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加强“读背”训练,夯实习作基础 目前,小学生面对教师耐心而细致的指导,仍无话可说的现象比比皆是,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认为首要因素是“读、背”训练力度不够.众所周知,“背”是“读”的提高,而“读”是“写”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就是说明这个道理吗?我的训练方法是: 1.读背好课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无论从思想内容上来说,还是从文字的锤炼、文章的章法上来讲,都堪为学生习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陈小军 《小学生》2010,(11):24-24
1构建谐课堂存在的误区1.1误区一:教学重“灌输”,轻“探究”笔者在上学期的县教研活动中,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7的乘法口诀》。在课的中间部分,学生跟着教师利用在黑板上已写出的7的乘法口诀进行强化训练。先是教师领读口诀,学生跟读;再是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然后用大量的时问让学生背口诀,接着教师抽背口诀。  相似文献   

3.
白淑霞 《学周刊C版》2010,(9):118-119
人们常用“书声朗朗”来形容学校特有的氛围,岂知这“朗朗”之中大有文章。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课堂上要抓住“读”这个根本。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去读、去背,从读中扩大识字量,品味词语的意境,领悟文中的真谛,汲取人文的养料。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把一个字体符号瞬间变成具有一定的情感状态、有声或无声的语言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熟读和背誦是加强基本訓练、提高語文教学貭量的重要方法。可是在我們的語文教学中还沒有被引起普遍的足够的重視。一般教师只重視分析,很少指导学生朗讀。缺少了读的訓练,致使有些学生读起书来結結巴巴感到吃力。熟讀和背誦是我国学习語文的重要的傳統方法。虽然过去的熱读和背誦,大多不求甚解,死背硬記,咬文嚼字,消磨了学生不少“青春”,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5.
“嗜讲”析弊黑龙江省讷河市四中陈有存语文课上,不少教师迷恋于“讲”,醉心于“讲”,甚至“嗜讲”成“痞”,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学一篇课文两三课时,几乎全被教师“讲”去了,学生没有时间认真读课文,没有时间记一点,背一点,然而,“讲”的效果并不佳。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步体会到,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才可能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精讲,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是过去我们把教与学的关系搞颠倒了,课堂上本应以学生学习为主,结果是教师垄断一切。学生只是听,很少想;只是记,很少读,很少思考。久而久之,学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是教师讲出来的,还要学生去读、去悟。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读的机会。一、要把朗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把熟读每篇课文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能正确、流利的读。阅读课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①初读。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只强调教师要钻研教材、解读文本,而没有强调让学生走进教材、读懂文本,特别是数学课本,学生更是很少去读。 “读”数学不是一种形式,应该通过“读”数学逐步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文本,体味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思维的严谨性、语言的简洁美、应用的广泛性……,进而促成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信息社会的人际交流、求职应聘、公关施政……无处不显示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极端重要性,然而,客观现实却令语文教师痛心焦虑:不少学生学了多年语文,口头或书面的表达能力却并未见佳!究其原因,恐怕与目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讲轻读的弊端不无关系。语文课上,通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苦口婆心,特别“重讲”———从字音到词义、从立意到结构、从主题到语言……面面俱到,滔滔不绝,只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似在云里雾里,一派茫然!多年来,“说讲自始自终,学生无动于衷”的现象早已见怪不怪。虽然有识之士多次呼吁要还学生阅读的时间,尽管教师们也明知语文教学最忌“满堂灌”、“填鸭式”,可一旦落实到行动上,许多教师出于善良的愿望,还是放心不下,总是习惯于包办代替,担心不如此,学生便无法较好的把握文章。还有人认为:语文课内容多、课时紧,想赶计划就得多讲,把时间花费在机械的阅读上。个别教师居然脱离课文语言因素,架空地分析,甚至对着教案,照本宣科。有时,学生尚未读熟课文,教师已“潇洒”地讲完了全文。学生在课堂上只好被动地去记些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色之类的东西,根本无暇去细想、回味,更别指望有一些点读、背的时间了(有时教师会穿插一些读的内...  相似文献   

