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20多年来拍摄了数百张新闻照片,一些照片分别被《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等新闻单位采用。我在采访实践中体会到,要拍出一张高质量的新闻照片,必须做到“新、快、真”三个字。新,就是照片立意要新。这就要求摄影记者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既要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了解当地贯彻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军内新闻摄影界名声远噪的张军荣给人的印象是粗线条的,嘴不离烟,且特好客:“到南京来,找我!”这话出现的频率之高,令我时常联想起去年春节晚会上小品《有事您说话》原主人公──一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青工。对此比较,张军荣不置可否,只是一脸弥勒佛的笑坐上南京军区司令部摄影干事这把交椅的张军荣,初搞摄影时并没想到日后要凭这家伙闯荡天下。那是10多年前的一天,高中毕业的张军荣借老家滁州报社一哥们的海鸥120相机,爬到离家不远的山上对着山水楼台和如织人流“咔嚓”了一天,觉得“好玩的不得了”,从此,便对摄影…  相似文献   

3.
徐斌 《新闻实践》2006,(3):F0003-F0003
今年2月10日,第4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路透社摄影记者芬巴尔·奥赖利拍摄的《尼日尔紧急供给中心的母亲与孩子》(见附图一),在122个国家和地区作者的8万多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成为本届“摄影奥斯卡”的最大赢家。“荷赛”评委会主席詹姆斯·科尔顿在点评这张照片时说, “这张照片包含了一切: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重大的社会活动场合,只见闪光灯一闪、快门一声咔嚓,第二天照片就见报了。人们误认为这就是摄影记者的全部工作,于是人们觉得:新闻照片是很好拍的,当个摄影记者也是很容易的。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媒体已经进入一个读图时代,人们喜欢看电视活动的画面,看报纸第一眼进入视线的是生动的新闻照片。所以一张报纸没有好的新闻照片就会失去很多读者,就会失去竞争力。”这是鹤岗日报社社长杜广成曾经说过的一番话。虽然只是一家之言,对我们而言却不乏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南日报社摄影记者王根乾拍摄的《喜相逢》,几年过去了,但仍然经常闪入眼底,浮于脑海。这就是一幅好的新闻照片的魅力。这幅作品,曾获河南省1985年新闻照片一等奖,同年获省新闻摄影展览二等奖。新闻照片和其他诸如艺术照片、广告照片一样,可以使用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手法。《喜相逢》属中景照片。中景照片比较难拍。它是以情节取胜的一种表现手法。王根乾同志在谈体会时曾经写道:“过去拍母女相逢,一般都是落泪,这张照片哭中有笑,笑中有甜,人物之间感情协调,画面真切活泼。”他说得对。拍摄中景照片主要是表现人与人的关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新闻改革的步伐,新闻摄影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新闻照片已从量的扩张开始发展到质的提升上。在这个崭新的时期里,摄影记者光有拍摄的热情和拍摄的技巧已经不够了,它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和思路上进行整合,在题材的寻找上和瞬间的把握上下功夫,拍出具有深度的新闻照片。因此,摄影记者要在这个竞争的时代里有所作为,就必须寻找一条提高新闻照片质量的途径,用我们的相机将深刻的社会内容涵盖到照片的图象之中,让人们感到新闻照片具有文字所不具备的可“读”性,使它成为新世纪报纸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说的“137”,是指人民日报海外版一、三、七版上稿子的事。去年10月18日,海外版一版刊登了一张我拍的新闻照片: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新购买的一架波音747—400大型豪华宽体客机到达北京。三版上刊登了我写的一篇人物通讯:《鹰击长空飞万里》,同时也配发了一张我拍的照片。在七版副刊上又刊登了我的一篇特写和照片:《在天安门广场看秧歌》。上面说的是同一天报纸的一、三、七版登我拍摄照片的事实,我称之为“137”。一天中登了三幅照片。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但是有必然性才会有偶然性。  相似文献   

9.
和众多的上海市民一样 ,每每白天忙碌了一整天 ,边吃晚饭边看完电视新闻后 ,拿上一份当天的新民晚报先浏览后细读已成了习惯。但说实话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照片不多。有一天忽然眼前一亮 ,在2000年10月8日新民晚报的头版中下位置看到了一张浩浩荡荡的自行车上班族的新闻照片(见下图)。拍摄的地点是南京东路四川中路口 ,这情景太熟悉了 !除去双休日 ,这是每天早晨在十字路口都可看到的事情。但是 ,就是这么一张普普通通的新闻照片 ,让我的视线好久都不愿离开 ,陷入了沉思。照片拍得很好 ,有新意 ,镜头视角独具匠心 ;虽然是单幅新…  相似文献   

10.
2014年8月7日,《南方周末》时局版发表题为“给领导拍照”一文,其中例举了我拍摄领导同志新闻照片的一些实践体会。近日,我对此作了一些总结与思考,撰写了这篇《拍摄领导同志须把握的十个“度”》,求教于各位同行。  相似文献   

