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思想保障,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以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由科学理论指导、历史经验反思、实践发展检验和国际道路比较等构成支持系统,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要求继续解放思想、排除各种干扰、倡行实干兴邦和遵循建设规律等。  相似文献   

2.
正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坚如磐石的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特质和理论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从"四个自信"汲取前行力量,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创造更加非凡的"中国奇迹"、书写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根本原因写入党章,这就意味着把文化提升到同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1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是全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激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起点不一,差别较大。因此,充分认识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做好教学设计,提高教学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陈婷  王馨 《科教文汇》2020,(13):19-21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能赐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动力。本文通过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多维内涵,梳理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探寻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提升文化自信做出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以下简称"四个自信")是西藏高校大学生有效应对不良社会思潮负面影响的必然选择,是西藏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是西藏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对西藏农牧学院301名在校大学生调查,得出如下结论:西藏农牧学院在校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同度较高,但部分大学生对"四个自信"也存在认知偏差和信心不足等问题。文章从加强西藏高校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提升西藏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构建西藏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一体化体系着手,就如何增强西藏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强"四个自信"教育,是深入开展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又红又专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四个自信"重要内容为中心和线索,制定"概论"课相对应的教学目标、设计鲜活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助于大学生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树立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经济方针,工业化道路,经济体制与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正确思想成果。而其经济建设思想,则明显具有:战略性、跃进性、群众性、政治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之特色。至于其经济建设失误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原因还是当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相似文献   

9.
张杨  王潇 《科技创业月刊》2022,(12):104-107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也是课程思政的基本准则。加强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就是通过讲述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彰显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自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培养社会主义经济人才。在坚持育人本质、注重价值引领和围绕理想信念的原则下,通过利用多样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落实和加强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自信作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强,首要表现为其所具有的先进的文化精神强大的文化自信。而革命先烈用生命创造的红色文化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实物内容和笃实的精神内涵,对引导公民理想信念、道德素质、价值观念朝正确方向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词源的角度考证了“China”的词源研究现状并从历史、地理等的角度考证了“中国”一词的来源。同时,本文以英汉对比语言学的视角对两者作深入比较研究。“China”和“中国”在语言所指及能指上是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相似文献   

12.
陆颖 《科教文汇》2011,(14):55-56
女书,又称女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它帮助我们了解当地妇女的生活及内心世界,反映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她们自强不息、追求平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自英国最早提出“公众理解科学”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时间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内容。公众在与科学的关系中,身份也不断变换,但总的发展趋势是无论何种身份———目击者、消费者还是公民,公众都将参与到具体的科学决策过程以及对将来科技发展道路的规划活动中,发挥参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韦佳 《大众科技》2016,(10):124-125
文章先从音乐的角度对《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进行剖析,然后通过《孙子兵法》进一步分析《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  相似文献   

15.
周钰 《科教文汇》2011,(15):13-13,19
笔者是一名年轻班主任,刚担任班主任时由于缺乏经验,工作方法不当导致班级工作病入膏肓,自己在学生心中完全是"局外人"。在试着用"自己人效应"作为良药后,病症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然而,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活"的语文课堂实际不"活"。要建构"活"的语文课堂,必须注重其情感性、形象性、审美性、创造性;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必须内化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理念,使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创造语文课堂"活"的路径,从而使其具有"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18.
档案利用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立身之本,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料"、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才能实现档案价值,档案工作才能发挥其存在意义。文章阐述了档案"思想库"概念,分析了当前档案馆从"档案库"变成"思想库"的现实条件以及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Embodiment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mbodiment(缘身性)的基本内涵是处境中的身体塑成心灵。缘身性具有哲学和科学上的理论渊源。Embodiment可以翻译为缘身性。缘身性表明身体既是认知的载体和实现者,同时更是认知的产生者和塑造者。在身体塑成心灵作用的理解方面,也存在局限的(知觉意识的)和彻底的(全部意识的)维度。缘身性概念需要加以澄清,并且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界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入手,通过对笛卡尔与胡塞尔有关“自我”与“思维”关系的不同看法作一比较,来看胡塞尔对这一关系的重新界定在哲学认知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