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作为美国的主流宗教,清教思想对美国的社会、文化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清教思想在美国的存在与发展的条件有以下几点:从北美的自然状况看,清教徒就是为了寻找“新世界”才去了北美,广袤的新大陆成为清教徒的避难所;从社会角度看,那里当时封建因素的缺少等使得清教主义开花结果;从文化角度看,美国有宗教发展的沃土——文化包容性。因而基督教清教在美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美国文化的特征来看,美国是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的结合;从政治角度看,美国宽松的政治体制有利于宗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国文化主流是基督新教文化,而新教中的清教则是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主流宗教,其思想对殖民时期的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作为美国文化的传统而深深地影响了美国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清教的预定论、天职观、财富观、直接影响着美国人对待职业、财富的态度,其对待圣经的态度使得美国人能在荒野中把教育办得有声有色,并使得美国的教育形成了实用的特色和严谨的作风。  相似文献   

3.
本从化与历史的视角考察了清教徒在新大陆的“清教实验”,分三个层次,即“清教信仰”、“清教徒人格”和“清教信仰的衰落”,阐述了在清教徒神圣的宗教使命感。章着力揭示:“清教思想”是美利坚民族创业时期的精神支柱和北美化的滥觞,它对“美国思想”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清教徒们所肩作的开创“荒野中天国”的使命,既是上帝的召唤,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清教思想与美国精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清教思想对美国精神有多方面的影响:如领导者意识、民主意识、敬业精神、开拓精神以及重视教育。了解美国价值观与清教思想的渊源,有助于深刻了解美国。  相似文献   

5.
清教主义作为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源头对美国的方方面面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黛西·米勒》是亨利.詹姆斯的成名作。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别是黛西的性格,证明了清教主义对美国国民性格的塑造及价值观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闽北大腔戏作为我省乃至全国至今保存最原始的一种提线傀儡戏艺术形态,融汇着浓郁的宗教精神。大腔戏的宗教性充分体现在它的宗教形态、行业信仰以及它与民俗礼仪的关系上。在从明清至今的漫长的历程中,大腔傀儡戏时时处处发挥它独特的宗教功能。闽北大腔戏是世俗的宗教祭礼,以最大众、最低俗、乃至最亵渎的神明形式,宣扬宗教思想,强化宗教精神,把宗教文化的种子播洒在每一位老幼妇孺的心田。  相似文献   

7.
作为深受清教思想影响的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在其作品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及寓意,着重挖掘人的内心世界,描写人的心理变化以及内心冲突对人所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宗教、道德对人心理上的冲击。他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他对其内心根深蒂固的清教思想的矛盾态度,本文即试图从《年轻的小伙子布朗》这篇著名短篇小说来分析霍桑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8.
美国文学自发轫之初就烙下清教思想的印记。早在殖民时期,美国人对清教思想极其推崇、顶礼膜拜,而后来,清教思想在文学中的地位却日渐动摇,尤其是到了20世纪初期,清教思想曾一度沦为知识青年怀疑的对象,甚至是受攻击的靶子。这一变化是美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美国文学与文化逐渐成熟并形成相对独立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而优秀的民族宗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的精神沃土和宝贵财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离不开优秀民族宗教文化的参与和滋养。因此民族地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潮,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突出重点地把弘扬民族宗教优秀文化,服务社会和谐作为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是美国文明的支柱之一,影响着美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大部分的美国人都认为上帝在他们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美国人的这种宗教意识与美国殖民地开始时期来自英国的清教徒移民的强烈的宗教动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当时移民尤其是迁往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移居的最大推动力来自宗教,并以他们的成功给美国社会打上了永久的宗教印迹,使得美利坚至今仍是一个笃信基督教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发端于欧洲、孕育于中世纪、兴起于市民社会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最终能够在北美扎根,并非偶然,它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美国早期殖民地的环境与实践使基督教中的自由主义因素得以发展:从基督教自由观到公民自由观,从基督教契约观到个人自由观。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和种族多样性进而培植了美国的自由主义。美国立国时期的先驱们接受并发扬了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和自由主义思想传统,使自由、民主、平等精神在北美大陆深入人心。因此,美国的宗教自由从一开始即是美国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基石,基督教也因此而成为美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在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美国女孩”是文化叙事的主题性意义人物。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往往决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行动方式。一美国女孩’在欧洲”的故事系列始终以新兴美国文化中的自由精神与严肃道德为“美国女孩”自身向前发展的行动逻辑,形成了自由与道德变奏的文化叙事模式。“美国女孩”在欧美文化差异中的行动完成了詹姆斯对形成中的美国民族文化的想象性重构。  相似文献   

