词作则低吟消沉,遁迹避世。  相似文献   

9.
刘克庄自寿词主要写退隐生活以及不甘寂寞的心情与因无所作为而产生的愤懑情绪,辛弃疾自寿词在平静中饱含着郁勃不平之气,有不满与无奈;辛在寿人词中恳切地祝贺对方积极处世、爱国爱民,刘在寿人词中多是为民请命之作,表现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怀与同情。  相似文献   

10.
刘克庄认为,中国漫长的诗歌发展,尤其是到宋代,在锻炼上存在两个极端,要么不讲锻炼而粗糙,要么锻炼过度而刻削,为救此弊,创建建立了系统的锻炼说体系:既锻炼精工,又精练而不雕琢,从而达到精工与自然的统一,这构成了中国诗学史上最完备,应用性最强的锻炼说体系,具有集大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诗现存 3首五言排律 ,另有 3首近于五言排律。其五言排律的创作有彼此争竞、显露才气的因素 ,其表达方式以描写和叙述为主。中唐五言排律的创作 ,与创作者被贬之初的心态有一定关系。柳宗元的五排虽数量甚少 ,但却证明柳诗并非都学盛唐 ,他也是“元和体”的创作者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诗词零札     
中国古代诗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由于其语境的改变,往往在理解上产生一些歧义。文章对唐诗宋词中几首名作的疑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唐宋转型理论是近年中国古代史学与诗学研究中一个流行的学术话语。在唐宋文学研究领域,借鉴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的唐宋史学观,并整合传统诗学理论,经王水照等诸多学者推阐发扬,深化了唐宋诗歌转型问题的研究,开拓了唐宋文学研究的学术理路。  相似文献   

14.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的诗坛大家,江湖派的领袖。本文着重论述了他的整合唐宋的诗歌风格论,揭示了他在宋诗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唐代用菊诗歌的解读,梳理出了唐代诗歌中有关菊的意象的种类、形成原因及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晚唐诗歌发展史上,许浑是最饱受争议的一位诗人,从唐宋学人对许浑的批评中可窥见一斑:褒扬中夹杂贬抑。许浑的诗,在获得极高评价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否定的声音。唐宋对许浑毁誉参半的评论,拉开了长达千年的许诗优劣之争。这反映了文学风气的转变,以及文学思想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7.
遍检《全宋诗》、《全宋词》及诸多笔记、话本等献,考察唐代声诗在宋代的传播情况,对其歌唱事实作了辨证;并从接受史的角度,分析了宋人声诗观的理论内涵。认为唐代诗歌被采择入乐成为声诗的构成方式对宋人声诗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对声诗功能、体制、入乐方式等问题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因贬谪南方而与岭南商业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他以激进政治家的姿态,坚决铲除岭南固有的奴隶制商业文化,并间接地为强化建设岭南新型商业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他局限于中原传统的农本文化观念,对岭南传统商业文化一概否定,显示了一定的文化偏见,但他以儒家仁爱思想与佛教好善主静等思想纠正岭南传统商业文化,也具有不可抹杀的文化批判价值。他重建岭南商业文化的独到的思想与方法,至今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是北宋词史上的两首绝唱,前者豪迈奔放,荡气回肠;后者柔情婉约,缠绵悱恻.这两首词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北宋词两种不同的风格,表现了不同的题材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诗歌作为唐代高度发达的文学样式,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站在历史的角度,宏观透视唐代诗歌的各种传播方式,展示唐诗产生的特定的文化土壤,便于全面地、宏观地、立体地把握唐代诗歌,展现唐诗形成过程中的绚丽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