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龆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相似文献   

2.
"鬼斧神工"不能形容天然景物 "鬼斧神工"语出<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jù,一种像钟的乐器),鐻成,见者惊犹鬼神."成玄英疏:"雕削巧妙,不类人工,见者惊疑,谓鬼神所作也."后用"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制作技艺高超,构思巧妙,非人工所能达到.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十五回:"以鬼斧神工之技,成天造地设之文."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一:"而其工程之大,成立之速,真所谓鬼斧神工不可思议者也."秦牧<艺海拾贝·酷肖>:"这个小故事我想不是无稽的,因为世间的确有许多'功参造化'、'鬼斧神工'的巧匠."  相似文献   

3.
清代的幕友是由秦汉时期的幕府制度发展而来的.宋代正式把"入幕之宾"称为"幕僚"、"幕客".到清代,方有"幕友"之称.据清人王衍梅说:"今自制府.中丞、司、道以下州郡县,受马币,应是聘者,率呼之日'友'.'友'于义何居?日以属则寮,以德则师,以礼则宾.寮近乎卑,师过于尊,宾介乎尊与卑之间,故日'友'之云尔."  相似文献   

4.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说早已耳熟能详,《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列举弟子有77人,且说: "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看来,即使汉代司马迁所能称述的孔子弟子及贤人的数目也是个大概数目.……  相似文献   

5.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作为修武人,曾多次游历县境北部的百家岩,在此曾作长诗<题西白涧>,由此,使西白涧也成为百家岩重要一景."这两段话均摘自"百度百科"的"韩愈"词条.韩愈究竟是哪里人?百度的说法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6.
《陈岩野先生集》十卷,卷前三卷,每半页九行,行二十字,永历四年(一六五○年)刻本也,顺德陈邦彦撰,邦彦与陈子壮、张家玉为吾粤明季三忠之一,《明史》有传.目录:文四卷、诗四卷,《易疏》二卷,后署"不孝男恭尹编次,海丰叶维阳许山、番禺陶璜若子校刻."凡三行,次叶有恭尹撰跋."卷前一:恭尹撰《先府君岩野陈公行状》、薛始亨撰《陈岩野先生传》、屈大均《顺德起义给事陈公传》,注云:'载《四明成仁录》'"卷前二:"《永历二年八月请恤疏》、《永历三年三月请加恩  相似文献   

7.
《新华文摘》2002年第五期封三选登了选自《摄影世界》中顾益民的一张照片《我们种树去》.照片说明云:"因地下煤矿自燃,临安'火焰山'长年青烟缭绕、树焦石红.尽管如此,山脚下的沈老师一家仍坚持植树."  相似文献   

8.
前一段工作,需要解读古籍,涉及个别字句的使用.我们发现《左传·隐公元年》有:"庄公寤生."王力主编版《古代汉语》下注:"寤,通牾.逆,倒着."而郭锡良主编版《古代汉语》下注:"寤,通牾.逆,倒着."在这里"寤"分别有两个通假字,那么"牾"和"牾"到底有没有关系?孰是孰非呢? "午"在《说文》中有:"午,牾也.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此予矢同意.凡午之属皆从午."段玉裁注:《律书》日:"午者,阴阳交,故日午."《广雅·释言》:"午,仵也."徐复在《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中按:仵,即牾字,四月纯阳,五月一阴屰阳,冒地而出,故制字以象形.矢之首与午相似,皆象贯之而出也."牾"在《说文》中属于"午"部,并且这个部首中也只有这一个字.  相似文献   

9.
范军 《编辑学刊》2008,(1):78-80
日本人做书,一向很讲究装帧设计.就像和服有一个别致的腰带,日本的书籍装帧中也往往有一个很考究的腰封.日本编辑学校编《出版编辑技术》给"腰封"的定义是:"缠在书皮或书籍封套下缘的带状印刷品,称为'书带'或'书腰',使用白纸或有色纸张,印上书名、作者、内容简介和部分文案,具有广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编辑浅论     
(一)《说文解字》:"编,次简也."把写着字的竹简按次第排列、穿连起来,叫作编.编好的竹筒,也叫作编.《史记·孔子世家》谓孔子读《易》,韦编三绝.韦编,指用皮带穿起的简册,为书籍之先诃.所以后来即称书籍为编,或编简连称.编次、编撰、编纂、编辑等等以"编"字为词头的复合词,意皆相近.辑,本训车舆,有聚集之义,与"集"通用,编辑,就是编  相似文献   

