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微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契合数字化时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教与学相互促进,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补充;同时,引起了教学系统和结构的新变化,带来了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化,并对教学进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微课程"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信息源和影响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逆序创新"的模式,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路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资源配置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教学中仍存在严重的非问题化倾向和非大众化倾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方法存在严重问题。临沂师范学院从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层面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推进课程建设;实践自我教育的教育理念,追求教学的有用与有效,有力推进了思想政治理论创新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模式,以"科学发展"为基本主线,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导向,以学校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为基本对象,体现过程性、动态性、指导性的有机统一,以"督导教学"与"发现人才"相结合为基本内容,以现任领导、在职专家、一线教师为基本队伍,着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并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提出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的决策建议,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具备创业综合素养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与教育模式,已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应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理念,着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融合,协同构建课程—教学—实践体系,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协同增效[1]。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但在现实中,实践教学的组织还存在很多困难,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解放思想,将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变学生"被动式"实践为"主动探索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做到精讲、实讲的问题,构建了以"精"、"实"为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在不断进行,但教学效果普遍不尽人意。在协同创新框架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主要探讨了协同创新框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路径与方法,从教育教学的理念、师资队伍、核心课程、教学资源,教育平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理念,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近年来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我国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也要求相应调整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和内容。首先要在课程设置上有所改进,要在以往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课程结构重组,加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有机结合。并充分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中,我们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立足于教学改革与研究,整体设计教学,以"问题意识"为基点,通过"研究型教学"、"网络教学"、"课程资源整合"、"实践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整合性变革,强化学生思想视野的拓展、问题意识的培养、理论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培育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和育人功能的体现。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以公民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育人目标;教学内容上要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关于"公民教育"的课程内容;在教学任务上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落实公民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具体任务;教学方式上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使命、特征、组织和途径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牛永辉 《文教资料》2011,(16):194-195
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所在。"移动课堂"这种教学新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对推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关键在于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信仰体系。要改进和完善课程内容,解决"真可信"的问题;改进和完善课程形式和手段,解决"真愿意信"的问题;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解决"首先真信"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整体推进战略。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引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也决定了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然性。以研究性教学理念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转型,就是要由功能性教学向价值性教学转型,由单纯灌输结论向互动探讨问题转型,由"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转型,由"教""学"脱节向"知行合一"转型。  相似文献   

14.
构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育教学体系是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新途径。构建这一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要构建起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导学"模式。在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育教学体系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育教学体系中教师"导学"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教师"导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导学"模式的具体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关键在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从哲学角度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方法应当坚持历史与现实、内容与形式、观点与材料、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求真与求信等方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大思政”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为提高教学效能,要坚持守正与创新,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载体,拓展教学内容体系。雷锋精神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价值的重要载体,从价值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将雷锋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达成雷锋精神育人目标,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构建“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书写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既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一,就要在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史学育人功能的同时,贯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的教学指导思想,以突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理论课的实效性。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好历史知识讲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切实做到历史阐述之中蕴涵有政治,这是本文要讨论的。  相似文献   

18.
孟庆梓 《文教资料》2014,(32):155-156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势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重场景。网络既为当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辟了巨大资源空间,提供了一个全新教育场景和众多有效创新手段,又对当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积极主动对接网络新阵地、新资源、新路径,以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的现实议题与必要选项。  相似文献   

19.
《天津教育》2020,(4):9-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学院一切工作的中心,创新改革,苦练内功,筑牢课程教学主阵地,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确保打牢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一、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有一流理念学院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中,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就教育教学中的基本问题不断研讨、思考,逐步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0.
以培养"有教养的人"、"完整的人"为目标的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借鉴美国大学建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经验,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中的核心地位,正确认识和实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沟通和整合人类文明的能力与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