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图像和音响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观感的纪实性电视节目。从近年来获得大奖的纪录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创作手法的纪实性走向。同时,这些纪录片呈现出如下一些共同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2.
说到电视纪录片,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真实。当然,相对一些电影、电视故事来说,它不能虚构,不能编造,确实要求绝对服从客观现实。可这种服从绝不是刻板的复制,而是在服从前提下对客观现实的艺术表现。确切地说,纪录片具有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性,也同时受真实和艺术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3.
4.
纪录片作为一种电视艺术表现形式,是对于虚构故事形式的一种反对。因为虚构的故事片往往有不真实的东西、创作者理想化的东西。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就难免造成失真。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就成为纪录片编导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也成了纪录片创作的永恒主旨。那么,视真实为生命之根的纪录片应该不应该向故事元素学习点什么呢?齐白石先生说过:“艺术就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更是一个很深刻的艺术命题。多年来,故事片作为一种虚构的艺术,由于创作者在虚构这个层面上耗费的笔墨太多、着眼的时间过长,忽略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5.
林溪漫 《东南传播》2011,(8):112-114
与《话说长江》相比,《再说长江》在电视理念上的创新、电视技术上的突破,它折射出这二十年间中国纪录片发展变迁的璀璨光芒。本文通过对两部恢弘的社会画卷《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的比照分析,探究我国纪录片在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以及采编手段上所取得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卢英  杜谦  王峰 《新闻传播》2004,(10):56-56
最近刚刚看了长纪录片《英与白》,它在第六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评选中荣获了“人文与社会类”最佳长纪录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创新奖和最佳音效奖。有人说《英与白》比较另类,也有人对此片颇有微词,但它在评选中获得如此殊荣绝非偶然,笔者觉得它代表了现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中国纪录片《祖屋》荣获第34届美国国际影视节“银屏奖”(导演:孙曾田、许丹)。概括地说,《祖屋》拍摄的是福建省的一座大宅院,住着黄姓一大家族。200多年来,世代耕读传家,勤俭崇文,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礼仪。  相似文献   

8.
2005年6月13日,是陈云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在浙江广电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陈云在浙江》电视系列片摄制组同心协力,终于如期的在浙江省委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举行了《陈云在浙江》的首映仪式,缅怀了陈云同志对浙江建设和发展的关切之情,也表达了浙江人民对陈云同志的无限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9.
张楚 《传媒》2014,(14)
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京剧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品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很厚重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电视媒体作为社会文化的主流传播渠道,对于传播京剧艺术自然责无旁贷。然而,多年来受制于创作者主观认识和技术条件的种种制约,以纪录片的形式对京剧艺术的呈现则少之又少。2013年5月,央视一套《魅力纪录》栏目推出了中央电视台重点立项的8集原创纪录片《京  相似文献   

10.
谈到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人们往往比较关注“3种语言”(解说、画面、音乐)的运用,而忘记或忽略了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电视专题片的事、理、情。所谓事,就是片子所反映的对象.它常常是一个或一段故事.特别是故事里活生生的人;所谓理。就是故事中所蕴涵的哲理.它往往需要提炼和开掘;所谓情,就是作在叙事和说理中的情感体验和抒发。它最终是作通过作品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事、理、情是专题片的三要素。在总的创作意图确定之后。关键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事例阐明主题、诠释什么样的道理突出主题、抒发什么样的感情烘托主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影视艺术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创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纪录片创作取得了突出成就。如何在人文关怀的视角下,协调好"真实"与"虚拟"的比例,通过艺术创作记录下人类社会的真实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艺术精品,是当代电视纪录片艺术创作的重要使命。为了创作出更多的纪录片精品,满  相似文献   

