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当前中小学学校课程管理改革的思考及建议我国目前中小学学校课程管理的现状:(1)学校课程管理基本上仍按教学管理模式展开;(2)学校对新课程的管理仍过于倚重行政权力;(3)学校课程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仍是公务性的工作关系;(4)课  相似文献   

2.
论课程管理的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化教育改革,关键在课程的改革,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关键在管理。加强课程管理,是落实学校中心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我国课程管理困境的成因是:(1)缺乏课程理论研究;(2)课程管理体制不健全;(3)课程管理手段单一,管理范围有限;(4)管理队伍素质不高。改进我国课程管理的对策是:(1)深化课程管理理论研究,做好课程管理先导性工作;(2)健全课程管理体制,规范课程管理行为;(3)运用多种管理手段,提高课程管理效益;(4)优化课程管理队伍,夯实课程管理人格基础。  相似文献   

3.
试论教师课程权力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实施与课程管理的权力。结合历次课程改革的实践,基于《纲要》的基本精神,教师课程权力包括以下五项主要内容:教师课程研究权力、教师课程开发权力、教师课程实施权力、教师课程评价权力和教师课程管理权力。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实行三级课程管理,赋予了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权力,学校管理职能就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课程管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难点,其权力的掌控是课程朝向掌控者预期或利益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城乡教育统筹理念的不断深入,城乡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权力的探讨不可回避。权力代表着利益,长期以来,课程管理权力向城市的倾斜使得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处于弱势的状态。为了更好地贯彻统筹理念,保证城乡课程实施的高效性及教育的公平性,必须澄清城乡课程管理权力的重要价值、掌握其向度并提出实现举措,这是逐渐使利益的天平回复到促进城乡互利共存的正确位置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课程管理是幼儿园管理者及全体教师对课程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我园在对综合课程进行文化反思与重构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课程管理的理念和责任,重塑课程管理者的角色,理顺与实施综合课程相适应的多维关系。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逐渐明确课程管理服务理念,努力促进课程管理走向权力分享,促进课程管理趋向平等对话交流,推进课程管理走向科学决策,从而重新构建协调高效的综合课程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7.
学生课程权力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本质上是课程权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与划分。本文探讨在我国当前“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制度下,赋予学生课程权力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学生课程权力的主要构成,以及赋予学生课程权力的若干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课程管理,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管理权力重心下移,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管理职能应表现为从"控制"走向"指导"与"服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管理应呈现出集权与分权的平衡性、民主化和科学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校本音乐课程是我国音乐课程管理体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隐性和显性之分。校本音乐课程的存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克服国家音乐课程的缺陷与不足;(2)有利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递与继承;(3)有利于照顾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4)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正在从一元的“大管理”状态向以举办权、办学权、管理权分离为标志的治理状态转变。这一转变深刻地触及了政府与高等学校的传统关系模式,促使这两个主体发生角色的重新分化。1998年《高等教育法》对于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没有对政府的管理权力范围和高等学校与政府共同拥有的权力范围作出明确界定。不利于对政府权力的有效约束和限制,容易导致政府权力的扩张和膨胀。我们建议,《高等教育法》增列第八章“高等教育管理职责与权限”,把政府的权力明确限制在:(1)制定章程权;(2)决定、任命、核准学校的主要组成人员权;(3)规划、审批权;(4)制定标准权;(5)监督(评估)权。  相似文献   

11.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是指学校以课程管理的主体意识与方式,发挥与发展教育者和学习者主体性的系统观念,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论的建构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在带给学校课程管理主体权力和内部张力的同时,也使其陷入诸多困惑与抉择中,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审视课程管理现状的局限与缺失,整体构建与实施学校的课枉与教学体系,以发挥和发展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本科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理学院本科教育以及数学课程建设为例,首先分析了这所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发展目标、策略与成果,然后归纳了数学课程建设的特色:(1)开发梯度与广度兼具的数学课程体系;(2)设计多样化的学位主修与辅修项目;(3)大力发展跨学科课程;(4)基于研究与循证的教学方法改革;(5)以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为目标的课程管理.最后揭示了对中国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课程设计管理: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课程管理与课程设计管理课程管理的界定是与课程活动的划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学者斯塔克把课程管理界定为确保成功地进行课程的编制、协调、实施、支持、评价和改进而履行的责任和行使的权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博弈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我国高校管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存在一种失衡状态,造成这种失衡状态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高校组织管理权的争夺,这种管理权的争夺归属在一定程度上已严重制约了高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与快速发展.通过借鉴国外大学的三种模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只有在机制上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院同步,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人才.因此,对于大学要进行必要的改革:(1)转变权力配置机制;(2)运行双轨权力机制;(3)创建权力制约机制;(4)健全权力互补机制;(5)构建三元权力机制.并且,对于不同的大学,要针对其特点,实施正确的博弈形式,争取建立和谐的权力生态系统,以利于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国推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为主体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新的课程管理政策为学校的课程管理带来挑战,学校由过去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课程管理者,教师拥有了课程权力,学校的课程管理内容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鉴于学校实施课程管理政策中的薄弱环节,建议重点加强研究性课程、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国推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为主体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新的课程管理政策为学校的课程管理带来挑战,学校由过去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课程管理者,教师拥有了课程权力,学校的课程管理内容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鉴于学校实施课程管理政策中的薄弱环节,建议重点加强研究性课程、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世纪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赋予了学校一定的课程开发权,但整体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而近年来京、沪、浙等地在课程政策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推动了学校层面的课程改革,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课程改革先进学校。他们调整地方课程计划、协调课程运行、改革评价方式、扩大学校的课程权限,协同建设学校课程资源等,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空间支持、权力支持、资源支持、能力支持和方向引领。这表明地方课程管理的政策供给是制约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地方课程政策推动学校课程改革,要赋予学校课程建设的权力和空间,对学校课程权限的规定要具体、明确,要规范地方的课程管理行为。应制定和颁布国家课程管理指南、地方课程管理指南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  相似文献   

18.
从教师和学生的视角,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446名教师和5 685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高中数学新课程倡导的目标多数实现情况较好;(2)师生对数学新教材的整体评价较好,但数学课程的选择性受考试影响未能得到落实,教材容量和习题数量及难度仍需要调整;(3)教师教学的方式发生了积极的转变,但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仍然不足;(4)评价方式逐步多元化,但评价仍然受考试制约,评价体制需进一步完善;(5)学生学习方式趋于多样化,但学习负担仍然较重;(6)教师培训机会较少,培训效果满意程度低.基于调查结果,提出4点建议:(1)完善课程管理体制,确保数学选修专题的有效实施;(2)优化数学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完善评价制度,发展多元化评价方式(4)加大数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力度,关注专家引领下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党员要严于利己,即:(1)重思想建设;(2)规范权力;(3)严格自律;(4)接受监督.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我们认为,它是课程管理行政主体变化的一种表现,是课程管理权力的一次再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