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良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有的学生自我认识出现偏差,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有的学生缺乏从直观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对学习失去信心;有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产生了逆反心理。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能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呢?一、发现长处,引发自信,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是各不相同的,也是发展变化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基础没打好,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易产生自卑心理,失去自信心,导致成绩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发现…  相似文献   

2.
学生自信心的强弱与其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有关。当前,在技校学生中,有的成绩较差,有的厌学、弃学,有的甚至沾染了各种不良习气。这些现象的产生不排除学生能力的差异及其它原因,但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学习缺少自信心。因此,在技校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研究学生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天生不行,能力差,学习不好。因此,教师应该研究学生心理,分析学生具体情况,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用特长去激励他们。例如,有的学生文化课成绩不好但体育成绩突…  相似文献   

3.
杨冬 《辽宁教育》2005,(1):53-54
相信许多的教师在从教生涯中最感头痛的既不是成绩低的“笨”学生,也不是纪律差的调皮鬼,而是从不向教师敞开心灵之门的自我封闭或排斥教师的学生。这些学生有的是成绩差、纪律糟的后进生;有的是不声不响、默默无闻的中等生;更有成绩拔尖的“优秀”生。他们的共同点是:不配合教师的教育甚至排斥教师的接近,不信任教师的言语。对老师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求知欲的主体与因材施教上海市甘泉中学耿秉辉只要对学生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存在于学生之中的各种差异。如有的目光短浅,有的胸怀大志;有的心胸狭窄,有的心情开朗;有的畏缩不前,有的百折不回;有的习惯拘泥于事物的细枝末节,有的善于深入事物的本质;有的爱好数学,...  相似文献   

5.
正在同一个班级里,既有好学生,也有所谓的"后进生",一名好教师应该既爱好学生,也爱"后进生"。但在现实中,常常是:爱好学生容易,爱差学生难。因为一名好学生在校会勤学守纪、成绩优秀,很讨人喜欢;而后进生往往会让大多数人爱不起来:他们不守纪律,调皮爱动,故意捣乱,作业不认真,成绩不理想。后进生固然让教师头疼,但他们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做大力表扬,以他们的优点带动改掉自己的缺点。  相似文献   

6.
1994年11月10日,国家教委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意见》中曾明确规定:“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因此,对于学生考试成绩的处理方法,在不张榜的前提下,学校采取的做法是:有的教师把成绩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都知道;有的教师让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的成绩。模糊了成绩的名次。对此,教师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教师觉得成绩还是应该公布.公布了成绩,就少了一一解答家长疑问的麻烦;也有的教师认为,是否公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学生和家长都要知道成绩及名次,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7.
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招生对象是应届初中毕业生,由于入学条件较宽,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好,学习习惯良好;有的学生非常用功,但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也不理想;有的学生在初中就非常厌学,成绩很差等,层次较多。但总的来说,他们对经济领域的一些现象都缺乏了解,社会知识也很贫乏,所以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学习都会感到陌生,有一定的畏难情绪。特别对于《财务会计》而言,这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  相似文献   

8.
2005年中考结束,又一届新生将跨入高中大门,他们满怀憧憬地来到新学校,期待着新的收获,高中教师也是满怀希望,学生带着优异的中考成绩升入高中,希望他们同样带着优异的成绩升人大学,然而升入高一的新生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分化,有的能较快适应高中生活,学习轻松自如,游刃有余;有的则感到负担沉重,穷于应付,成绩明显下滑,甚至会出现中考的优秀生成为高中的后进生的情况,尤其是高一第一学期的数学成绩,用学生自己的话说,那叫惨不忍睹,是他们学习数学以来出现的最低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习自理能力差,高中科目比初中多了,好多学生手忙脚乱,结果什么都学不好,数学也不例外;二是数学难度增加了,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几次考试失利,就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三是中考结束后学生如获重释,产生了放松心理,以至于一开学时没意识到,等发现成绩退步,  相似文献   

9.
冯小武 《广东教育》2002,(12):17-17
这学年我上初三⑻班语文。⑻班是所谓的慢班,许多学生不把语文当一回事,逃学的、上课睡觉的、不交作业的都有。有的老师抱怨说:慢班,猪嘴里长不出象牙,你怎么抓都没用,还是少操那份心好。学生虽然不守纪律,成绩也不好,但我总觉得他们不但不笨,而且聪明活泼,某些方面比实验班的学生还强。比如:有些学生在某个问题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跟教师辩论;有些很开朗大方,敢给老师一个北极熊式的拥抱;有的跟教师拉起家常来,无拘无束,侃侃而谈,俨然是个小大人。好几次想开诚布公地跟学生讨论,消除他们的厌学思想,但功课紧,自己…  相似文献   