13.
超验主义思想的自然观与人生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间活跃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超验主义被认为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顶峰。超验主义是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思想领域和文学领域里的运动。它强调宇宙中的精神,即“超灵”的存在,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自然观,更重要的是引起了人们对“个人”的关注。超验主义者告诫人们要自尊自助,依靠自己达到完善精神的境界。超验主义对美国民族精神的发展和美国文学及文化的独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文化传统浅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的思想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与艺术文化等均具有其独特的传统,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传统对整个美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今的美国文化也面临着重重挑战,而这势必会大大推动美国文化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朗费罗认为美国诗歌的创作与本土化密切相关。没有本土化的诗歌因素很难代表美国文学走向世界。朗费罗自始至终将诚实勤奋、使命意识、"天职"这些清教的思想贯穿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为美国诗歌本土化创作探索一条新路。朗费罗诗歌本土化写作实践探索将清教思想作为美国精神的一个部分,同时为美国文学民族化奠定基础,而这些又与朗费罗的家庭教育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纳撒尼尔·霍桑乃19世纪美国文坛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说集《故事重述》中广为人知的一个主题是对于人性之“恶”的解读。在《优雅少年》中,“恶”有两层含义:其一,它代表那个时代狂热宗教激情驱使下的宗教迫害或是宗教狂热;其二,它代表人性固有的弱点。霍桑认为,无论个人还是群体,只有掌握了关于黑暗的知识,即了解了自身的弱点,才能使自身趋于完善。这则故事不仅鞭笞了殖民地早期清教对人思想的禁锢,而且还给19世纪的美国盲目自信的弊病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7.
美国民主共和制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史上较完备的民主制度,曾引起世人的向往与羡慕,成为世界各国学者、政治家学习研究的时象。尽管托克维尔与梁启超属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两人通过对美国的考察,在对民主共和制度的认知方面却存在着大致相似的认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地方自治与实行民主共和制有密切的关系;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原则在美国民主共和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民主共和精神时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性等。两人通过对美国的考察,得出了惊人相似的结论:美国民主共和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各国不能模仿其民主共和模式,只能学习其民主共和精神。  相似文献   

18.
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同时,政党制度受到一定社会的文化的影响而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两党制是西方社会最典型的政党制度,而两党制最典型的代表又是英美两国,因此,首先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对英美政党制度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英美政党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而且还有助于了解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以文化和历史为基础的政治生态环境决定的。然后通过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对比英美政党制度与我国现在的政党制度,指出我国现在的政党制度不仅是由我国历史条件决定的,而且更是由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基因决定的,这对坚持我国现在的政党制度,培养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以及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建设具有深远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宪法与美国宗教信仰自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宪法和联邦最高法院的宪法性判例将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基本人权加以保护,并具体从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两方面进行界定,使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一种宪法观念深入人心。但美国是一个极具基督教传统的国家,信教者人数众多,因而美国的信教自由和政教分离又十分不彻底,这不仅表现在生活中,而且体现在法律上。  相似文献   

20.
从英语诗歌看中西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歌是一个国家语言的浓缩,它以最凝炼的文字传递了时间与空间、物质与精神、理智与情感,其中的文化因素是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关键。本文试图从中西方在地理位置、宗教信仰、传统文化渊源、语言的发展历程、历史文化特色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来说明文化因素在英语诗歌理解与欣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