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语和法语同属印欧语系,又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所以两种语言之间的共同特征使得法语学习者在学习中会潜意识地将已习得的英语知识迁移到法语中来,促进或妨碍了法语的学习。因此,本文通过对比两种语言在句法方面的异同,从语言迁移角度分析英语对法语句法学习所产生的正负迁移,从而提出在法语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相似点,发挥正迁移,降低理解难度,及如何辨析差异,避免负迁移,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法语和英语同属印欧语,它们在句法上存在许多相似之处。运用语言迁移理论对法语和英语中常见的句子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法语学习者利用英语知识正迁移,克服英语知识负迁移,准确而快速地掌握法语同类知识。 相似文献
3.
《校园英语(教研版)》2015,(17)
随着社会发展和对知识的需求不断提高,学习多种语言不再是新鲜事:小语种专业,大学公选课,社会上各种小语种培训班……在同时学习两门甚至以上的外语时,语际迁移对于学习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主要针对已知语为英语并同时学习法语的学生,通过分析并总结英法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帮助学生在学习法语时合理利用已知的英语知识,即正迁移,避免负迁移,达到正确理解法语句法并熟练运用得目的。 相似文献
4.
杨增宏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72-73
诗歌是卓越运用语言的艺术,句法变异是其语言特征之一,在鼎盛的唐诗中,杜甫诗歌存在一些句法变异,这些句法变异除因满足诗歌自身语言节奏的需要外,也有作者对诗歌语用的深层思考以及语言诗化的审美执着。 相似文献
5.
重新分析和扩展是句法演变中两个互相补充的机制,二者的互补性表现在它们从相逆的两个方向来影响句法规则,重新分析以作用于底层结构的方式导致规则改变,扩展以改变表层形式来引起规则扩散。无论规则改变还是规则扩散,句法演变的路径都是渐进的。探讨句法演变的跨语言共性能为语言类型学提供历时和共时研究的支持,能释疑句法演变在突变、渐变问题上的理论分歧。 相似文献
6.
方小兵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5):88-92,124
句法变异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其研究对"句法演变"、"普遍语法"、"儿童语言习得"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启示。由于在变项确立、语料收集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句法变异的研究进展还不太令人满意。利用口语语料库等技术手段,综合运用社会语言学和句法理论的相关知识,可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担负着对外沟通任务的汉英广告翻译显得尤其重要。在汉英广告翻译中关注词汇、句法变异与变化,以一种乐于让英语民族的人们接受的表达法来宣传、介绍我国的企业与产品将有助于世界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帮助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8.
9.
语码转换是社会发展和语言变异共同作用的一种语言现象结果,语码转换作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内容,一直在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步的拓展到心理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会话分析等多个研究领域。在我国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推动了语码转换的发展进程。该文通过对语码转换的了解及介绍,简单的对语法转换的句法变异进行阐述以及对语码转换的认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是社会发展和语言变异共同作用的一种语言现象结果,语码转换作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内容,一直在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步的拓展到心理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会话分析等多个研究领域。在我国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推动了语码转换的发展进程。该文通过对语码转换的了解及介绍,简单的对语法转换的句法变异进行阐述以及对语码转换的认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交际与信息交流、增进语言发展,其中使用者的主观选择对句法结构的演变发展及对变异后的句法结构是否规范有着较大的影响。句法结构的变异演变如果适合于人们的表情达意,就能体现自身用于表述的交际价值,并因此被人们选择使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自身的演变发展,成为一种较为规范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2.
谈副词“实在”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4):60-64
在详细描写古代汉语中跨层结构“实在”的分布类型与用法的基础之上,探讨现代汉语中副词“实在”的由来及其虚化机制。“实在”从跨层结构凝固为副词的过程,在语义方面是“在”的词汇功能逐渐虚化以至完全丧失的过程;在句法方面则经历了“实+在+V”的重新分析,并试图由此归纳出一种副词虚化的机制:句法层面的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3.
向贤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12):38-40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地方”直接来源是非结构“地方”,在汉代汉语双音化趋势产生的类推作用和汉语SV语序固化的影响下,“地”与“方”逐渐融合,最终成为一个名词.“地方”词汇化的动因是高用频的推动,汉语双音化趋势和SV语序固化的共同作用,机制是类推和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句法变奏指意义节奏与韵律节奏不一致,唐代近体诗的句法变奏,有音段变奏和拍节变奏两种情形。句法变奏是句法修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多方面的修辞意义:使表意更便利,赋予句法结构更多的变化,使近体诗各联,特别是对仗联的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互为表里,同中有异,从而增强诗歌语言的弹性和张力。 相似文献
15.
16.
冯德雄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8,22(11):124-126
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发现、探究方法非常重要,这不仅仅是学科本身,而且有它较高的教育价值,如它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非常重要。初等几何问题如何发现,数学如何发现,美国数学教育家J·波利亚,在他的《数学与猜想》等著作中已向人们展示了许多数学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法。文章通过科学发现的一般方法,提出初等几何的类比模式与方法、引中几何问题的模式与方法,并得到几个典型的几何问题类比、引中的案例和发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早期现代英语是英语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为关键的一个发展时期。但作为从中古英语向现代英语转变的过渡阶段,早期现代英语在规范化的过程中,仍保留了大量中古英语的遗迹,与当代英语在词汇拼写、句法结构等诸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使当代英语读者在阅读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及其它英语文章是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早期现代英语的特点有一个概略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安志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11):43-46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观察,现代汉语指人名词通过隐喻、转喻、转指和类推等途径产生。这是从不同角度探讨指人名词的产生,不是严格分类。其中有的是新造词专门用作指人名词,有的是原有词的词义引申,指人的义项是后起的。隐喻、转喻、转指和类推等是比较普遍的语言规律,但在现代汉语指人名词中却表现得更丰富、更有特点,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爱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在语言表达中,使用隐喻的表述占有很大比例,无论严肃的新闻报道还是日常生活的言语交际,均概莫能外。在新词语或旧词新义的创造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多种隐喻起着很大作用。词汇教学中应该把隐喻概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此来扩大词汇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