12.
林畅 《记者摇篮》2004,(3):31-32
很多人看完纪录片《英和白》之后都有种“言说从非所道,所道尽在无言”的感受。通篇并没有解说词、没有后期音响创作、没有任何电视特技手段的效果的运用,那些华丽词藻、惟美镜头、做作的后期音响效果等电视手段在《英和白》面前显得浅薄无味、苍白无力。那么,《英和白》究竟靠得是什么法宝赢得了受众的共鸣呢?  相似文献   

13.
秦维清 《声屏世界》2000,(12):19-20
电视文化纪录片是用电视手段.对重大历史的和现实的文化事件、文化现象以及文化人物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多方位的展示、回顾、审视和观照。透过文化的表面现象.深入地开掘出它的文化内涵、文化品格和文化价值。它不但要具备应有的告知、愉悦的审美价值,而且要具备精神传承价值和文献存留价值。  相似文献   

14.
看完《兵哥兵妹》之后,不由得为编导者的勇气赞叹。预备役是一个很难驾驭的题材,也是我们不熟悉,甚至为许多观众不知的一个领域。编导们居然能够通过它,不仅进行了生动的国防预备役知识的普及性教育,而且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精神。究其原因,就是创作者从生活出发,通过对生活的深度开掘.通过从生活海洋中捞出来的水淋淋活生生的人物、故事、细节来表现主题,从而寓教于乐,既讲清了道理,又出了人物,出了情感,出了情趣。  相似文献   

15.
吴煜 《视听纵横》2004,(6):49-51
几年前,摄影家焦波用20多年拍摄的6000多张自己父母的日常生活照片,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题为《俺爹俺娘》的摄影展后,《俺爹俺娘》的故事一直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那一张张实录俺爹俺娘的照片,也一直震撼着观众,并引起媒体的强烈关注。浙江电视台编导根据这些照片和焦波拍摄照片的平凡又奇特的经历摄制的纪录片《俺爹俺娘》,播出后同样引起极大的反响,得到普遍好评。该片以独到的  相似文献   

16.
老镜子和手机原本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东西。镜子冠以老字,颇有点古旧物的味道,而手机,无论怎样联想,绝对是时髦而充满现代气息的。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中央电视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摄制了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十年》,在中央电视台、澳门电视台以大覆盖、高频率、多语种向全球强势推出后,在全社会及海外观众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2010年1月底,《澳门十年》即在人文中国纪录片论坛暨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十优颁奖盛典上荣获系列片十佳称号。本刊特约请该片主创以及部分纪录片研究专家撰文,集结成本期个案,以誌纪念。  相似文献   

18.
长江是中国人的母亲河。20年前,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话说长江》,以影像揭秘的方式,让广大观众通过这条大江的历史渊源与当时的现实变化,看到了改革开放将会给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定能够带来的变化前景。20年后,中央电视台摄制的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与观众见面了。这是对  相似文献   

19.
大连电视台拍摄的在全国获奖的电视纪录片《海路十八里》,取材于渤海湾海域的某一个渔村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它的创作冲动,源自向人们展示生活在大海边的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种生存原生态。该片的创作者,别出心裁地用一股淡淡的、缓缓流淌的、反复叠化的影像流,再现了村民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淘挖海蜊子的生活流程。在十分吝啬的人物语言与十分讲究的画面构图中,流露出创作者自身发出的“吾长叹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人生感叹。在目前带有几分浮躁与喧嚣的尘俗环境中,作者还能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真实虔诚的独特创作态度与艺术风格,显得特别得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20.
历史人文纪录片担负着传承精神价值和历史文化解释权等重要使命。随着新的传播手段出现,纪录片有了更广泛的平台和受众。在新的受众群体和时代语境下,历史人文纪录片不仅延续了之前的主流价值体系,也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创造力。本文以获得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纪录片提名、福建省广播电视艺术奖一等奖的纪录片《李焕之与国歌》为例,探究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历史人文纪录片如何运用两极手法,将“小”和“大”交替结合,贯穿始终,在纪录片的选题、叙事、影像、主题各个层面,为新时代历史人文纪录片表现手法的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