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Ti O2粉末,对Ti O2粉末进行了XRD、DRS表征,探讨了二氧化钛的煅烧温度和稀土掺杂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煅烧温度升高,Ti O2逐渐由无定型向锐钛矿转化,当温度高到700℃开始出现金红石型,制备锐钛矿Ti O2的最佳煅烧温度为500℃.稀土离子掺杂扩展了Ti O2的光响应范围,同时提高了晶体的热稳定性,从而抑制Ti O2晶粒生长,有利于提高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非金属掺杂是在不降低紫外光活性的同时实现二氧化钛可见光响应的较好方法。对TiO2掺杂氮、硫、氟、碳的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在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铜和氮共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的基础上,利用XRD和UV-Vis光谱等技术对其结构、掺杂效果、光催化活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入了铜和氮的纳米TiO2结构为锐钛矿晶型,其吸收阈值达到590nm,可见光吸收率比未掺杂的纳米TiO2有了很大提高,最终导致其光催化降解二甲酚橙的活性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
铝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l3+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以亚基蓝为污染物,在160W的高压汞灯下,考察了Al3+掺杂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3+掺杂能够提高了TiO2光催化活性;Al3+-TiO2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硝酸铝为掺杂前驱体,r(Al:Ti)为0.01,焙烧温度500℃时光催化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碳铈共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钛(C—Ce-TiO2)光催化剂,经X一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表征,在9W日光灯照射下,催化降解高效氟氯氰菊酯.结果表明:C—Ce—TiO2在可见光区吸光度提高,其禁带宽度比未掺杂的二氧化钛小,XRD显示制备得到的C—Ce—TiO2主要为锐钛矿晶型,光催化降解试验发现C—Ce—TiO2对高效氟氯氰菊酯的降解能力高于纳米二氧化钛,降解率可达92%左右.  相似文献   

6.
分别研究在去离子水(H_2O)中添加醋酸(HAc)和乙二醇(EG)对I-离子掺杂BiOBr(I-BiOBr)光催化剂可见光(λ400 nm)催化活性的影响.SEM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反应介质中合成的I-BiOBr与其相对应的BiOBr具有相似的形貌.XPS分析结果表明,醋酸和乙二醇影响I-BiOBr中I-离子的掺杂量.相比BiOBr(HAc)和BiOBr(EG)而言,在I-BiOBr(H_2O)样品中具有最佳的I-离子掺杂量,因而表现出对甲基橙最佳的光催化活性.本文为离子掺杂BiOX(X=Cl,Br,I)的活性调控提供一种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氯化锶、钛酸丁酯为原料,以CTAB为模板,固相合成锶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I—IR)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以xPA—VII型光化学反应仪对茜素红进行可见光降解.结果表明,锶离子已进入TiO2的晶格中,锶掺杂二氧化钛(Sr/TiO:)样品的晶粒尺寸在7—20nm之间,Sr-O-Ti键的弯曲伸缩振动峰为l089cm-1,并改变TiO2表面极性.Sr/TiO,样品对茜素红水溶液具有很强的可见光降解能力,在温度200C、pH为7的条件下,20mg/L的茜素红水溶液60rain内的降解率达98.2%,远高于纯TiO,的降解率(28.7%).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铝片为载体的掺杂La的TiO2薄膜.以甲基橙模拟有机污染物,研究了焙烧温度、不同光源、光照时间等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0℃的焙烧温度光催化性能最好.在纳米TiO2中掺杂La进行修饰,当掺杂量为0.7%时其光催化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紫外灯照射2 h后,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为97.63%,优于可见光.  相似文献   

9.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o不同掺杂量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进行了UV-Vis分析,并在紫外光源下对降解甲基橙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测定.最后建立L-H模型和GM(1,1)模型,考查了Mo/TiO2对甲基橙的降解动力学,并对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纳米TiO2当煅烧温度为500℃时,Mo的最佳掺杂量为0.05 mol%.L-H模型对有些Mo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存在偏差,且Andrews型稳健回归优于最小二乘算法的模拟结果.而GM(1,1)模型对Mo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能进行很好的实验模拟.  相似文献   

