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21世纪赋予教师的重任,是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创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现代语文教师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2.
杨文寿 《青海教育》2002,(12):41-42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诱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自由地、充分地发挥其聪明才智。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呢?第一,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理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克服包办代替的现象,做到“不包办、不硬灌、不奉送现成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思维的习惯,进而提高其创新的能力。第二,要让学生自己…  相似文献   

3.
课前预习中学会提问、课堂教学中学会提问、课后练习中学会提问,教学必须强化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问题探索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冯玉芬 《广西教育》2014,(21):98-98
初中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使学生学会创造、乐于创新。一、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一种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做到相互交流、相互信任,促进学生的思维与表达。  相似文献   

5.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动力和能力.因此,"探究性教学"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使学生在参与探究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并通过学习获得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时代要求教育应该给受教育者创造的勇气、智慧和能力。如何培养受教育者的勇气、智慧和能力,是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重大任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应当实施创新教学。所谓创新教学就是革新教学,并通过教学有限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发展创造能力。本文谈谈自己在实施创新教学中的一点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呼吸。”要培育创造性思维必须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  相似文献   

7.
赖传国 《中国教师》2010,(Z1):325-32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21世纪赋予教师的重任,是课程改的新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创新。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不应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走向创新。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与“学”的过程,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学会思考、学会创新。那么,政治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陈清玉 《考试周刊》2014,(5):119-120
21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文章首先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其次写出在教学中应该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最后叙述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是以人为本,这是我们教育者始终要坚持的理念.要贯彻这一理论,就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知识和意识,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尽力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途径、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荣兵 《物理教师》2013,34(6):29-32
问题链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按照知识点的教学功能和内在联系,将教学知识点转化成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以链状结构环环相扣,形成问题链.教师以"问题"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该用“创新”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更多的参与空间,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会思考、学会求知、学会创新。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 ,塑造创造性人格 ,是当今教育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让学生在参与中体现这个“新”字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必须在教学全过程中渗透一个“新”字 ,只有这样 ,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才能得到全面展现 ,学生的人格才能健康发展。1 教师是创新教学的主导。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 ,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 ,让学生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科学教学应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实践创新中寻找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尽自己的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在有限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知识.如何去发挥自己的想象.施展自己的才能,科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之上.在科学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领悟科学.掌握科学技能、发展自身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五项原则和重要任务。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承担起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李悦 《教学随笔》2007,(3):29-30
21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启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没有问题就没有人类的创造。在教学中,欲想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通过强烈的问题意识,驱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探究、创新的技巧与方法,从而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不断地创新打下牢固的基础,使我们的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把学生当成真正的学习主体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教育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展开,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激发。这就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创新教学,要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创新意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提供创新机会,培养思维创造能力。长期坚持这样训练,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学生的思维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意识,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讲课、讨论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克服一个个疑难问题,从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