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能力对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为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出台了最新的《0~5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该标准全面厘清了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培养的框架指标,围绕语言交流、早期阅读和早期书写3大关键能力,制定了15项指标维度和179项具体发展指标;并依据每项关键能力及其包...  相似文献   

2.
3-6岁的儿童,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他们不能够离开实物来理解事物。游戏中自言自语正是他们社会语言的基础。该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结合电视节目中的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情况概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引起家长对学前儿童创设丰富语言情境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许海燕 《科教文汇》2009,(30):154-154
本文从听障儿童康复的角度出发,结合实践经验针对听障儿童语言回答式阶段的康复策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儿童哲学的创始人李普曼指出,儿童哲学是专门对儿童进行的哲学教育与思维培养的课程,其宗旨是“让儿童通过语言、做事等具体方式体验哲学,从而提高儿童的推理及思考能力”。3~6岁的学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对于抽象的逻辑思维并不能轻易理解与掌握。绘本符合儿童发展的身心规律以及认知特点,能够将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让儿童更好地掌握与理解抽象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亲社会行为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及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儿童行为量表-亲社会行为项目和儿童气质评定量表,通过对269名3~5岁朝鲜族幼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3~5岁朝鲜族幼儿各年龄阶段亲社会行为表现无差别,女孩比男孩更容易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气质维度上的注意分散度与反应阈会影响到其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语言康复教学,主要利用图片、实物、录音机、磁带、电视机、碟片以及听觉言语语言康复师的口耳相授进行.虽然这些方式对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语言康复有促进作用,但是它们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不强,听障儿童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增强了听觉言语语言康复教学的直观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听障儿童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能有效提高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语言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封小娟 《科教文汇》2008,(32):202-202
瑞吉欧学前美术教育理念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解读瑞吉欧的先进理念,将对我国的学前美术教育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有意的启发。瑞吉欧认为,美术是儿童的一种语言;教师要走进儿童的美术世界;美术教学是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我们要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去审视自己的学前美术教育,以更为现实和客观的态度去解决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期望通过研究听障儿童唇运动障碍的特征,探索听障儿童唇运动功能的评估标准,给听障儿童唇运动障碍评估提供一套科学的依据,并根据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听障儿童对汉语塞音塞擦音难掌握情况,为研究和识别其发音,从嗓音起始时间(VOT)和舌运动轨迹入手,提出一种利用语音实验客观研究和识别听障儿童发音的方法。方法:利用电磁发音记录仪(EMA)提取出听障儿童和正常人塞音塞擦音的运动轨迹,通过Praat和Matlab软件提取出VOT、共振峰频率F1、F2以及梅尔倒谱系数(MFCC)参数,对比听障儿童和正常人的VOT和舌运动轨迹,并将提取出的VOT、F1、F2、MFCC和运动轨迹特征值作为识别听障儿童和正常人的组合特征,通过SVM建模识别。结果:VOT结合舌运动轨迹分析更能全面反映听障儿童发音特点,且组合特征对识别正常人与听障儿童有效,SVM的最高识别率达到92.86%。结论:该实验方法可为计算机辅助治疗听障儿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认识活动的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方面。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情感、社会性的发展。认识、了解学前儿童这方面的发展,对于我们正确、全面理解、把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特别是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更好地与学前儿童交往,优化儿童生活精神环境,以促进儿童心理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