11.
“拍摄时滞”和“连拍速度”是数码照相机的两个重要的摄影性能指标。 拍摄时滞也称拍摄延迟时间,是指拍摄两幅静止画面之间所需要的停滞时间,就是拍摄完一张照片后,要间隔一定时间才能拍摄下一张;连拍速度是指在拍摄静止图像时以最高分辨率连续拍摄的情况下,每秒钟内可拍摄的画面帧(幅)数。  相似文献   

12.
一张好的报纸,应该是文图并茂;而一幅好的新闻照片或艺术照片,则应当是图文俱佳。好的照片配上好的说明文,就如同锦上添花,甚至能起“画龙点睛”之效,使整个画“活”了起来。相反,一张好的照片配上不好的说明文,也会使照片显得平庸。因此,对于照片说明文的写作,有必要加以认真研究。研究照片说明文的写作,首先看到它的共性,即要求准确、鲜明、生动,以及文从字顺等等;但是,  相似文献   

13.
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刚开了一半,在人民日报社内评报栏上,已出现三四次有关摄影记者沈进拍摄的大会新闻照片的赞语,说“好”!“有突破!”这在以往是比较少见的。过去人大开会的照片无非两类,一类是大篇幅刊登的大场面,虽然宏伟辉煌,但面孔都差不多。后来时兴广角、鱼眼镜头,虽有变化,也不过形式上的;一类是拍人物,常见的或是领导人排排坐,或是拉来几位代表,经过导演,让他们围在一起笑容满面地“畅谈大好形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新闻摄影界在论述新闻照片的特性时,特别强调“新闻照片必须表现真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件”,它应该是“完全真实的”。因为“新闻照片不容许作假,每个读者都是极好的裁判员,他们会一眼辨出真伪……”,所以“真实是新闻照片的生命”等等。但是,近几年来,在西方,对于新闻照片真实性方面的责难日益增多了。人们列举了新闻照片多方面失实的情况。有人谴责“新闻摄影在走向堕落”,“这一传播工具面临毁灭”。哈罗德·伊文思在他的《报纸上的照片》一书中,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宣布他写这本书的部分目的就在于正视它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5.
拍出无愧于时代的新闻摄影“大片”李仁臣对于新闻照片的重视,是一张报纸现代意识的体现。要真正实现“图文并重、两翼齐飞”,需要编辑部上下、内外共同努力,需要有识货的编辑,也需要有能干的记者、通讯员,拍出无愧于时代的新闻摄影“大片”、佳作,用好这些“大片”...  相似文献   

16.
儿童有儿童的天地,有些领域是不应涉足的。近日看到上海一家颇有影响的报纸在市场版“摄影比赛”栏内,刊出一幅儿童进茶馆当服务员的新闻照片,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这张题曰《茶香飘四海》的摄影作品中,一名站着还没有大人坐着高的男孩,正往花碗里小心翼翼地为两位“老外”斟茶。你看,他右手端的一把小  相似文献   

17.
赞“随手抓拍”江畅6月14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右上角刊登了一幅照片:题目早《总书记关心新闻记者》,受到社内外的好评,被誉为“近期人民日报最好的一张真正的新闻照片”。这张照片是人民日报摄影部记者盂仁泉拍的。6月13日下午,总书记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在人民大...  相似文献   

18.
好题材为什么拍不出好照片?同一个题材的照片,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问题的关键,在于作者对题材表现技巧的把握和运用。那么,如何运用拍摄技巧,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方法之一:要善于抓住瞬间性的情节。摄影是一种瞬间的定格。也就是说,新闻照片中的情节直接浓缩在瞬间中,是一种瞬间性的情节,而不是连续的过程,所以拍摄者在拍摄过程中,只能选取最能打动人的瞬间性的情节。《青年时报》一位摄影记者今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抓拍的新闻照片《浙江代表喜盈盈》,是抓住瞬间性情节的成功例子。据记者介绍,他在拍摄前首先思考的是,在今年的“两会”上,如何拍出出彩的照片?在代表讨  相似文献   

19.
导演的新闻照片,一般来讲,是在新闻事实发生过后,或新闻事实正在发生而没有精彩的抓拍瞬间,或为了某种需要,作者按照自己的意图而组织拍摄的。这样的新闻照片,给人一种做戏的假象,与新闻事实严重不符。据笔者调查的情况,有如下几点可以证明:首先,拍摄的主要对象有的不是新闻事实的主体者或直接参与者,甚至与新闻事实毫无关联者也参与拍摄(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是在拍摄时,主要当事人因事外出,而正好无直接关系者又在场)。有的虽然有主体者或直接参与者参加,但其中也有未参与者或非直接者参加拍摄。谁来当“演员”,有时是  相似文献   

20.
“快!跟我来!”米歇尔·戈代先生带着新华社摄影记者崔宝林和我冲出法国里昂市政府大楼,直奔他那辆红色高级跑车。一上车,还没等我们坐稳,汽车就启动了。只听“嘎”的一声,汽车已从停车场冲上了大街。汽车在遇红灯停车或转弯时,那“嘎嘎”的急刹车声真叫我们提心吊胆。要是出车祸,老崔刚才拍摄的邓颖超同志和法国总理巴尔会见的重要新闻照片非但不能抢发回总社,就连我们自己都可能永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