11.
《重订宋诗正体》四卷,内夹《明诗正体》两叶,都是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大黑口,宽帘纹竹纸印,写刻本.知是同时刊本,两叶明诗为最初装册时误入的.书本古旧,首尾无序跋,又无牌记,也不见选家姓名,因疑前后有脱叶,或为旧时书估夺去,冒充元椠以索取善价亦未可知.此书见嘉靖时人高儒《百川书志》著录,并介绍选家意旨称:"新喻符观以《宋诗略萃》、《文鉴》散载各集,撮其三体(笔者按指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三体)精要,以举世宗唐尚元,语人曰'吾为宋人立赤帜矣'."由知符氏别有《唐诗正体》七卷、《元诗  相似文献   

12.
"瑴"与"(瑴)"一笔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 "瑴"音jué,双玉谓之瑴.<说文解字·玨部>注曰:"瑴,玨或从(嗀)."<左传·庄公十八年>中云:"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瑴、马三匹,非礼也."晋杜预注日:"双玉为瑴."唐陆德明释文:"瑴音角.字又作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青云>云:"二玉相合曰瑴,此玉常合生故也."<国语·鲁语上>:"(僖)公悦,行玉二十瑴,乃免卫侯."三国吴韦昭注:"双玉曰瑴."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笔者从一家纸媒上看到一则题为"读报有礼"的新闻称:"只要您在南京拨打‘温暖热线',回答下面的提问,就有机会获赠价值400元以上的品牌保暖衣一套."据悉,该活动期间,每天都会有5名幸运读者享受到这一不薄之礼.  相似文献   

14.
专栏与特色     
从今年元月起,我报创办了一张四开四版的增刊《周末》.《周末》第一版辟有"我和南京"专栏,每期均在显著位置刊登一篇回忆性散文.从半年多来的实践看,读者对这一专栏的反应是较好的.有的读者说:'我和南京'专栏颇具地方特色,使人读后得到感情上、精神上的满足."也有的读者来信说,开辟这一专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请允许我以一个故乡人的身份,对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祝贺."目前,这一专栏已在读者中留下较深的印象,越来越受到注目和欢迎."我和南京"专栏是随着《周末》创刊应运而生的.它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现代人说:"如果标题是消息的‘导游',那么导语是消息的‘第一道风景',这道风景好不好看,是能否引导读者继续往下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前世所遗珍宝为数众多,历代士大夫阶层皆有赏玩古董之雅好.西晋张华"曾收藏天下奇秘","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宋代欧阳修撰成<考古录>,"辑三代鼎彝,长而明之",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也嗜古成癖.著名的<金石录>就是在对古器物:把玩咀嚼"中写成的.记述南宋杭州土俗民风的<都城纪胜>一书"诸行"中,出现专门买卖"骨董"的商市,"如七谓之'骨董行',浴堂谓之'香水行'是也."  相似文献   

17.
童霞芳 《兰台世界》2005,(15):68-69
老子姓"李",叫李耳,外字聃(外字如同外号,诨名).何以又叫做"老子"呢?有些学者认为,古代早先只有"老"姓,而无"李"姓."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①但<史记>明说老子姓"李",如果司马迁的记载并没有错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李耳长寿,②外字"聃",所以人们称他为"李聃"."老"是寿老之称,不是姓氏之称;出于崇敬,后来又在"李聃"称呼的基础上称其外字,而缀以"子"这一尊美之词,所以便有了"老子"之称.老子,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替老子作了一个四百多字的传,有关老子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叫作"版本"书之称本,始于汉刘向.刘向《别录》云:"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这里所谓持本,即持书本的意思.到南北朝,颜之推著了一部《家训》,其中有一篇《书证篇》,举了许多本子,有:江南本、河北本、俗本、江南旧本、江南古本、江南书本等等,书之称本,便很通俗了.颜氏所举的许多本子,都是写本.自中唐前(近  相似文献   

19.
研究应用文的起源和沿革,首先应弄清楚什么是应用文.我国学者徐望之在<公牍通论>中指出:"用于周应人事者,若书札、公牍、杂记、序跋、箴铭、颂赞、哀祭等类,我名之曰'应用之文'."  相似文献   

20.
一、禽兽可羁而從 《淮南子·氾论》: 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從也. 高诱注: 從,犹牵也. 《文子·上礼》有类似的语句,作: 飞鸟之巢可俯而探也,走兽可系而從也.今按:"從"、"牵"义不相近,不得训"從"为"牵".高注当作: 羁,犹牵也. 《吕氏春秋·诬徒》"羁神于世",又《决胜》"而有以羁诱之也",高诱注并曰:"羁,牵也."是其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