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高新  刚成 《科教文汇》2008,(1):168-169
归化和异化向来被认为是不同的翻译方法,因此,从翻译方法的选择上,异化和归化常在"对立"的基础上被学者重视和研究.实际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翻译活动是一项主体介入的活动,并且不同的翻译文本在题材和类型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异化和归化翻译方法的采用应根据具体情形具体对待.翻译主体和翻译客体的特殊性决定翻译方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归化和异化向来被认为是不同的翻译方法,因此,从翻译方法的选择上,异化和归化常在"对立"的基础上被学者重视和研究.实际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翻译活动是一项主体介入的活动,并且不同的翻译文本在题材和类型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异化和归化翻译方法的采用应具体情形具体对待.翻译主体和翻译客体的特殊性决定翻译方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高新 《科教文汇》2007,(12X):225-225,237
归化和异化向来被认为是不同的翻译方法,因此,从翻译方法的选择上,异化和归化常在"对立"的基础上被学者重视和研究。实际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翻译活动是一项主体介入的活动,并且不同的翻译文本在题材和类型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异化和归化翻译方法的采用应具体情形具体对待。翻译主体和翻译客体的特殊性决定翻译方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各种定义反映了人们对翻译本质的不同认识,也反映了人们对翻译及其译者地位的审视。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出发,从影响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的诸因素入手,对古今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翻译定义作了基本的梳理,旨在探讨翻译定义的嬗变所折射出的翻译与译者之地位及其使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魏清巍 《科教文汇》2009,(13):232-233
翻译史上,关于译者身份的表述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翻译理论的发展而变化。翻译是一项特殊的人类活动,译者的翻译实践总是在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方面之间进行:一方面,是作者与出发语文化;另一方面,是读者与目的语文化。对译者身份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类对翻译问题的不同认识。本文主要论证翻译史上译者的传统身份和翻译主体身份。  相似文献   

6.
文化领域中文学作品翻译是一种有效的跨界交流方式,文化作品翻译能够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造诣和不同文化特点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使其跨越不同文化领域,进而实现多元文化交流。这正是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但在现实中不同国家文化差异较大,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常会出现不对等现象。本文就针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不对等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力求能够为英美两国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陈琳 《中国科技信息》2009,(19):216-217
书名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书名的翻译自然具有开门点睛的作用。书名的翻译实践表明。其翻译与别的翻译不同。以往的关于书名的翻译文章大多基于奈达的等效论,与以往不同,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目的论的角度对书名的翻译进行了分析探讨。目的论重视翻译的目的性。在书名翻译中,书名的确立是一种很强的目的性行为,它包含了对于文化和语境等各种因素的分析考虑。这些都决定了译者对于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本文通过对个案的分析研究探讨了书名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总而言之,书名翻译是以目的性为导向的。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交流活动,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渗透,都离不开翻译活动。而文化差异及表达习惯的不同,却给翻译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首先遭遇这一困难的则是词语翻译工作。因此,从文化角度来研究词语翻译的技巧将有助于翻译实践,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李燕 《科教文汇》2009,(24):255-255
中西方都有悠久的翻译历史,但中西方各个时期出现的翻译文本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本文从几个不同的视角对中西翻译高潮中出现的文本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不同的翻译传统之间能彼此获益,推动译学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侯晓菊  乔颖 《科学大众》2016,(4):128-129
Toury是描述性翻译研究的代表人物,他的翻译准则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本文尝试以Toury的翻译准则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木兰辞》两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了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翻译准则,并解释两个英译本中存在的不同翻译现象。本文通过对两译本的翻译准则研究,试图说明初步准则、首要准则及操作准则在译者具体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陆颖 《科教文汇》2011,(14):55-56
女书,又称女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它帮助我们了解当地妇女的生活及内心世界,反映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她们自强不息、追求平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词源的角度考证了“China”的词源研究现状并从历史、地理等的角度考证了“中国”一词的来源。同时,本文以英汉对比语言学的视角对两者作深入比较研究。“China”和“中国”在语言所指及能指上是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相似文献   

13.
自英国最早提出“公众理解科学”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时间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内容。公众在与科学的关系中,身份也不断变换,但总的发展趋势是无论何种身份———目击者、消费者还是公民,公众都将参与到具体的科学决策过程以及对将来科技发展道路的规划活动中,发挥参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韦佳 《大众科技》2016,(10):124-125
文章先从音乐的角度对《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进行剖析,然后通过《孙子兵法》进一步分析《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  相似文献   

15.
周钰 《科教文汇》2011,(15):13-13,19
笔者是一名年轻班主任,刚担任班主任时由于缺乏经验,工作方法不当导致班级工作病入膏肓,自己在学生心中完全是"局外人"。在试着用"自己人效应"作为良药后,病症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然而,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活"的语文课堂实际不"活"。要建构"活"的语文课堂,必须注重其情感性、形象性、审美性、创造性;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必须内化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理念,使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创造语文课堂"活"的路径,从而使其具有"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18.
档案利用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立身之本,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料"、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才能实现档案价值,档案工作才能发挥其存在意义。文章阐述了档案"思想库"概念,分析了当前档案馆从"档案库"变成"思想库"的现实条件以及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Embodiment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mbodiment(缘身性)的基本内涵是处境中的身体塑成心灵。缘身性具有哲学和科学上的理论渊源。Embodiment可以翻译为缘身性。缘身性表明身体既是认知的载体和实现者,同时更是认知的产生者和塑造者。在身体塑成心灵作用的理解方面,也存在局限的(知觉意识的)和彻底的(全部意识的)维度。缘身性概念需要加以澄清,并且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界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入手,通过对笛卡尔与胡塞尔有关“自我”与“思维”关系的不同看法作一比较,来看胡塞尔对这一关系的重新界定在哲学认知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