10.
以尿素作氮源,氟化铵为氟源,采用溶剂热法制作了N和F共掺杂的纳米TiO2催化剂,考察了环境温度、湿度、氟钛比和焙烧温度对降解污染物二号橙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对可见光下催化剂F-N-TiO2降解二号橙有较大影响,最佳环境条件为:温度35℃、湿度45%;当氟钛比为0.1,焙烧温度为400℃时活性较佳。多元非金属元素共掺杂的N-F-TiO2催化剂有更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气氛和素坯密度对燃烧合成Ti_3AlC_2粉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结果表明 ,Ti:Al:C =2 :2 :1(摩尔比 )体系燃烧合成Ti3AlC2 的环境气氛若为真空 ,燃烧产物主要为TiC ,若为氩气 ,燃烧产物主晶相为Ti3AlC2 ;增加反应物原料的素坯密度 ,可较大程度地提高燃烧产物中Ti3AlC2 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微合金钢中几种常见析出相的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研究了Nb(C,N)、Ti(C,N)、MnS及A1N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回溶情况。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温度范围800℃~1190℃内,这些析出相都存在析出和回溶的过程。Ti(C,N)、MnS等优先析出,并成为后析出物聚集结晶的核心;钢中Ti(C,N)的存在对Nb的回溶具有拖曳作用。  相似文献   

13.
Ti、Al和C粉的燃烧合成实验结果表明,在Ti:Al:C=2:2:1体系中,添加TiC≤10wt.%时,燃烧产物中Ti3AlC2的含量与未添加TiC的相比,有大幅度增加;添加TiC≥20wt.%时,燃烧产物中Ti3AlC2的含量略有减少,而TiC的含量增多.从燃烧温度的角度探讨了TiC对燃烧合成产物相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锥形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高填充量的碳酸钙/聚乙烯复合材料(碳酸钙质量分数为50%~75%),并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在氙灯下的老化行为。SEM形貌分析表明,在氙灯加速老化过程中,复合材料的多孔结构有助于裂纹的产生及聚乙烯链段间次价键力的削弱。GPC测试表明,老化后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损失率达到80%以上,XPS研究证实老化后含氧基团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在钛基合金Ti-6AI-4V上分别注入3×10~(17)、6×10~(17)、9×10~(17)和2×10~(18)N~+/cm~2四种剂量的氮离了后,进行显微硬度的测定及通过划痕试验测定其耐磨性,结果表明:经离子注入后的钛合金,其显微硬度及耐磨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其提高的程度与注入剂量的大小有关,其中,以6×10~(17)和9×10~(17)N~+/cm~2为佳,表明在离子注入技术用于材料改性时,注入剂量与材料表面性能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方法,以Ti、Si、C粉为原料合成了层状Ti3SiC2陶瓷材料,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燃烧合成产物的相组成,并结合反应物体系的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探讨了自蔓延高温合成Ti3SiC2的相形成过程,进而建立Ti-C-Si体系在自蔓延燃烧合成反应过程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Ti(C,N)基超细金属陶瓷制备及表征综合实验。以Ti(C,N)-Mo2C-WC-Ni/Co系为研究对象,改变化学成分、湿磨工艺、生坯密度、烧结工艺,并研究上述因素对超细金属陶瓷微观组织和孔隙度、密度、硬度和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WC和Mo2C的添加都会导致环形相的形成,微观形貌随添加量变化;球料比、研磨时间和球磨机转速对研磨效率的影响是一致的,但这些参数的过度增大会引起杂质的产生和设备的磨损;高的生坯密度有利于减小烧结后的孔隙度;烧结温度和时间对金属陶瓷的致密化和晶粒长大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Sr(OOCCH3)2·H2O,Ti(OC4H9)4·Nb(C2H5O)5为原料,用溶胶-凝胶工艺成功地进行了SrNb0.05Ti0.95O3(SNTO)膜的制备,溶胶薄膜经过575℃-725℃/60min退火形成立方钙钛矿结构。用XRD、SEM等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证明了该薄膜是纳米晶体结构,制定了SNTO薄膜的最佳退火工艺。SNTO薄膜的介电特性分析:掺杂Nb^5+能使SrTiO3转化为n-半导体。  相似文献   

19.
选用WC、(W,Ti)C、TaC和Co粉配制WC-16TiC-4TaC-9Co合金混合料,经球磨后压制压坯,在1 410℃、1 430℃和1 450℃温度下真空烧结.测试烧结试样的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合金晶粒尺寸明显长大.1 450℃真空烧结的试样综合性能较好,WC平均尺寸为0.7μm,(W,Ti,Ta)C平均尺寸为3μm.  相似文献   

20.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合成了介孔TiO2-Al2O3二元复合氧化物纤维,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孔隙分析仪、X光电子能谱(XPS)对该二元复合氧化物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介孔TiO2-Al2O3二元复合氧化物呈纤维状,较好地保留了胶原纤维的结构。当Ti/Al摩尔比为4.88:1时,TiO2-Al2O3二元复合氧化物纤维的平均孔径为7.4 nm,比表面积可达131.0 cm2/g,其中TiO2主要以锐钛矿相存在,Al2O3则以无定形态分散于TiO2晶体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