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谁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很多家长往往付出了苦心却见不到效果,这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误区。家长的教育观念主要指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包括家长的亲子观、人才观、儿童观和教子观。一、亲子观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称作教育动机。家长对子女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动机也就各有不同。有的父母把孩子看作社会的小公民,其教育动机可称为为国教子;有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为其将来的幸福,其教育动机可认为是为  相似文献   

2.
谭晶 《吉林教育》2000,(9):47-47
首先,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正确的教育观。教育观念对教育行为有制约和指导作用。不同的教育观念自然就会有不同的教育行为。家长的教育观包括教子观、亲子观和儿童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小城镇小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诸多问题,即家长对自身教育角色认识不足、定位不准,以及家长教育目标观脱离实际。社会应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小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及时适应当前新的教育形势,在教育观、教师观、人才观、学生观、家长观、实践观等方面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王雁 《天津教育》2003,(7):15-17
一、误区--更新家教观的紧迫性 家长教育观念是家长以子女为教育对象所具有的教育理念,体现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观看法和认识.它是由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亲子观等构成.在看到的调查报告以及我们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现实中的家教观存在颇多误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幼儿园正经历着一场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改革创新的大变革。《纲要》提出了一系列的现代教育观念,如,终生教育观、主动建构的知识观、在游戏和活动中获得成长的学习观、平等“对话式”的师幼观、合作伙伴的家园关系观、多主体幼儿园教育评价观等等。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讲,对以上这些现代教育观念的理解与实施,都有赖于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及教育素养的提高。为此,作为一名现代幼儿家长,应正确认识21世纪家庭、家长、幼儿园、幼儿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形成现代幼儿…  相似文献   

7.
转变家长的观念,首先是要转变家长的成才观,摒弃陈旧世俗的人才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要让家长明白,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这是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一代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转变家长的观念,其次是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改变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的做法,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家长当然应该要求和鼓励青少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因…  相似文献   

8.
顾飞  张同语 《教书育人》2013,(14):46-47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学校文化,是指在学校中得到广泛认同的关于教育的基本认识,包括教育目的观、教育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行政领导、校长、教师和家长们的教育观念,都通过种种途径发挥着作用,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实际过程。面对客观存在的教育观念多元化的局面,每个校长都需要认真探讨如下问题:如何使学校的办学  相似文献   

9.
一调查目的任何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和教育进步,必须伴随相应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在当前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教育观念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行为影响学生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造就出不同发展特征的学生。因此,调查教育者──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否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历史性转变,是十分有意义的。本调查所指教育观念,具体指教育者(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所持有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人才观、教学观等。我们希望通过调查:1.比较准确地把握目前北京市中小学…  相似文献   

10.
教育者对学生观的正确理解对于整体的教育行为有着重大意义.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生观应从三面来改变思想即学生、教师、家长的观念,尤其是老师的观念.教师应该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创造性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及通过校内外的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正确学生观.教育者更新观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生观的关键,这对教育工作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信念形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能否落实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是信息技术教师是否拥有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一致的教育信念。而分析影响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因素,是找到促进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信念变革的有效策略的本源性保证。文章构建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信念与其形成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文化环境、教育培训、自我反思等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着重探讨了新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挑战主要有:社会实践运行对教育内容的挑战;世界信息网络化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挑战,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对重灌输轻人的实践本性的传统信仰教育的挑战,重视物质享受轻视精神食粮的庸俗唯物主义倾向对重视精神需求的信仰教育的挑战,并指出应对挑战的对策有:教育内容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使理论能跟上时代的需求;利用信仰网络技术拓宽高校信仰教育的空间,教育方式上富于人性化,注重人文氛围的营造,强调以人为本;要引导学生体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培育学生尚法理念主渠道作用,而尚法理念教育和提升学生素质、建设民主法制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因此,创新法制教育,培育学生尚法理念势在必行.其有效途径是:创新教育理念,将培育尚法理念作为法制教育的核心目标;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优化法律基础课内容,并与道德教育相结合,采用情境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有利于形成法信仰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在享有例外权的官学是行不通和不必要的,或者说被排除在官学之外。在时代的催生下,南宋书院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史无首例的对官学批判的热潮。要革除宋代教育的弊病,其关键是复兴或者说重新确立儒家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书院历千年而不衰,在古代社会具有生机与活力,究其根由在于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德育人教育理念的人文精神。这种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更是成为了气势磅礴而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思潮。  相似文献   

15.
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下的高师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新课程显现的教育思想、目标定位与价值理念对高等师范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高等师范教育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师资培养的主要源地,必须以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与理念认识进行高等师范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6.
就当前大学生信仰及其信仰教育状况而言,我们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层次性和发展性的信仰教育目标体系;发展规模化和网络化信仰教育模式;确立科学性和人文性的信仰教育内容;探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信仰教育方式;强化高校教师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当前信仰教育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结合大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生活阅历进行信仰教育;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中进行信仰选择;如何恰当运用社会正负面现实进行信仰教育;如何把握信仰教育中的现实性与超越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为中国社会发展赋予了重要意义,其深刻的内涵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分析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之间的内在一致性,针对当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提出关于创新工作方式和载体,探索新颖有效的教育途径等建议,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8.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应对新形势的变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高校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建立理想信念教育体系;以网络为载体,创新理想信念教育;以先进形象为典型,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同时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发生变化,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本文对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如何从"情"字入手,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深挖教材、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教育工作者的观念要面向现代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注重人生观、价值现等方面进行教育内容的创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化接轨;构筑基地化的有形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