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语文课讲的是四年级的《生命的壮歌》,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特写的镜头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悲壮场面,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来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当我们读到蚂蚁欲挣脱火海的紧张场面时,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都在进行较大的变革。在此变革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也被推入一个动态的发展阶段,人们的行为方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非规范性。小学生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性极强的群落,他们尚未健全的身心也受到极大冲击。诸如爱惜粮食、购物排队、爱护公物、语言文明、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基础性文明行为,本是小学生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但是如今不少小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减弱了。这种基础文明滞后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是学校教育重要的研究课题。中学时代是黄金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成长发育的高峰期和关键期,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很多青少年出现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学校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学生充满爱心,坚持不懈地抓卫生习惯教育、抓落实,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以及提高自我保护和救助他人的能力,促进中学生身心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作为教师,如何对其加以正确引导并进行规范值得我们思考,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习惯它能越过我们的意识自行其是,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一、塑造积极的校园道德文化作为学校应该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行为规范条例.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尤其开始时我们要宁少勿多、宁简勿繁、宁易勿难.螺旋上升,小至轻声慢步,大至为人处世,都要有规范性.规范的条例制定的目的应该争取与教师、学生、家长交流,来确定灌输哪些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张向东 《成才之路》2012,(29):81-81
正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因为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形成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更主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一个人如果能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是会受益终身的。所以,以我们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就要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几年来,我结合自  相似文献   

7.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游等一系列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如,每年的清明节可组织学生去烈士纪念碑前扫墓,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从而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知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一、寓养成教育于各科教学中,把握其规范性行为习惯是人们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良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课堂教学既是培养学生智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相似文献   

9.
幼儿时期是人成长的启蒙阶段,更是品德、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所以,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既是幼儿教育的重大课题,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应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中国教育报4月24日讯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研究会主办的"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会第七次会议"4月19日至21日在青岛市举行,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为会议发去贺信。柳斌在贺信中说:德育作为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11.
二十多年从事小学教学工作,我始终牢记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一宗旨.把好小学教育这一关.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小学阶段是道德、智力、情感、体力和美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它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健康成长发育;能否具有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2.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而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通过规范其行为习惯,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小学生的内在需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而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通过规范其行为习惯,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小学生的内在需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养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一系列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和非智力的培养。该文主要阐述了环境对学生习惯教育的作用,运用多种手段,唤醒学生的养成意识,丰富活动内容形式,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  相似文献   

15.
小学是学生正式学习的起始阶段,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不仅要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还要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为自身性格、人格、道德的健全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正规教育的组织机构,它对我们一生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为今后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则将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 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养成教育在整个小学德育工作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具有明显的特点,可以这么说,小学德育是从抓养成教育开始的,从培养一系列的具体行为习惯着手的。小学奠基工程如何,对于小学生以后的成长乃至一生将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基础。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文化, 是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学校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都  相似文献   

18.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究竟怎样培养非智力因素,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呢?在独生子女家庭所占比例越来越多的今天,非智力因素在家庭中越来越难培养。儿童非智力因素应着重在学校的群体中培养。所谓习惯,就是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形成一种惯性。一种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可终身受益。在学习中可促进智力因素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在工作中可使你事半功倍,走向成功。  培养学生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的习惯。首先,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难以集中是小学生的一大心理特点,他…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本文把培养农村小学生整理摆放学习用品的自律性作为研究课题,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进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已经有近一半的孩子能够自觉摆放好学习用品。但此项工作的开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小学生进行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20.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小学生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