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家麦克克里德说过,惟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问难,教师能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和焦点,针对实际修订教学目标,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那么,究竟该怎样引导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质疑问难呢 ?  策略一,敢让学生质疑问难   课堂上教师不是主讲、主问,更不是主宰,而是主导,落实教师主导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问”的空间,提供“问”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敢于营造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  相似文献   

2.
黄良灿 《中学文科》2009,(15):23-24
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苏格拉底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陶行知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在政治课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3.
刘美静 《成才之路》2009,(15):34-34
一、创设良好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智慧的摇篮。学生好问应该受到鼓励,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喜欢学生规规矩矩,百依百顺,“照葫芦画瓢。”课堂上。喜欢鸦雀无声,讨厌质疑问难,问浅了不屑一顾;问深了,认为故意调皮;倘若问到一个恰恰是教师回答不出的问题,更会怒火中烧.不惜用大声训斥、讽刺挖苦来堵塞学生的嘴。这样,使学生不敢问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遭到扼杀。当年小小的爱迪生因为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被看做“故意捣蛋”而被逐出校门,多亏了母亲的爱护和正确引导,他的创新精神才得以发扬光大,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教学民主是问题意识形成的阳光、雨露和土壤,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敢于、善于质疑问难,这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启发和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呢?一、要相信学生.有的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思维能力差,不可能会发现什么问题,也不可能提出什么有份量的问题.于是在教学中,便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表面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然而,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有经验的教师不是这佯,他们充分相信学生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节课,除了教师必要的讲述和提问外,总要腾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题,谈看法.这些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年龄虽小,知识底子虽然薄,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充分发扬民主.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能在自己所见所闻所知所感的范围内,发现并提出一些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有份量有见地的问题来.  相似文献   

5.
张燕 《山东教育》2002,(32):53-54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已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施。如何把“研究性学习”贯穿于音乐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谈一点自己的做法与体会。一、创设和谐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善问”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因此,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是“研究性学习”顺利实施的前提。怎样让学生“能问”、“善问”?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作为教师要敢于放下“先生”的架子,…  相似文献   

6.
一、指导学生质疑问难发现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学生只有多思好问,善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才能使思考更深入,学习更主动。但是,学生从不能发现问题到能发现问题,从不会提问到学会提问,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在“问什么”、“怎样问”上作具体的方法指导。阅读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包含着未知的因素,为学生质疑问难提供了条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探究的愿望,使原有的知识经验和信息重新组合,找到解决问题(读懂课文)的途径。课文《跳水》是一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为…  相似文献   

7.
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题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尽管小学低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8.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英 《河南教育》2005,(12):31-31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很强,想象丰富。挖掘和利用他们这方面的潜能,从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要让学生质疑,就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首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不得不疑。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同时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通过评选“最佳一问”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小学思想品德学科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必须要有适应这种人才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环境。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并加强教学民主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有效途径。1.善于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好问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创新性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生有了疑问才会去发现,去创造。因此,课堂教学创设质疑问难情境,倡导教师善于问难,鼓励学生主动质疑,积极探索,大胆发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创设质疑问题情境的导演,不要自己说了算,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0.
质疑问难不是问答式教学的延伸 ,它充分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 ,它不以学生能否出色回答好问题作为课堂目的 ,而重在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爱因斯坦语 )。因此 ,质疑问难的本领将是学生一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力 ,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学会训练这样的能力。一、帮助学生清除疑虑 ,敢于提问1.转变教学观念 ,还问于学生。2 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教学改革所提倡的启发提问针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开拓意义 ,在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1.
李辉 《中学生物学》2007,23(5):11-12
质疑问难是探求生物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从儿童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郭伟霞 《考试周刊》2010,(11):219-220,182
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由于有的老师没有真正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摈弃老师的“强权”意识,农村小学生提问意识弱,提问水平低。本文认为,可以采取目标中设定、流程里融入、习惯上养成、方法上探讨等措施加强对农村小学生提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能解惑,问能知新,问能达识,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好问、敢问、善问中学好数学知识。一、在新知讲授中,培养学生好问实践证明,在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学中应多鼓励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求学生多问、好问,需要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像力,特别是创造性想像力和善于发现问题或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后,有的学生就发问:梯形的面积S…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也充分认识到小学生质疑问难的重要性,注重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既获得知识,又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在自我感悟的过程中有所探索,有所发现,有新收获。那么,教师应怎么引导呢?一、导问,使之问有新意问,就是质疑问难,好问与善问则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怎样使学生问之有法,疑之有新意呢?这要靠教师引导与启发。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穷人》一文中“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时,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了这句话,接着放手让学生去设问,一会儿,学生举手发问:①这样做…  相似文献   

16.
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是创造的前提。教师要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主动思考的习惯和批判精神。要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像猜测的创新品质。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后,有的学生问:“三个数能相比吗”?“三个数相比也表示三个数相除吗?”提出这样的问题,不仅充分证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新的领域。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指出:旧学校要求学生太多的“好胜心”,而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好奇心”…  相似文献   

17.
王艳霞 《新疆教育》2013,(7):118-119
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恩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恩善问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的确,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创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促使他们深入地探究学习,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提问能力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一、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敢于提问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挫伤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惰性状态;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习是从认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就要鼓励学生乐于提问题,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还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断激励学生对任何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促使学生由唤起问题意识到乐于、敢于、善于提出问题。1.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促使学生乐问好奇、好动、好胜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这些心理特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趣引疑、以动引疑、以赛引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乐于提出问题。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并非科学家的专利。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应注意培养其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敢于“于众不同”、敢于“各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离不开教师正确的诱导和创造性地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