10.
开明版语文实验教材中的《诵读》课本里选用的都是精品。如何让学生对诵读课兴趣不减,甚至越来越有兴趣呢 ?这里面有许多方法都可以大胆尝试,教师可以“变着花样”教《诵读》。   背诵课文。“背诵课文”是教材中的第一个教学要求。要能背,必须要先会读,读好,读熟,最后完成背,即“熟读成诵”。读和背的时候可以采取许多种方法。以读为例,有教师范读、录音范读、学生范读;有自由读、同桌互读、前后四人听读、分大组或小组齐读、男女生齐读、全班齐读;指名个别读、同桌读、几个人一起读、让学生喊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小老师”…  相似文献   

11.
柏春花 《教师》2011,(27):45-45
一、“赏读”的提出 回顾历史,阅读教学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前的“背读”时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讲读”时代,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导读”时代这一转变。近来又出现了“研读”的潮流。“背读”枯燥僵化,是对人性的漠视。“讲读”凸显了教师的精彩讲授,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导读”呢?它表现为学生不是按照自身的需求迫切地读,而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阅读。至于“研读”,学究气太重。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读——译——抄——背”的教学思路,市面上丰富的文言参考资料,都影响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因此,如何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从我们教师自身做起,去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解决学生思想方面的误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以“读”为主,并非排斥教师必要的“讲”。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读”是密切相关的;读是基础,而讲则是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更好地读的重要手段。因此,必要的讲,重点的讲,在关键问题上的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又实在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把握阅读教学中的“讲”。  相似文献   

14.
新教材加大了文言文的背诵力度。一味的“死记硬背”不行,学文言文不搞点“死记硬背”也不行。教师应该向学生阐明“背”的意义,“背”是学会的第一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背有利于语感的形成。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教给学生“背”的方法。要读得字字响亮,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被广泛运用。在数学课上很少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不少教师认为数学课指导学生“读”就失去了数学味。  相似文献   

16.
联系我们的语文课上,我们总习惯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从情节结构线索到人物环境主题,给学生讲解的十分具体,分析的十分透彻。我常想,一篇篇美文佳作,与其完全由教师剖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不如更多地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感受那“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美,尤其是读文学作品,美的感受是不能统一的,任何“实”讲都代替不了作品的神韵。  相似文献   

17.
南宋朱熹说过:“幼时读书,背至滚瓜烂熟,不甚了了,成年逐渐感悟,回思意味深长。”这表明一个人学习语文,一定是读了以后理解,而绝不是明了以后去读;读和悟,读应是第一位的。既然读为首位,教师就须认真指导学生学习读文之法,以期提高其读文效率,快速广泛猎取信息,适应信息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包括课内自读与课外自读)。顾名思义,教读课文就是供教师实施示范性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的。因此,教师的教读必须灵活多样,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能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规律性的知识,悟出读书的方法,进而举一反三,去阅读同类文章。自读课文则应是教师在教给学生如何读书之后,由课内手把手地引导学生读书学习到逐渐放手,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在教读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独立阅读理解,吸取知识。所以,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时,应在“如何引导学生自读”这个问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目前 ,在不少的阅读课堂上 ,要么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只是安安静静地听 ;要么是教师连珠炮似地问 ,学生只是反反复复地答———很少有琅琅的诵读声 ,语文教学丢弃了自己的传统特色———“读”书 ,走入了教师讲风、问风太盛和学生“听”书、“答”书的误区。对此 ,我们提出 :让读书声回到课堂。强调把对读书的指导摆在第一位 ,变“以讲为主”、“以问为主”为“以读为主” ,做到“以讲带动读 ,以问促进读 ,以议加强读 ,以练巩固读”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读为主”抓熟读 ,落实语言的…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纲关于阅读方面的规定是: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和一定数量的现代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忽视读书的现象非常严重。首先,教师面对紧迫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给学生读课文的时间越来越少,有的课文读一遍,有的课文让学生课下读,一篇课文读几遍的情况很少;其次,学生不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而不认真去读,该读的课文不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师生双边活动无法展开,教师对课文口若悬河的分析自然也是收效甚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下面四种方法,以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