10.
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有意识强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得到改善,这一过程可以导致学生发现自己,主动争取成功。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如何,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教师对待同样的学生,其态度不尽相同,这源于个人不同的性格和思维习惯。有的人觉得“严师出高徒”,主张对学生保持师道尊严,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距离,这也许无可厚非。然而在职校,面对大多数行为规范较差,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后进生”,采用高压手段对待他们,时间一长将会激发他们惯有的逆反心理,让他们回到差—逆反—…  相似文献   

11.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灵活性和无穷智慧的青少年,由于青少年智能的可塑性、可变性,教师工作成绩的变数太多;又因为教育效果的隐蔽性和长效性,有的教师一辈子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但还是默默无闻,其教育思想、方法得不到宣传和推广;有的教师可能一辈子都误人子弟,也许还被认为是一位好教师。几乎每一位教师都有相同的期盼,都希望把书教好,自己的学生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但工作中不知不觉产生教育负效,自己仍不能发现。  相似文献   

12.
谈关爱学生     
在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实践中,部分教师走进了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只要不体罚学生就是关爱学生。于是.有的老师在遇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采取了“踢球”的方式,轻者交给班主任.重者交给级部主任,或者叫家长;有的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要成绩考好了.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相似文献   

13.
奚莲芳  黄勤 《上海教育》2008,(21):51-52
我校的班主任都是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拔出来的。与其他教师相比,他们往往体现出责任心特别强、与学生沟通能力特别强、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工作特别认真仔细等特点。但是,这支队伍也有不理想之处,具体体现为:班主任队伍中,有的是出于教师职称评定的要求而非本人的主动要求而走上岗位的;有的受应试教育影响,重学生的纪律管理和成绩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人,学生有其独特的个性,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班级里有的学生爱好学习,成绩优秀,有的学生为人做事方面很优秀,有的学生顽皮活泼,他们希望自己的个性能够被尊重。在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现代社会也要求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个性和气质、兴趣进行了解,再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深入学生的生活,和学生打成一片,关心他们的生活,这样才能心灵相通,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5.
杨霄 《内蒙古教育》2004,(11):46-46
一、评价的出发点是发现学生的优点。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差生也不例外。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老师,往往只看到差生的缺点,而无视他们的优点和潜能。对比,作为教师来说,能不能换一换思路呢?例如,认真地分析每一个差生的优点、缺点和特长。其实,在差生中也有一些突出的优点,比如,他们中有的性格开朗,有一定的号召力;有的头脑简单,但乐于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有的在文体方面有特长……我们要睁大眼睛看他们的优点、闪光点、特长和潜能,并按照他们的不同特点,为他们创造用武之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相似文献   

16.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往往重视成绩好的学生,忽略成绩差的学生。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新理念大潮的冲击下,作为老师应更新观念,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因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阳光。  相似文献   

17.
情感教育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育工作者依照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 ,借助于各种教学手段 ,激发并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一种教育方式。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 ,在情景交融中增长见识 ,在轻松愉快中培养能力。一、因材施教 ,激发情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教师只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 ,并不失时机的去鼓励他们 ,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扬长避短 ,就可以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 ,有的同学擅长写诗 ,教师可鼓励他们在板报上、校园文学园地中多写诗 ;有的同…  相似文献   

18.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教育的结果是导致受教育者的心理行为发生符合目标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个体的心理品质.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以同样的方式传播同样的文化信息,有的学生很容易接受并内化,有的却拒之门外难以同化.形成了在同一个教师以同样的方式教授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特别好,有的成绩则差.这就是个体心理品质的不同所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论“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同一年级各平行班中,有的班级成绩好,有的差;有的教师业务水平较高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有的教师业务水平并不比其他教师高,但教学效果良好,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是否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早在60年...  相似文献   

20.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教育的结果是导致受教育者的心理行为发生符合目标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个体的心理品质.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以同样的方式传播同样的文化信息,有的学生很容易接受并内化,有的却拒之门外难以同化.形成了在同一个教师以同样的方式教授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特别好,有的成绩则差.这就是个体心理品质的不同所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