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周晓瑜 《现代语文》2006,(10):17-17
宋朝名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自称东坡居士。苏轼取号“东坡”的原因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关。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也是个响亮的名字。但这位古代文豪苏轼为何取号东坡居士,知之者却未必多。过去以为是因他曾在谪居地黄州(今湖北黄冈的东坡筑室而居之故。新版《辞海》乃至《辞源》也都这样解释“苏东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2005,(11):83-83
据宋人洪迈所著《容斋随笔》记载,苏轼被发配到黄州以后,开始自称东坡居士。详细考察它的缘由,是由于他仰慕白居易而起的号。  相似文献   

4.
偶翻浙江教育学院《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在1986年4期读到白刃先生的如题文章。窃以为作者似乎言未尽意,故发管见,聊作狗尾之续。不当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前人研究苏轼豪放词的基础上,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提出了苏轼豪放词成熟于密州的新观点。其依据是: 一、苏轼自幼受其父文学要有为而作的影响, 在未踏入政坛文坛时就有革新北宋时期浮艳文风的思想; 二、苏轼在守密之前已对婉约派词风深为不满, 已尝试写作言情言志的非男女恋情的新词作; 三、守密时, 适逢朝廷对王安石变法有看法, 变法派有些失势, 故苏轼以为自己大展宏图的时候到了, 于是豪放词便应运而生;四、从文学创作思想来考察, 苏轼守密时只不过是把文学创作当作是抒怀言志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6.
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文学和艺术使人的精神发达起来、提升起来,因此文学是人类生存的一部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根基。诗不仅是诗人的,而且是人类的。只有在诗意的状态下,人才出场,才被照亮。清代学者袁枚说:“所谓诗人者,非必能吟诗也。果能胸境超脱,相对温雅,虽一字不识,真诗人矣。如其胸境龌龊,相对尘俗,虽终日咬文嚼字,乃非诗人矣。”你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你却不能不是一个诗意的存在者,因为人类本真的存在方式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从出仕起,便开始了他矛盾的人生旅程。他在出仕与退隐间彰显个性,理想与现实间困顿徘徊,宇宙与人生中淡定通达,本文将透过苏东坡词文从这三方面探讨其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文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九死一生,但他虽处逆境,然而独立不依,刚正不阿,以乐观豁达的态度直面人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这里结合苏轼的作品分析他面对逆境时超然自适、旷放豁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9.
王芳 《现代教育》2011,(Z2):115-116
在古代文坛上有一位大师级的文学家,其人格堪称典范,他就是苏东坡。在他苦难多舛的人生历程中,他不懈地完善着自我人格,在我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地标扬着他旷世无双、豪纵奔放的创作风格。曾经,在黄州,他与友人夜游赤壁,在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余,领悟到大自然的无限,"是造物者之无尽藏",并进一步了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  相似文献   

10.
东坡词中,有一个或显或隐、贯穿始终的基调,我们不妨称之为"人生咏叹调"。东坡词所体现的人生思考主要有以下三对人生矛盾:  相似文献   

11.
北宋元符三年(1100)五月苏轼自贬所儋耳逢赦北归,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五月辗转行至真州,瘴毒大作,重病数十日后于当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并于次年六月葬于汝州郏城县钓台乡上瑞里嵩阳峨眉山(即今河南郏县三苏坟)。  相似文献   

12.
8 月14 日,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通报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载有118 名官兵的核动力潜艇“库尔斯克”号,在参加军事演习期间于8 月13 日沉没于巴伦支海海底。据俄罗斯国防部透露,按照演习计划,“库尔斯克”号在13 日凌晨应该演练发射巡航导弹和鱼雷,但核潜艇没有音讯。北方舰队司令波波夫责令其立即告知所在地点和情况,在条令规定的4 小时过去之后,依然没有回音。俄罗斯海军迅即派出12 艘战舰,开始搜索和营救工作。8 月14 日,救援部队终于在水下102 米深处找到了右舷倾侧60 度的“库尔斯克号”。发现沉入海底的“库尔斯克”…  相似文献   

13.
吴虹萍 《中学文科》2009,(1):141-141
人生的逆境大约分为四种:一是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是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是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是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于逆境中的心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苏轼空负奇才,遭遇坎坷,却能泰然处之,直面人生,在经过历练后人生日趋完美,因而被历史铭记。  相似文献   

14.
苏轼资质聪慧,才华横溢,创作往往信笔挥洒,谈笑得之。他对词的题材、风格、技巧都进行了大胆的开拓与创新,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他的词往往是兴到神会、灵感迸发的产物。关于灵感,苏轼虽然没有作系统论述,但是他对灵感的基础、灵感的诱发、灵感的培养等问题,还是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今天,我们结合他的词篇,研究他在创作过程中的灵感现象,这对理解他的妙言佳句、超旷意境和美学思想是有帮助的。一 关于灵感,众说纷法,一般认为文艺科学活动中因思想集中,情绪高涨,忽受某种事物的触发而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的主要特征是突发性、非自觉性、创造性。中国古典美学中,没有直接提出灵感这个词,但对灵感现象(古人称应感、灵气、兴会、感兴)却早有研究。最早对灵感现象及其重要作用作出生动描述的是晋代陆机。他说:“应感之会,通寨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  相似文献   

15.
正苏轼写文章讲究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但是,这种随意为文,也会导致粗疏之弊。历代对他的批评,都集中在这一方面。——江弱水苏轼论文,讲究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他曾说过一段有名的话: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朱子好几次说过,东坡文字只是大势好,却不免疏漏,  相似文献   

16.
从《东坡易传》中最主要的几个概念———“性”、“命”、“道”以及它们彼此之间关系,可以得出苏轼终其一生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内涵———具有终极视域的、与“道”相合的境界。这一境界是苏轼所创造的文化世界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7.
当我与学生一起欣赏苏轼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苏轼为何要叩问青天?我虽然自以为是地回答了孩子的疑问,但总觉得自己给的答案很牵强。  相似文献   

18.
浅谈苏轼的创新人生——以东坡美食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轼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坛大家,而且还是一位独具高见的美食家。他在美食上的许多创见,都是在他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时形成的;他发明的东坡美食,鲜明地体现了他的创新实践精神。这种创新,不仅仅是对烹饪技术、理论方面的创新,也是其精神层面的一种革新。  相似文献   

19.
苏轼两次路经雷州,又寓居儋州三年有余,直接引发了雷州文明书院和儋州载酒堂的兴建。二者皆因苏轼而兴,因苏轼而名,亦皆被世人习称为东坡书院。随着东坡书院的诞生与发展,雷州、儋州两地文教渐开,原先被视为畏途的"蛮夷之地",终有"海滨邹鲁"之称。  相似文献   

20.
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诗人不只经营起禾稼果木,还在这里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