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的发展中大国,在这个广袤的国土上,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千差万别。在这样的前提下,各区域间,各区域内部不具备全面增长的资金和其他资源如人才、技术、原材料等。正如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rschman)所说:“区域间增长的不平衡性,是增长本身不可避免的伴随情况和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证明,区城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足正常的、必要的,有助于形成一定竞  相似文献   

2.
论资源问题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任豪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是因为这类地区的物资、经济、技术、信息、交通、能源、生产力水平……相对滞后,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水平很低。一般在论及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时,往往将自然资源丰富作为重要的优势,认为贫...  相似文献   

3.
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所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不平衡更多地表现在东中西部特别是东西部之间。从人均GDP来看,1978年到1995年,我国东部地区人均GDP由464元增加到6812元,增长了13.7倍;而西部地区人均GDP由253元增加到2973元,增长了10.8倍。其绝对差距扩大了18.2倍,相对差距扩大了11个百分点,差距拉大的趋势十分明显。 现在,需要我们对我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轨迹和发展走势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 从现实和政策的角度看,我国地区差距的基本走…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但由于概念属性存在差异,因此如何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这一影响进行衡量尚无定论。本文通过考察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轨迹以及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过程,对二者分别进行阶段划分,划分结果表明二者均呈现阶段性变化,且在阶段划分上存在明显的一致性。由此可以认为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量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已非传统区域经济理论所能解释。众多经济学者和经济政策专家,试图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现代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解释,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视角,如企业群理论、三螺旋理论、区域创新网络理论等。 这些理论的共性是,强调市场力量、网络化、互动联系和知识资产的作用,并认为区域创新系统就是区域创新活动的理性概括,区域内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区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决定了区域网络的价值和区域经济运行的质量。从“运费”到“知识” 90年代的贸易新路线是激光光束和卫星微波。货物不再是丝绸和香料,而是技…  相似文献   

6.
区域科技概念及其构成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在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区域经济差距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科技进步,发展区域科技,将是我国缩小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差距最重要的途径.因为:  相似文献   

7.
略论区域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7个五年计划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东部地区包含:京、津、沪、辽、冀、鲁、苏、浙、闽、粤、桂、琼12个省市区;中部地区含:黑、吉、内蒙、晋、豫、鄂、湘、皖、赣9个省区;西部地区有:渝、云、贵、川、藏、陕、甘、宁、青、新10个省市区.东、中、西部土地面积分别占全国的13.5%、29.6%和57.0%;人口分别占全国的41.2%、35.7%和21.1%.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主要表现形式,并将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稳定、合理、完善的区域经济政策显得愈加重要。中长期内,要以经典区域理论指导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制定,并以丰富的管理实践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9.
袁天凤  张静 《内江科技》1999,20(1):16-17
该文在分析内江区位优势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内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9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走势如何,将对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国家区域科技政策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几年来,国家关于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发生了重要变化,由过去着重推动东南沿海的发展,转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区域利益、开发西部、弥补区域差距.适应国家总体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国家科技政策也正在发生着许多重要变化,如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从以计划和项目管理为主向以制定政策和营造环境为主转变,从追求单项技术成果向追求技术集成和产业的竞争力方向转变,从重点支持院所、科研机构向调动全社会的资源转变等.国家区域科技政策也进一步加强了西部大开发科技行动、地方科技工作和区域科技发展之间的协调.但是,总体上看,我国还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较为系统的区域科技发展政策和区域协调政策.本文通过分析国家科技政策的变化历史、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我国区域关系发展现状等,对研究和制定国家区域科技政策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13.
区域发展政策与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收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方法,计算分析了1952-2000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从1952-2000年以实际人均GDP为指标,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变化呈发散趋势。然而,根据不同时段国家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不同把整个时期划分为若干不同时段,则发现1952-1966、1979-1990、1979-2000年等时段,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b 型绝对和条件收敛趋势。进一步的研究还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b 型收敛趋势与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进行了定量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各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差异,揭示了各地区不仅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且环境污染治理也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特征。因此,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追赶战略.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关于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简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向前 《科技与管理》2003,5(3):13-15,19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正确定义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及其关系,国外学者对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在对此研究方向时,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运用新的科学理论及技术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19.
彭建娟  李建华  项国明 《软科学》2008,22(5):106-110
运用方差分析验证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地带划分的适用性。应用锡尔指标法衡量目前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从而为探讨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量化支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