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可是目前,我们的学生家长一般都只是通过参加家长会和打电话的方式与班主任沟通,每次开家长会也只是看一下孩子的分数和排名。有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工作,就连家长会都不能来参加,更不用说督促孩子的日常学习了。他们不了解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不知道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不清楚孩子在学校是否有异常,不能对自己孩子的成长状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教师对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书育人,更要有爱心。爱心就是不抛弃,不放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守候他们的成长。爱心就是让特别的孩子得到特别的关照。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进步,我们不仅在物质上越来越有高的要求,而且在教育方面也非常的重视。尤其是针对中小学教育,因为这一阶段的少年儿童正是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所以无论从国家还是家庭,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物质条件,孩子在兴趣爱好也有着丰富多彩的选择。这样即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也可以让孩子长大之后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来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贴上只属于自己的标签。不少的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选择音乐,首先音乐入门比较快,要求不是特别的严厉,不像舞蹈需要强硬的基本功,而且学习音乐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本身气质,在外形上胜于常人。所以让孩子学习音乐是不少家长的第一选择。但随着现在的孩子学的科目种类越来越多,不仅要学习平时普通的课程,更要学习额外的课外补习班,和特长班。这种现状让孩子没有时间想其它,让孩子忙不过来,无形中给孩子的身体与心里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让孩子在上特长班的时候有点缓不过来。本来上艺术班的目的是提高孩子自己的兴趣让其学习到其中的乐趣,都说乐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一门课程没有了兴趣,更甚者对其产生厌恶感,所以就更不可能学习好了。所以孩子们在课堂上越来越不专心,学习效力越来越差。所以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要换一种轻松的学习状态,让孩子轻松的学习让其真正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并且爱上学习。在有浓厚的兴趣中快乐的学习,这才是我们让孩子学习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5.
罗传云 《知识窗》2013,(3):12-14
当家长在一起交流时,基本都是在说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让人不省心,都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习惯好、聪明上进。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呢?有人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有人认为能力强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有人认为能考上大学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这样的评价标准,我以为有待商榷,评价孩子要客观全面,要善于发掘和激励孩子的优秀表现。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父母对子女是有限责任,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来,反而孩子还必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摆餐桌、洗自己的衣服、剪草坪等。在上大学前旅游的费用,也可能家长给出,但不是家长必须提供。孩子可以靠自己打工搛取(在学校、在社会),也可以在家里干活,父母给记工钱。等到18岁成人后,读大学,有父母给出学费的,但父母和孩子都明白这不是父母必须应该给的。实际上很多父母不给出,孩子一靠奖学金;二靠打工来获得学费。美国的大学生读书期间不打工的人很少、很多人要打两份工。父母对孩子的无限责任是教育,一是让孩子懂得自身的价值。二是让孩子懂得必须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教给孩子足够的性知识,让孩子在他们身体变化时感到轻松自在。四是帮助孩子接受一整套他们赖以立身处世的牢固的社会准则———尊重和守纪。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是源于美国是一个高度民主的国家,从人们生活的状态即可判断这种制度对美国整个民族的影响。另外就是和人们本身的一种对生活正确的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陈凤爱 《知识窗》2013,(3):66-6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对教师的情是教师与学生心理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就能形成反馈.使爱在师生之间流淌.即“动情效应”.它能使师生的人格得到升华.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潜能。  相似文献   

8.
罗传云 《知识窗》2013,(1):12-14
当家长在一起交流时,基本都是在说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让人不省心,都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习惯好、聪明上进。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呢?有人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有人认为能力强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有人认为能考上大学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这样的评价标准,我以为有待商榷,评价孩子要客观全面,要善于发掘和激励孩子的优秀表现。  相似文献   

9.
冯艺 《科协论坛》2007,(7):214-215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促使人们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来适应社会的竞争和需要。很多父母也认识到了这种发展趋势,并付出一切代价来培养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在学业上优秀,这样就能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取得成功。然而,由于求胜心切,很多父母就背离了教育孩子应该遵循的规律,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而陷入了教育的误区。要想让孩子更加优秀、更加乐于学习,就应该克服不当的教育方法,树立科学的育子观。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引起大家的重视,文章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如下结论:在现实的人际交往当中不能获得让自己满意的信任,友情、尊重和爱的学生容易网络成瘾;父母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比较专制,只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塑造”孩子,不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思想,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学生容易网络成瘾;面临毕业的高年级学生比大一的学生容易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